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方歌 众筹之家网

如今,安邦告别吴小晖时代,步入正轨。


来源|市界

作者|詹方歌

吴小晖案终迎新进展。


据新华社报道,5月10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小晖集资诈骗、职务侵占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对吴小晖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95亿元。


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亿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5亿元,违法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缴。


经审理查明:2011年1月起,吴小晖以安邦财险等公司为融资平台,指令他人使用虚假材料骗取原保监会批准和延续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


2011年7月至2017年1月,吴小晖指令他人采用制作虚假财务报表、披露虚假信息、虚假增资、虚构偿付能力、瞒报并隐匿保费收入等手段,欺骗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


以承诺还本付息且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为诱饵,超过原保监会批准的规模向社会公众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非法吸收巨额资金。


其间,吴小晖以虚假名义将部分超募保费转移至其个人实际控制的百余家公司,用于其个人归还公司债务、投资经营、向安邦集团增资等,至案发实际骗取652亿余元。


此外,法院还查明,吴小晖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占安邦财险保费资金100亿元。案发后,公安机关查封、冻结吴小晖及其个人实际控制的相关公司名下银行账户、房产、股权等资产。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法院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一个月前,3月28日,上海一中院官微发布安邦保险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职务侵占罪一案庭审消息。自2017年6月9日被有关部门带走,从公众视野消失近一年的吴小晖,终于站在了被告席上。


庭审最后,镜头对准吴小晖,长达8个月的调查并未给他的容貌身型带来什么大的改变。


被告席之后,他接过法警递来的纸巾,“痛陈”知罪悔罪。高而突出的颧骨和苹果肌上下翻动,这张典型的笑脸此时正经历此生无二的风雨。


▲吴小晖庭审现场


在吴小晖身后,靠权谋、漠视规则和张狂野心迅速扩张万亿安邦的谜底,已经揭开。


吴小晖无惧保监会


集资诈骗、职务侵占,想要厘清这两项罪名是如何落在吴小晖身上,必须从安邦财险开发的“投资型保险产品”说起。


一审庭审现场(以下简称“庭上”),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称,2011年,吴小晖隐瞒对产业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通过产业公司控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后,以安邦财险为融资平台,指令该公司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授意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宣传折页等申报材料,骗取保监会的销售批复,向社会募集资金。


事实上,自2008年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销售规模、期限等作出严格规定,针对于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监管已经相对严格。


以安邦自身的产品“安邦稳赢”为例,2010年7月20日被批准销售,保监会的批复明确提到,“上述十个保险产品的总体销售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销售期限也仅为两年。


如此监管之下,吴小晖此举,无异于高空走钢丝。


庭上,吴小晖对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提出异议,表示自己不懂法律,不知道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官方发布的庭审信息显示,2011年7月,在投资型保险产品销售金额超过保监会批复规模后,吴小晖无视监管规定,仍然下达超大规模销售指标,并以超募资金两次增资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虚构偿付能力、披露虚假信息,持续向社会公众虚假宣传,非法募集资金规模急剧扩大。


截至2017年1月5日,累计向1056万余人次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超出批复规模募集资金人民币7238.67亿元。


对此,吴小晖承认在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过程中曾收到保监会监管函,但其个人理解没有超过规模。而对起诉指控事实有关的其他问题,吴小晖或者没有正面回答,或者部分否认。


不仅如此,庭审信息显示,本案证据还能够证明新安邦财险承接原安邦财险的业务,新安邦财险的业务数据隐匿到安邦集团,未向保监会申报。至此,吴小晖的这一招偷梁换柱,终于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不是安邦唯一一次“偷梁换柱”,保监会对安邦的关注也未中断。


2017年5月5日,吴小晖被有关部门带走前一个月,保监会向安邦人寿发布监管函,称“安享5号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保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


据此,保监会叫停该产品,并对安邦财险做出处罚:“自本监管函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你公司申报新的产品。”


