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都统一战线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首都之窗 2021-10-21

点击上方 “首都之窗” 可以订阅哦!


▲6月25日上午,市委宣传部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统一战线工作专场,市委统战部、民建市委、市民族宗教委、市工商联、市侨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首都统一战线工作情况。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祁金利介绍北京市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体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带动全党形成重视统一战线、发展统一战线的良好局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首都统一战线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统战事业不断巩固壮大、蓬勃发展,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用创新理念厚植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一是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围绕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广泛开展体现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统战特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今年结合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不忘百年初衷·共筑百年梦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500多项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了人员的全覆盖,大家深刻感悟了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上立场更坚定、态度更鲜明。
二是持续丰富平台载体。因地制宜扩大知联会、新联会组织覆盖,连接首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在党外人士中成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营造自我研学、自我教育的浓厚氛围。组建首都统一战线同心服务团,100余名党内外专家广泛开展统战理论学习、教育和研究服务。建立多党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为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是持续创新工作模式。注重做好统战文化大文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了首都统战传媒联盟,连续三年打造《父辈的1949》《接过父辈的旗帜》《百年·父辈》宣传品牌,推出50余部音视频作品,受众过亿、反响热烈。以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为试点,探索形成“知政荟、知书荟、知智荟、知文荟、知友荟”的“五荟”工作模式,不断增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实效。在全市统战社团中开展“织网、强身、赋能、春笋、有为”五项行动,推进创新发展,统战社团面貌为之一新。

第二个特点,以规范化建设提升多党合作效能

一是抓政策体系建设。中共市委高度重视首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先后出台《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比如,中共市委主要领导每年主持召开政党协商会,建立建言“直通车”等,都通过政策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有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发展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
二是抓制度机制建设。市委办公厅、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办公厅等不断完善运行保障机制,聚焦破解民主党派知情明政难题,推动建立年度政策解读会、季度专题通报会机制,完善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协调发改、经信等部门适时开展政策解读,帮助民主党派把握政策走向和协商重点。建立协商意见办理会商机制、督查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加大反馈督办力度,确保协商成果及时反馈落实到位。
三是抓参政党建设。各民主党派着眼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组织、履职能力、作风、制度“五大建设”,并注重把制度建设贯穿融入各项建设全过程,建立理论学习、民主决策、内部监督等制度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迈上新台阶。比如,从2018年到2020年,受中共市委委托,8个民主党派市委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政策文件巩固深化相关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了民主党派自身能力水平,成为新时代推动参政党建设的创新平台和有力抓手。

