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凝心聚力启新程——北京市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首都之窗 2023-04-27

点击上方 “首都之窗” 可以订阅哦!



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按照大会议程安排,各位代表审议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代表团审议气氛热烈,代表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建言献策、凝心聚力,形成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良好氛围。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报告是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也是接受全体市民监督的承诺书。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内容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安排部署重点突出、精干务实,充分体现了首都定位和首善标准,擘画了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进蓝图。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关于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苏海佳、王稼琼代表建议,强化首都高校学科建设,加快建设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梁雪青代表建议,增强对独角兽、小巨人等类型企业的培育,加大力度突破科技核心底层攻关技术,以实际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沈洁代表建议,加快《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订,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筑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四梁八柱”。


关于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童之磊代表建议,将北京文化发展目标确定为“国际文化之都”,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进顶级文化人才,提升北京文化影响力。

齐东向代表建议,要大力宣传活化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融合发展,总结推广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
关于发展数字经济

胡志强代表建议,突出“信创”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打造“数字平台企业标杆”,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探索平台经济新模式;以云计算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发挥央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势作用,打造产业集群。

李平代表建议,要立足数字金融,聚焦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动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关注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进程,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


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丁力代表建议,围绕文化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方面进一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提振市场信心,从而更好地稳经济、保民生,稳固经济恢复的基础。

吕佳颖代表建议,适当增加市民消费券的发放,推动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吴学民代表建议,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种业创新要侧重果蔬品种,加强科研院所间的合作,破除技术壁垒。

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

狄涛代表建议,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平战结合理念,结合重大战略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储备中植入应急标准,将统筹发展与安全体现在首都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邱添代表建议,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对标对表国际化大城市标准,合理紧凑布局消防站点,保障高效完成社会救助和抢险救灾任务。

刘利群代表建议,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风险防范和快速反应协调机制。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于开展城市更新

田春艳代表建议,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深入融合,制定城市更新标准,推行专业评估;对地下空间设施进行普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使用;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企业定制城市更新的政策“服务包”;要注重城市更新的质量,统筹市政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工程,让项目资金花得值、让老百姓住得舒服。

吴晓蕾、曹信红代表建议,更加关注城市更新和老旧城区改造,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更新改造工作,更快更好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关于强化基层治理

祁国梁代表建议,加强基层治理资源下沉、支持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完善社区治理数字建设、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聂大华代表建议,更加科学地调整公共交通、慢行(骑行)、私家车的出行结构,综合施策发展绿色交通,破解大城市病。

高朋代表建议,加大对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的支持。随着新城人口的增长,城市治理工作量的增大,需要增加城市管理、基层治理行政执法等方面人员力量。

关于提升生态环境

高踪阳代表建议,落实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方面的国家标准,加强城市功能类和基础设施类建设;建立健全环卫规划体系,统筹各区环卫资源,统一工作标准。

郭继孚代表建议,坚持减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供给和建设力度,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通勤能力,增强城市活力。

王月波代表建议,制定生态涵养区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政策,按发展需要分步给予支持,推动生态涵养区实现进阶式提质升级。


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关于完善医疗卫生体系

熊卫红代表建议,一是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医生综合能力,打通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岗位吸引力;二是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最大程度满足老百姓健康需求;三是加大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挖掘文化故事,打造文化IP,提升文化自信。

黄一品、李明玮、门桂菊代表建议,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布局,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健全社区诊疗标准,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用好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更好的慢病管理和就医用药咨询;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

刘新民代表建议,合理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建立以三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医院加盟的网格化医疗卫生体系;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完善基层医疗设备基本配置,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普及基本预防医疗知识。


关于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杨晓昇、李有光代表建议,关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助老文化宣传,解决养老体系服务保障难的问题。

常艺、曲子恒、王刚代表建议,加大互联网医疗建设,建立医保支付的线上结算中心;加快推动信息平台经济发展和家庭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并纳入养老支持体系。

关于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

王雨云代表建议,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调整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形成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

黄乐平代表建议,关注民办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不能只侧重科技、经济类人才,要对人文社科类人才一视同仁。

刘林代表建议,除了给学生和家庭减负外,也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身心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不断优化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科学育人的强大合力。

关于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

贾斌代表建议,注重冬奥遗产利用,惠民便民,做好冬奥后半篇文章。

杨伟中代表建议,进一步增加市场整体活力,加快政策落地,释放改革动能,发挥好“双奥之城”、环球影城两张名片吸引和带动消费作用。

王曦代表建议,依托冬奥会、园博会等重大活动留下的空间资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市场化运营,通过发展夜间经济、特色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首都消费水平。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