查看原文
其他

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 北京入选11项

首都之窗 2019-06-20
点击上方“首都之窗”可以订阅哦!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


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旨在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

  

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同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抓手,加大对列入项目,尤其是贫困地区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督促各地对列入项目着手制定振兴方案,落实振兴措施,以列入项目为重点,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市


北京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出现于清代中叶,它是伴随着京剧艺术的兴起而产生的。剧装戏具分衣、盔、杂、把四项,衣主要指戏衣,盔主要包括头盔、帽子等,杂主要包括髯口、靴鞋等,把主要是刀枪把子等,其中盔头、戏衣和靴鞋三部分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北京戏装的设计制作涉及京剧服装配饰的各个方面,讲究色彩鲜亮、造型大气、图案丰富,具有技艺规范考究、做工缜密精巧、用料高档华贵、风格雍容大气的特点,为京剧表演增添了光彩。 


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海淀区


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是吴氏家族在北京创办的“宏音斋”生产中国民族管乐器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唯一从清朝宫廷中传承下来的乐器制作技艺。


吴氏家族遵循传统技艺,保持宫廷风貌,经对木材竹子驯化、掏膛、打眼、调音为艺术家量身制作,并创新了民族管乐,将中国民族管乐器制成系列化,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贡献,有较高的民族音乐价值、艺术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大师们将宏音斋笙管乐器命名为“吴氏管乐器”。


该项技艺技术含量高,人才难觅,需要进一步加以保护。 


京绣


分布地区:北京  房山区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刺绣人员日趋扩大。到了清代“宫廷绣”更为兴旺,特别是光绪年间更是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宫绣”。


清末北京涌现了许多家“绣坊”,传承了“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使得图案内容更加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后人皆称为“京绣”。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宫廷手工艺,“京绣”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通州区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花丝,即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二是镶嵌,即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刻图案,镶以宝石、珍珠。


北京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采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以增强艺术效果。老北京的花丝镶嵌匠人多聚居于通州,1958年成立的北京花丝镶嵌厂是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多用于出口。20世纪80年代末,该厂出口数量锐减,呈现衰落局面。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现在,北京花丝镶嵌技艺后继无人,不少绝技已经失传,急需抢救。


琉璃烧制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门头沟区


琉璃系低温铅釉陶的习称,是一种常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琉璃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清代乾隆年间,门头沟官窑出现兴盛局面。琉璃渠村的窑场按清代工部规制烧造琉璃,这一规制一直被视为标准官式烧制法。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花费十多天时间,经过二十多道程序才能烧制完成。首先需选用钳子土,经过粉碎、筛选、淘洗、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烧胎,俗称“素烧”。然后施以釉色,再入窑烧造,称为“彩烧”。

  

如今,随着传统建筑形式的衰微,琉璃的需求逐渐减少;又因琉璃煤窑烧制存在环保问题,加之产业萎缩、人员流失和制作技艺荒废等原因,琉璃烧制技艺这一传统工艺已濒临灭绝,急需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雕漆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东城区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雕漆工艺发源于唐代,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最终落户北京。北京雕漆工艺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华夏南北雕漆技艺之大成,是中国髹漆工艺的优秀代表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转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及管理体制变化等原因,雕漆行业发生萎缩。北京雕漆厂名存实亡,真正的手工雕漆品越来越少,雕漆行业技艺人员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无新人后继的残酷现实。从现在的情况看,延续几百年的北京雕漆工艺已濒临失传。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东城区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在明清宫廷家具的制作中逐渐形成的,它产生于北京,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与“苏作”(苏州)、“广作”(广州)并称为中国硬木家具的三大流派。

  

京作硬木家具与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相适应,追求厚重的造型、庞大的形制,由此而形成雍容大气、绚丽豪华的京作风格。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在清代康乾年间达到顶峰,嘉道以后逐渐流散到民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抢救、保护和扶持政策,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日益陷入困境,高级技术人才缺失,从业人员锐减,如不尽早加以传承保护,京作硬木家具传统制作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北京风筝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海淀区


曹氏风筝工艺是根据清代《南鹞北鸢考工志》所记载的风筝图谱及歌诀在北京传承至今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总结出43种风筝扎、糊技法,并将工艺流程归纳为扎、糊、绘、放四艺,以风筝作为载体反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并运用意象美学、拟人化和图案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较高的传统文化价值。

  

曹氏风筝作品样式新颖,种类繁多,表现内容有:历史典故、风物传说、民俗风情、仿真写实等题材,具有鲜明的古都文化特色。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西城区


“一得阁”成立于1865年,以墨汁名扬于天下。墨汁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 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2004年企业改制为“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一得阁”牌商标连续十几年被评为北京著名商标。


景泰蓝制作技艺


分布地区:北京 崇文区(原)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

  

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1949年后,因国家采取积极的保护、扶持政策,这一古老技艺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北京玉雕


分布地区:北京市


北京玉雕又称“北京玉器”,是流传于北京市的一种玉石雕刻技艺。它兴起于元代,始祖为全真道士丘处机。明代宫廷御用监下设玉作,汇集全国治玉良师,北京的宫廷玉雕业由此出现兴盛局面。清代北京风行玩玉,琢玉工艺达到历史高峰。1911年以后,北京民间玉雕业日渐兴旺,出现了潘秉衡、刘德盈、何荣、王树森等才华出众、绝艺惊人的著名艺匠,将北京玉雕带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玉雕行业发展迅速,一度达到几千人的规模,人才荟萃,技艺争新出奇。

  

北京玉雕素有“工精料实”的美誉,它继承宫廷玉作的技艺传统,用料讲究,制作精美,种类齐全,能生产器皿、人物、花卉、鸟兽、盆景、首饰等多种制品。北京玉雕技艺包括相料、清料、开料、设计、磨活、抛光等多个环节,造型雄浑厚重、端庄典雅,装饰精巧细腻、明丽质朴,体现着高超的工艺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资金短缺、人才断档,北京玉雕的特色品种和技艺不断流失,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图片来自于:视觉中国、北京青年报、新华社等媒体来源:文明北京


推荐阅读


盘点老北京的面食美味儿

26部剧目闪耀亮相,“春苗行动”诚邀小伙伴们六一剧场见!

好消息!免费看儿童剧、领口罩洗衣券…一张工会卡全搞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