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3期目次及摘要



目  次



摘  要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吗?——来自3省(区)4县农户微观证据

胡振,罗浩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  要】基于2017年陕西、河南、宁夏三省(区)2063个农户样本,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亲朋数量、礼金数量、每月用于联络亲朋好友的电话费、亲戚朋友在政府部门任职都显著提高了农户正规借贷可获性;社会资本对中等收入样本具有明显提升效应;开展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对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因此,政府应重视社会资本缓解农户融资困难的作用,向农户宣传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帮助社会资本匮乏的农户建立一定的社会网络,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加快产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推广。【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村金融;农户正规借贷

胡振,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金融、家庭金融研究。



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实证检验

张宗军,石响,令涛

(兰州财经大学)


【摘  要】化肥减量施用需要从宏观上掌握农户的决策逻辑。选择了12个能反映自然禀赋、投入要素和市场变化的指标,利用1999—2019年30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粮食种植面积占比、经营规模、可支配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等因素的提升能有效推进化肥减量施用;但灌溉水平、机械化使用、财政支农、预期生产价格和教育年限等因素却显著刺激了化肥施用;主要宏观因素对两大区域化肥施用量的作用方向完全一致,但南方地区化肥减量施用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提出了实现化肥减施与收入保障有机统一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化肥施用;绿色生产;空间差异;影响因素

张宗军,经济学博士,兰州财经大学教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2项。

农作物生产专业化、技术效率与农户种植收入

孙飞1,曹守慧2,陈玉萍2

(1.中共徐州市委党校,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  要】基于湖北省866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种植业技术效率—农户种植收入”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平均和异质性影响,以及种植业技术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中国的“大国小农”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生产模式转向农作物生产专业化为其收入增加提供了新的路径;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高收入分位点农户、山区农户的农业增收效应更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作用于种植业技术效率施加的,其中介效应的影响占到34.99%。因此,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广大农户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小农”转变为“专业化小农”,并注重技术效率在收入增长中的助推作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的农业增收效果。【关键词】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种植收入;技术效率;分工与专业化孙飞(1990-),男,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经济与农业农村发展。

资源下乡、行政化与基层治理困境

胡晓映

(武汉大学)

【摘  要】在国家治理转型过程中,资源充裕地区通过强大的资源能力推动村级治理行政化、进行村庄公共品建设,但却出现基层治理能力弱化、资源使用低效的现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例,从制度、管理、资源、统计四个方面对村庄行政化路径及其表现进行分析,展现行政化对村庄社会的吸纳过程。研究结果发现:村干部受职业化身份、上级强考核监督、规范化资源使用程序的三重约束及村内网格管理体系对村组双层治理结构的取代,村级组织缺少能动空间,村级治理逐渐保守化、消极化,基层治理陷入困境。因此,要探索村级治理中行政化的限度,使其形成与自治的均衡关系,以实现基层善治。【关键词】资源下乡;行政化;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

胡晓映,武汉大学2021级博士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乡村社会转型研究。

制度化环境要素与基层政府“绩效拐点”——来自安徽省部分乡镇的经验证据

邹琪,樊丽

(安徽财经大学)

【摘  要】Hal G. Rainey等基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提出的“绩效拐点”论对中国基层政府是否有解释力,目前还没有任何经验性的研究可以证明。试图探讨加强基层政府的工作自主权、自主财权、工作监督能否显著改善其绩效。利用对安徽省部分乡镇的问卷、访谈调查数据,从政府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7个维度测量乡镇政府绩效,并运用ologit回归分析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增加基层政府工作自主权和工作监督能显著改善其绩效,“绩效拐点”论并不存在;但增加基层政府自主财权并不能显著改善其绩效。赋予基层政府更多工作自主权、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利益诉求,对于改善基层政府绩效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财政分权;工作监督;地方分权;乡村治理;政府绩效

邹琪(1970-),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管理。

组织农民:资源落地与供给有效——以湖南B村自组织公共品供给实践为例

石惠文

(武汉大学)

