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趣说北京|聊聊北京的“三伏天儿”

首都之窗 2019-06-19
点击上方“首都之窗” 可以订阅哦!


717日数伏。

今年的“三伏天儿”即将拉开序幕。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最闷热的日子正在袭来……

Are you ready?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伏到底是啥意思?

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伏为隐藏之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



(啊?这不伏地魔吗!)


正经脸.jpg

小编(正经脸.jpg)觉得也可以理解为:

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谈古


你知道北京历史上的三伏天有多热吗?


据《北京灾害史》和《北京气象志》等史料记载,北京历史上的三伏天曾出现过许多次高温天气,且多在大旱之年。但元代以前有关北京高温天气的记载极少,直到明清之后才逐渐丰富详细起来。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明实录》中,有多次关于北京地区暑期高温的记载,清代北京也出现过数次伏暑酷热天气。就记载而言,暑日北京能热死人,说明当时的气温不低于40℃。也有气象学家分析:据“两代帝师”翁同龢所言,光绪年间北京伏天最高温度能够达到44℃。



我的天呐?!

古代人有 “防暑降温费”吗?

有滴!发冰块,是不是很实际?!

明清时期,京城的冰窖分为三种,即官窖、府窖和民窖。官窖即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窖,特供宫廷和官府用冰。清代沿袭明制,京城各衙署均在暑期分发皇帝赐给的冰块。


在民间,每逢三伏天,京城街头便会回荡着“卖冰核儿!”的吆喝声,人们会花上一两个铜板凿下几块冰来吃,以解暑气。


论今


——【吃】“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当下在北京,很多人更愿意形象地把“三伏天儿”称为“桑拿天儿”,那种湿热的感觉是不是表达得很淋漓尽致?!


天气炎热,食欲不佳?总得吃口顺口儿的吧!老北京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没错,饺子又来了!北京人爱饺子是出了名的,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都少不了饺子,数伏也不例外。头伏讲究吃饺子,猪肉茴香馅、韭菜鸡蛋馅、西葫芦羊肉馅、白菜猪肉馅……您好哪口儿?


光吃饺子可能不过瘾,面食咱得换着样儿吃。二伏得吃面条。吃面条还有个说法。相传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得辟恶。南朝有书云:“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三伏天儿,吃完热汤面,出上一身汗,是不是十分爽快?


再来说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人体消耗也比较大了,烙饼摊鸡蛋好吃易做,是用来补充营养的好选择呦!



——【洗】洗澡得放“吉祥菜”


除了吃,洗澡也是三伏天的重要民俗。

老北京在头伏、二伏、三伏这三天需洗澡,水中放入马苋菜,马苋菜又叫“吉祥菜”,因为放入热汤中从不变色枯萎,被认为可以增加人体的抗热能力。


——【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北京有个说法叫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话来自习武之人。他们认为,在严寒、酷暑进行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有助于磨炼意志!

这个三伏天,你还在坚持锻炼吗?



——【治】三伏贴,贴了么您呐?


在北京,“三伏贴”可是三伏天的绝对明星。每年三伏天,北京许多医院常常门庭若市,贴伏贴的人络绎不绝。


老北京讲究“天灸”,即将辛温散寒的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此法可“截疟”即提升阳气,“冬病夏治”。


“三伏贴”正是“天灸”的一种。夏季贴上“三伏贴”,可用来防治秋冬季的呼吸道疾病。



北京的“三伏天儿”虽然闷热,但还真是丰富多彩呢,不是吗?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晚报、 人民周刊等

推荐阅读

马上就能贴“三伏贴”啦,这份史上最全三伏贴攻略,请查收~

一周出行提示 | 全市交通将逐步呈现暑期特点 京沪、京哈高速出京车流增大

北京召开千人大会,蔡奇要求: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