第三个特点,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法宝作用

一是围绕首都功能建设议政建言。引导统战成员着眼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聚焦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两区”建设等重点问题,提建议、献良策。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对策建议2.7万余条,为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
二是推动首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立全国首个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已覆盖8个区,调解成功案例两千多起。连续三年开展民营企业百强调研发布,关于独角兽企业专题调研和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有效服务了决策施政。依托统一战线搭建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形成。
三是服务首都科技创新。激发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京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支持他们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汇聚了统战人才力量。
四是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8个民主党派不断深化帮扶门头沟区的“8+1”行动,落地项目超过100个。50家“北京科技小院”辐射带动周边192个村,成为科技帮扶的样板。“同心卫生室”“新阶层·助新生”“光彩行”等品牌项目协同发力,精准帮扶实现规模效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同心抗击疫情。一年多来,首都统一战线有7000余人深度参与基层防控,1800余人直接参加医疗救治,71人奔赴武汉最前线,多人荣获国家级表彰。特别是在初期我市防疫物资紧缺的非常时刻,动员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全球筹措款物,想方设法转运回京,短短20多天筹集口罩1300万只,缓解了燃眉之急。在海外疫情严峻时刻,我们开展“守望相助”行动,为44个国家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驰援口罩和中药预防包,组建专家咨询组,搭建远程问诊平台,不远万里传递患难与共的人间大爱,全市统战系统和统战成员在疫情考验面前充分展现了政治担当,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朋友,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力量,统战工作就是团结学、人心学、力量学。作为首都统一战线的一员,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不断守正创新,为推动首都新发展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民建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申虹介绍民建北京市委相关工作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北京市八个民主党派的代表来介绍一下民建北京市委的有关情况。
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945年12月16日成立于重庆。民建北京市委作为民建的省级组织,成立于1949年8月21日。目前全市16个行政区域都建立了民建组织,会员总数1万多人。
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民建北京市委今年围绕中共党史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平台的学习,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中共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多党合作史,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既让我们钦佩,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民建北京市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努力建设“讲政治、识大局、严要求、善履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凝聚共识,画好多党合作“同心圆”。民建北京市委制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示范作用和“会员之家”的基层平台作用,将学习中共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多党合作史、民建史相贯通,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先后赴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西柏坡、兰考和民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积极开展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举办代表人士“新·好时政漫谈”活动,发挥会员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人员的骨干作用;网站、会刊、公众号协同发力,团结引导全市会员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深耕厚植,交出参政履职精彩答卷。民建北京市委发挥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优势,坚持“大参政聚合力,参大政助发展”,依托市区组织形成了上下联动、会内外协作、专兼职结合的工作格局。打造北大城市论坛、非公经济法制研讨会、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等工作品牌,继承传统创新举办“星五信息沙龙”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本届委员会以来,累计完成调研报告913篇,向有关部门报送230余篇,40余篇建言成果获中共北京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促成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华世纪坛“北京民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等一批重大成果落地北京。
三是守正创新,服务社会奉献民建力量。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采取丰宁商城、车客模式、黔货出山、名誉户主等多种形式,为河北丰宁、贵州黔西、北京市门头沟等地脱贫(脱低)作出重要贡献。累计引进扶贫资金8900余万元,线上线下培训贫困地区师生7万余人次,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称号。通过举办企业家沙龙和建华课堂、定期走访会员企业等手段,引导企业家会员坚定发展信心,加快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展望未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合作初心,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并肩,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一级巡视员彭博介绍北京市民族工作有关情况: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56个民族齐全,各民族优秀代表云集,是全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搞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近年来,北京的民族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努力建设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首善之区,取得扎实成效。

第一,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态势

一是学习教育先行。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纳入全市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统战民宗系统干部的必修课,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大讲座、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努力掌握民族工作思想武器。二是高位强力推进。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社区企业和民族乡村调研指导,市委常委会、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实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措施,形成了大事大抓的鲜明导向。三是部门协同联动。市相关部门分工实施扶贫支援五年规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联动工作格局。四是体制支撑保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聘请一批民族领域领军专家人才,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民族符号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人抓、有力量、有活动、有成效的良好态势。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扎实开展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抓手,努力开创围绕主线抓创建的新局面。一是以品牌活动促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推出“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56民族团结日”“石榴花开美京城”等全市品牌和“和合社区”“民族团结惠”等基层品牌,有力增强了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二是以优秀文化浸润。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文艺演出、电影电视、体育比赛、知识问答等民族文化“云”活动,连年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组织各族群众开展“歌唱党、歌唱祖国”快闪活动,组织专业文艺团体筹办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有力增强了中华文化感染力影响力。三是以典型培塑引领。市委市政府先后表彰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981个、先进个人1749名,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5个,先进典型成为京华大地民族团结和睦最亮丽的名片。

第三,优化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与时俱进对民族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和调整完善,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工作部门日常行业监管+综合执法部门末端专业执法”综合管理机制,率先将民族事务纳入全市“接诉即办、吹哨报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多措并举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三是持续打造民族乡村振兴北京样板,支持民族乡村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精品旅游业,重点打造京韵满乡民族团结文旅精品示范带,促进民族乡村振兴。四是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疫情防控中,37万来京务工经商少数民族群众和6000余名留京少数民族学生未发生一例感染,在共克时艰中彰显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伟力,书写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北京篇章。



