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言之过早的疫情经济影响

农业与农村发展圆桌论坛 晓华教授看世界 2022-04-26

言之过早的疫情经济影响


  随着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加深,疫情隔离的推进,社会也从开始的恐慌进入了一个有序运转的防疫机制。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这次疫情对经济影响几何?

最近很多经济学家都开始拿非典后的经济发展来分析,总体看法还是觉得影响不大。

首先,我的观点是说总体影响还言之过早,完全取决于疫情的后续发展。现在防疫的前景还不是很明朗;预测感染和死亡也很难准确。这完全取决于政府对隔离程度的决心和执行力。我的结论,就是如果隔离率低于90%,疫情就会很难控制。现在看来政府的防疫力度很大,朝100%方向努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现在面临一个两难的决定。如果继续延迟假期,有限防疫,人口流动停滞,那会容易控制疫情;如果为了经济稳定,延迟假期不够,大规模人口继续流动,疫情很难控制。一年52周,经济停滞一周就是2%GDP。哪一边都不容易!

 


那回头看,我们怎么理解这次新型肺炎对经济的影响呢?用SARS来比对已经不太适合,中国内部的经济结构和外部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时,2003年的GDP总量只有13.7万亿,现在的经济总量为99万亿。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美国因为反恐需要中国配合,对中国态度友好。现在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回不去了。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已经不再对中国友好。

 

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我们要具体的分析三个产业

首先,说一下第三产业。当时服务业比重只有42%,现在的服务业比重为54%,服务业成为了经济的大头。服务业也成为了这次疫情的严重受害区。整个假期,所有的娱乐、餐饮、服务、购物等基本萧条。服务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他们需要支付房租等固定成本。错过了这个消费黄金季,接下来还有几个月的萧条。很多企业可能很难熬过这个不太寒冷的冬天。

 

其次,说一下第二产业。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强项。但如果2-3个月不能如期复工,或者复工后战战兢兢,害怕感染,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如果不能按时复工,很多企业的流动性资金可能枯竭,而且会失去国际订单,失去了国际价值链的对接,很难再恢复。

现在正好又和中美贸易相叠加,加剧了第二产业的困难,那是雪上加霜。

明天WHO要重新投票表决是否把中国列为疫区。如果通过把中国列为“疫区”,国际和中国的人员交流会被切断很长时间,那更会雪上加霜再加冰雹。跨国企业为了生存,甚至国内很多企业,会尽最大可能转移产业链。企业走的结果是失业和经济下滑。

第三,最后说一下第一产业。从2003年到2020年,中国的农业比重一直下降,从12%下降到7%。比重不大,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去年由于非洲猪瘟,导致了食品价格大涨。这次,由于防疫的隔离或者断路影响,很多畜牧业缺少了饲料供应,会有一部分影响;由于很多城市隔离,季节性很强的蔬菜等供应链也受阻,农村菜卖不到城市;而城市食品价格大涨,继续推高本已经很好的食品价格。

 


从对策来说,诚然我们还有一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如果经济下滑,税收减少,但是支出可能会要增加,估计要加大赤字力度。从操作来说,现在最最简单的是货币政策。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从居民和社会融资杠杆率来说,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率都很高。很多人都要还房贷和孩子的教育费用;企业都是高负债。一个月不工作,都是大麻烦。

其实在面对这种大冲击,大家同舟共济,希望所有的人和企业能够携手共进,共度难关。

具体影响GDP多少?就静观其变吧。

总之,我们中国人民经历过很多困难,多难兴邦。办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祈祷新型冠状病毒早日离去。

 

于晓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