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守护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丨人民满意好法官评选
成长故事
2021年度洛阳法院“人民满意好法官”
候选人
刚走进村里,马涛就被村民们围住了。
“老伯,红薯我就不要了,喝杯热水那肯定可以。”“老李,还有啥纠纷一定得告诉我啊。”
“小王,你要还有啥不懂就问我,别自个瞎琢磨啊,小心再吃个亏。”......
跟热情的村民们一一打过招呼后,马涛沿着蜿蜒的小路进村调解,熟门熟路。这条路,马涛已经走得很习惯了。
到群众中去,更要走进群众心里
事不分大小,都要认真面对
在法院工作12个年头的马涛是汝阳县法院内埠法庭庭长。
内埠法庭下辖范围包含内埠镇、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共19个行政村。因为所处位置的交通便利优势,内埠法庭的案件复杂又多样,既有外来的复杂商事、合同纠纷,也有当地群众的“鸡毛蒜皮事儿”。
“事儿不分大小,都要认真面对。几百元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确实不是个事儿,但是有可能对我们的当事人而言,那就是个事儿。”在马涛的心里,每一起案件,都是“天大的事儿”,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对。
今年8月,不断有老人到内埠法庭咨询拖欠工资该如何处理,在释法答疑之余,马涛敏锐地察觉到是有公司拖欠老人们的工资。
在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发现这些老人都是为同一家公司提供服务,双方解除了劳务关系后,公司欠的工资却一直未能支付。
“冬天马上到了,不能让老人一趟趟跑了,这工资绝不能拖!”马涛决定立即开展诉前调解,尽快把工资要回来。说干就干,马涛当即与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迅速开展诉前调解。
在沟通中,公司负责人称因为第三方未能按时付款,导致公司资金困难,自己也因为疫情被困在外地,所以不能及时返回处理此事。
诉前调解效果不佳,马涛便迅速组织开庭,双方就所欠工资数额问题当场进行确认。庭审虽然结束了,双方敲定了还款细节,但只要工资一天不到账,马涛心中的“石头”就一直悬着。
为了让工人们尽快拿到工资,马涛在快速撰写判决书的同时,持续敦促被告及时履行,一有空,他就要给公司负责人和拖欠公司款项的第三方“煲电话粥”,耐心释法明理,询问、催促还款。
在马涛的努力下,拖欠公司款项的第三方于近日偿还了部分欠款,公司终于有资金给工人们发工资了。11月2日上午,16名老人来到内埠法庭签署了调解协议,马涛仔细核对了工资数额,确保每名老人都能准确无误地领取到全部工资。
领款当天,满头白发的老人,握着马涛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您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家工资都拿到手了吧?咱们赶紧清点下,看有没有漏的。”
法庭上,拿到工资的老人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桌前,张罗着签字、确认工资的马涛,笑容同样灿烂。
法官要以解决矛盾为出发点
判决不是终点
要为当事人解“法结”、了“心结”
“人民法庭是辖区综治的纽带,做一个专业、有温度的法官,是我努力的方向。”作为基层法庭法官,马涛一直努力当好法院在基层的“代言人”,努力做到定分止争。
扎根基层的马涛在经年累月的工作中发现,很多案件标的不大却棘手。棘手的不是法律难点,而是乡里乡亲的矛盾化解。
如何才能让人民法庭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马涛在“枫桥经验”中找到了答案。
恰逢全市“枫桥式政法机关”建设如火如荼,马涛便带领法庭干警,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定人定时到群众的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与普法宣传,努力做到审理一案,普法一片,打造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内埠品牌。
马涛还记得第一次进村宣传《民法典》就被一位大娘“抢了白”:“你有啥说的赶紧,别耽误我回家做饭。”可是没想到,在讲授结束时,也正是这位大娘又拉着马涛咨询了十几分钟,因为这些法律知识正好是她想了解的。
今年4月,来自辽宁的司机小贺无奈之下来到了汝阳法院内埠法庭,准备起诉讨回运费。
原来,小贺2月在某货运平台接了一个运单,将某公司的货物从河南省汝阳县运送到辽宁省朝阳县。货物顺利运达后,发货公司却未按约定支付3500元运费,贺某多次与公司沟通,并申请平台介入但却始终没能要回运费。
背负着每个月四千多元的车贷,小贺无奈之下来到内埠法庭。
“你是辽宁籍,还得忙着天南海北跑车,如果开庭审理,时间成本太高了。我推荐你走诉前调解,调解不成功了,咱们再立案开庭。你觉得咋样?”在理清案情后,马涛向小贺提出诉前调解的解决建议。
在小贺将信将疑的同意后,马涛迅速联系该公司,进一步核实情况。在确认对方公司认可该笔欠款后,告知其不及时履行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之后,马涛又给该公司负责法务的人员打电话,告知其纠纷情况,建议其提前介入,避免转为诉讼程序。
下午三点多,小贺收到了迟到的3500元运费。“本以为等待自己的将是一场两地奔波的官司,没想到,经过你的调解,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帮我一个外地人要回了运费。”当看到银行卡提示的信息,小贺一个劲地说着谢谢......
“办案只是手段,化解纠纷才是目的,能让群众及时便捷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马涛的心中,始终装着群众。
要司法改革的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的举措
把人民法庭打造成
为群众办实事的桥头堡垒
2019年年底,洛阳成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如何在改革之中让群众受到便利?如何把基层治理经验融入“繁简分流”?考验的不仅是经验,更是扎实的业务功底。
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马涛渐渐成为了洛阳法院司法改革中基层法庭里的中流砥柱。他审理的某公司与王某、李某、布某追偿权纠纷一案,被选为洛阳市繁简分流改革典型案例。
2021年,马涛共审理案件270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9.6%,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33天,服判息诉率达96.41%,实现了速裁快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法庭的日常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马涛和同事们坚守岗位,在智慧法院、云间法庭的网络平台上在线开庭、线上调解,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法院速裁审判工作“不打烊”。
2020年2月,马涛利用“云间法庭”敲响了汝阳县法院互联网审判的第一槌。庭后,原告代理律师感谢法院在非常时期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审判工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期间也谈到了因疫情给企业带来的一些困扰。
如何帮助辖区企业解决因疫情而产生的法律问题?留在了马涛的心上。
“企业渐渐复工复产,作为人民法官,要为复工企业做点事。”马涛积极同汝阳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沟通,主动征求集聚区复工企业意见建议,倾听企业的诉求,搜集企业在复工期间遇的法律问题,并结合法律规定作出解答,将相关解答内容发送至企业微信群,破解企业难题,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一天到晚,马涛的手机就是响个不停,往往是这边工作的电话刚挂了,那边企业的咨询电话就打进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就是这状态,手机电量都不够用了,就怕接不到咨询的微信或者电话。而且大家也是信任我,才向我咨询,这份责任很重的。”24小时在线给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马涛笑着说道。
从网上开庭、文书智能编写,到网上阅卷、电子送达,马涛总是能够主动探索现代化诉讼服务方式,将司法改革的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的举措,将人民法庭打造成为群众办实事的桥头堡。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人民法庭离人民最近,这段路,我怀着深厚的感情在走。”
马涛还记得12年前,自己走进汝阳法院的那一天。岁月流转,而初心弥坚。
当初懵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今已经凝结成了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让马涛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把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党史百年·天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