北京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林为民介绍北京市工商联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以“两个健康”为主题,不断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建立走访调研、教育培训、守法诚信、综合服务、政企沟通、非公党建等六大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党建领航,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工商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重要部署,围绕“党建强、发展强”主题,注重党建引领,服务指导,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着力推进“五个一”品牌培育工程。据市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90.5万户,从业人员951.7万人。在“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四成以上GDP、近五成税收和七成就业。围绕首都疏整促工作部署,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自2018年以来,开展民营企业百强调研与发布工作,通过百强榜单风向标作用,带动首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形成区域合作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首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致富思源,彰显民营企业家时代担当。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精准脱贫攻坚战和促进我市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首都民营企业依托“万企帮万村”、“光彩行”等品牌活动,先后走进新疆、西藏、河北的贫困地区,帮扶2563个村,惠及贫困人口22.5万人,实现结对帮扶村全部脱贫。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都民营企业在自身经营处于困境之际,向疫情灾区捐款捐物合计21亿元人民币。
三是依法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市工商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等建言专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解决和一系列政策出台。2019年,在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在法院、检察院及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市工商联创造性建立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北京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工商联建立了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搭建了维权服务、律师服务团等工作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市区两级体系建立以来,共提供法律服务9907次,其中代理调解案件3166件,调解成功案件2292件,为首都民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四是赓续精神,唱响新时代同心奋进主旋律。为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力量,迎接建党100周年,工商联建立了6家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发起《同心奋进新时代》的倡议,在自媒体矩阵开辟了“晨读四史”栏目,开展了“学党史、强党性、跟党行——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主题党课活动,组织42家商协会党组织负责人赴革命老区,探寻红色根基,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初心使命。在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中,唱响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主旋律。



北京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李登新介绍北京市侨联有关工作情况:



侨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是由归侨侨眷组成的、具有群众性、统战性、民间性、涉外性的群团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侨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服务国家战略、参与首都发展、加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是以侨引智,积极服务京津冀。每年举办的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活动,共有50个国家700多名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参加,80多个重点项目在京津冀落地,为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主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了“京侨帮扶、京蒙合作、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后为河北阜平、内蒙林西、怀柔美丽乡村建设捐款捐物合计2.8亿元。
二是以侨搭桥,不断扩大朋友圈。充分发挥侨联组织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举办华诞中国国庆观礼、海外侨胞故乡行、海外侨领国情研修班、海外华文媒体北京行等活动,与五大洲600多个海外侨团和侨领保持了密切联系,与1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和华文学校建立了工作关系。为加强首都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服务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以侨聚心,增强文化传播力。每年春节组织“北京情思”艺术团赴海外慰问侨胞,先后到5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进行演出,受到了海外侨胞和我驻外使领馆的热烈欢迎。每年举办一次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金水桥之恋”华裔青少年书画大赛活动,共吸引海外华裔青少年1万多人参加。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优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是以侨为本,为侨服务见真情。扎实推进基层侨联组织和侨之家建设,全市共有基层组织283个、侨之家155个。成立了侨联志愿服务总队、创建了京侨老年大学、实施了“京侨空巢陪伴计划”和“京侨雨露助学计划”,发放陪伴产品1400多台、助学资金数十万元。建立了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协调办理涉侨案件270多件。进一步凝聚了侨心侨力,增强了侨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侨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以“侨心向党”为主题,在全市侨联组织中开展了“首都新侨乡文化节”,编辑拍摄《侨心向党》书籍和视频,组织“永远跟党走、红歌传唱”等系列庆祝活动30多场数十万群众参加,在侨界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充分表达了广大归侨侨眷对党的无限热爱,团结引领侨界群众知党情、感党恩,奋进“十四五”、建功新时代。

来源:北京发布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