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北京全面提升首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监测不明原因疾病
点击上方 “首都之窗” 可以订阅哦!
新冠肺炎疫情猝然而至,考验着北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北京“十四五”规划草案首次单列“健康”篇,“这是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体现。”起草组成员近日介绍,今后5年,北京全面提升首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全市负压病房将增至700间。
疫情防控
加强监测不明原因疾病
起草组成员介绍,常态化疫情防控,北京将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发挥好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哨点”作用;抓好口岸、社区、公共场所等监测;加强网络直报管理;强化信息追溯,落实全链条监督管理措施;加强重大疫情预防性研究。
根据规划草案,本市将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加强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
本市将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址,优化疾控专业人员配置。到2025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达到1.75,同时规划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P3实验室。
探索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
根据草案,本市将完善传染病医院布局,特别要推进佑安医院新院区建设,强化区级综合医院传染病救治功能;实施发热等感染性疾病门急诊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建设、负压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负压救护车辆设备配置等项目,全市负压病房将增至700间;每区至少有1支现代化、专业化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本市还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起草组成员说,在应急保障体系上还将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传染病防治条例、献血条例,修改动物防疫条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建设本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物资保障基地,推动在地坛医院建设北京市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
“十四五”期间,院前医疗急救号码将统一为“120”,均衡布局急救站点,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一个标准化急救工作站。到2025年,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不低于95%。
新提法·新名词
幸福晚年养老计划
打造居家养老模式、新城普惠养老模式、京郊小镇养老模式、环京田园养老模式。打通补贴扶持政策,对环京周边养老机构接受京籍健康、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提高运营补贴,对接收京籍失能老年人且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设备购置和康复辅助器一次性补贴。
全民健康
控制“小胖墩”“小眼镜”上升趋势
一场全民健康行动将在“十四五”期间展开。
学校保健医、校医配备达标率提高至80%,学校采光照明合格率和课桌椅符合率均达100%,有效控制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上升趋势。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本市将完善防控体系,开展戒烟、限酒、减糖、运动等行为干预。
本市还将继续做好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推广重点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推动重点公共场所AED设备覆盖并实现与急救平台联网。
每区都有三级医院
起草组成员介绍,本市将推进积水潭医院、安贞医院、口腔医院等一批优质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持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布局,实现每区都有三级医院;加大儿童、妇产、精神、传染等专科医院建设和布局优化,实现每区都有标准化妇幼保健院。
今后5年,本市将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态全覆盖,鼓励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以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45%以上。
试点互联网诊疗入医保
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启动试点。本市将稳妥推进医保药品目录向国家目录过渡,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调整,完善科学定价、动态调整,严厉惩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京津冀探索异地门诊医疗费直接结算
规划纲要草案显示,将打通医疗医保政策,做好北京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探索推进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直接结算。打通老年人优待政策,推动北京社会保障、老年福利异地有效接续;打通养老服务标准规范,推进养老服务执行标准互通互认。
全民健身
工人体育场改造将完成
根据规划草案,本市将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公园绿地、老旧设施、闲置厂房等公共空间,兼容建设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十四五”时期,本市除了将完成工人体育场改造外,还将推动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部场馆、房山体育场、潞城全民健身中心、石景山区体育中心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学校体育设施应满足向社会开放条件;见缝插针建设一批小型多样的三大球运动场地、冰雪运动场地;实现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50%。
北京还将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打造一批冰雪品牌赛事活动,打造以冰雪运动休闲、四季山水度假为主的世界知名冰雪小镇。到2025年,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1000万人。
打造一批运动场景,适度开放乡野道路、岩壁、水面,有序推广户外极限运动;开放一批健身设施,推动新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具备开放条件;向市民定期公布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名录;激活一批社会组织。
人口
核心区功能置换推动人口减量
北京人口总量已经有了2300万人的“天花板”。“北京将严守全市人口总量规模上限,着力优化人口分布和结构,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起草组成员说。
本市将分区域引导人口布局优化:核心区将以功能置换推动人口减量和结构调整,通过“共生院”等新模式植入高精尖产业,加快配套安置房建设,服务外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中心城区将以功能重组牵引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优化,深入推进高端产业功能区职住平衡。
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积极承接发展与首都定位相适应的功能和产业,形成吸引更多适宜功能和人口转移的强大磁力中心。
生态涵养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支持为青年建设低成本租赁住房
草案还首次专门为妇女、儿童、青年发展制定了“5年规划”。
未来5年,将加强妇女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10万以下。优先保障儿童健康,7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服务率达到97%以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创造更多适合青年人的就业机会,支持引导建设功能齐全、灵活多样、现代时尚的低成本租赁住房,营造更加适合青年人的生活氛围。
本市还将增加面向0至3岁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按照不少于每千人4托位的标准逐步配置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为老人解决“数字鸿沟”
本市将支持嵌入式、小微型、功能复合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驿站短期托养服务能力,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200个。
本市将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十四五”时期,本市将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到2025年,千人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7张。
本市还将积极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和房屋开办养老机构,推进党政机关和国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普及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加强适老化改造,围绕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数字鸿沟”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