【摘  要】资源落地困境是当前公共品供给实践中的突出难题,如何提升公共品供给效能引起学界和基层治理实践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组织农民是形成有效社会联结、回应新时期资源落地困境的重要抓手。以湖南B村为例呈现了当地的自组织公共品实践,探讨在制度内供给模式下,如何通过农民组织化的方式形成输入性资源与基层社会的有机联结,避免供需不匹配、交易成本过高、资源使用低效等问题。精英主导与社会整合下的农民组织化实践破解了资源输入与基层社会及分散化农民对接的难题,不仅回应资源输入背景下资源落地与公共品供给有效的困境,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建设发展应当坚持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以组织化的方式有效整合社会需求与社会资源,真正服务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关键词】公共品供给;社会动员;组织农民;集体行动

石惠文,现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主要关注基层社会变迁与基层治理转型。

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汪宗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  要】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9年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空间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此外,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分别发挥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且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已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应加速长江经济带各区域资源流动,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序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效应汪宗顺(199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城乡关系研究。

断鼻家族象群迁徙: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新起点

刘金龙

(中国人民大学)


【摘  要】2020年3月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野象走出保护区,历时一年半,引起了国内外全社会高度关注。这次事件标志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抢救性保护步入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的新起点。需要创新性思维,顺应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变革型治理逻辑,在一个原住民大国,有着悠久灿烂文明的古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国家,创建新的人象共生模式,适度控制人类发展行为和生活习惯,适度管理大象的种群规模,创立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逻辑,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实践。【关键词】象群迁徙;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意念;新起点

刘金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资源管理、林业经济与政策、农村治理。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韩国首尔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兼职教授。已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农户参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调查与实证研究

王俊龙1,张艳梅2

(1.南京农业大学;2. 江南大学)


【摘  要】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所获得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户主的政治面貌、农业性经营收入、农房建筑总面积、建筑年代4个因素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户主的年龄、户主的性别、是否在城镇购房、是否允许拆除重建、建造成本5个因素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宅基地对于不同群体作用不同,农户流转宅基地所考虑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偏向性。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几条合理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农村宅基流转工作,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Logistic模型;影响因素

王俊龙,男,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期从事土地经济与政策、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在农业经济问题、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城市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不动产评估与管理、城镇化等。

“现实—价值”目标互动视角下的合作社养老行动分析

段雪辉1,李小红1,赵欣彤2

(1. 山西农业大学;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  要】农民合作社积极提供乡村互助养老服务,承载经济供养、生活照护与情感慰藉等重要功能,是对乡村传统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基于社会行动理论,从“现实—价值”目标互动分析的视角出发,对H省H合作社的养老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H合作社养老不仅具有延续传统孝道文化的价值诉求,同时还具有提升乡村老人生活质量的现实诉求。H合作社养老是H合作社组织“现实诉求”和“价值诉求”的行动目标持续互动的结果。H合作社养老双重目标的互动过程包括合作社养老理念的生成与灌输、合作社养老行动的沟通与协调以及合作社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完善合作社养老必须加强合作社养老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合作社养老的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合作社养老资源的汲取能力,提升合作社养老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促进合作社养老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关键词】合作社养老;农民合作社;“现实-价值”目标互动分析;行动目标;乡村共同体

段雪辉,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组织和基层社会治理。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考量——基于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效益测评与对策建议

王怡1,郭萌12

(1. 商洛学院;2. 陕西师范大学)

【摘  要】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目前学界从效益测评角度来评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基于此,在论证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积累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2014-2019年脱贫成效发现,14个片区2014-2019年的综合脱贫成效在稳步提升,其中,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成效较好,四省涉藏州县、西藏地区、滇西边境山区成效较差。14个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优势与短板各不相同,各个片区要锚定弱项指标发力,重点突破短板;突破片区跨区域治理矛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精准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效益测评

王怡,陕西商洛人,经济学博士,商洛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院长,商洛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市政协协商资政员,陕南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往期精彩回顾

2022年第2期目次及摘要

2022年第1期目次及摘要

2021年第6期目次及摘要

END

编辑 / 赫雪侠

审核 / 佘小宁


期刊社新媒体编辑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