安邦脱缰


十年间,安邦早已由名不见经传的宁波小型财险公司,出落成一匹筋络饱满的黑马。回溯安邦作为“黑马“的成长,我们会看到一幅极速奔腾的、流淌着野心的长卷。


安邦的资本扩张自2005年起从未间断。从5亿元到37.9亿元,再到51亿、120亿元,最大幅度的动作出现在2014年——两次大幅增资、举牌民生银行、大手笔收购海外资产。这一年,它终于挣脱缰绳,向悬崖狂奔而去,一骑绝尘。


当年的媒体报道中,安邦的惊人姿态得到充分展示:2014年4月和12月,保监会两次批准并公布了安邦的增资决定。这两次增资后,安邦的注册资本金分别增加至300亿元和619亿元,安邦的股东数量也由8家猛增到39家。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股份被不断稀释。财新报道称,2007年安邦两度扩资,上汽股份被稀释至16.478%,中石化被稀释至6.627%。而到2011年安邦增资至120亿元时,上汽和中石化的国有企业股份已被稀释至9.1%。


而这新增的31家公司中,“熟面孔”不少。财新报道称,在新增的31家股东中,北京涛力投资、北京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名德投资集团公司、华金能源集团公司等公司早前出现在与安邦有关的投资中。


其余的20多家公司虽然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从行业来看,多集中在汽车销售与矿业公司,“与安邦掌门人吴小晖有高度疑似的关联关系。”


“高度疑似”在2018年3月28日的庭审中被证实。


庭审信息显示,吴小晖其妹吴某某的证言证实,吴小晖将其安排到产业公司工作,帮助设立和管理产业公司;吴小晖让其多次借用老乡或亲戚身份证注册了大量空壳的产业公司,其中部分公司用于增资入股安邦。


庭审中,公诉人播放原安邦集团多位高管及吴小晖妹妹吴某某等证人的作证视频、出示证人证言,证明200多家产业公司都是吴小晖个人所有和控制的公司。


吴小晖控制产业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安邦创立之初。2004年9月13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股东作为发起人成立安邦财险,注册资本5亿元。


有媒体报道称,在初始的7家股东中,有两家为吴小晖实际控制。审判吴小晖的庭审记录中,这一数字被刷新为6家。


如此,安邦便像是吴小晖手中的提线木偶,而操纵木偶的线,则是多如牛毛的产业公司。庭审中,吴小晖则表示,有的产业公司以前的股东不是他,他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产业公司。


资金流向成环


吴小晖控制产业公司的目的,除个人挥霍以外,还有增资安邦。2014年安邦180亿元和319亿元两次增资款,都来源于前述安邦财险的超额募集的保费。


庭审信息显示,这两笔增资款均是被告人吴小晖以股权投资等名义将安邦财险超募的保费资金划出,经过层层流转,最终进入31家产业公司作为自有资金转入安邦资本金账户增资。


截止案发时产业公司尚有652亿余元未归还安邦财险,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应认定为集资诈骗的犯罪事实。公诉人还出示证据,证明被告人吴小晖的集资诈骗行为系基于个人意志、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实施的个人行为。


公诉人指出,相关证据能够证实,被告人吴小晖假借投资的名义,将超募的保费资金划入产业公司,作为自有资金增资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并未将保费资金用于对应的项目。


也就是说,超出销售规模的巨额保费被挪作他用:或汩汩注入安邦的注册资本,或飞向吴小晖的钱包。


除集资诈骗外,吴小晖的另一项罪名是职务侵占。


庭审信息显示,吴小晖将超募资金转移至其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用于对外投资、归还债务、个人挥霍等。至案发,实际骗取652.48亿元。


公诉人对其提出指控:被告人吴小晖利用担任原安邦财险董事、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安邦财险经营管理的职务便利,先后两次将本单位资金合计100亿元用于个人控制的大量产业公司进行还债和增资安邦财险,已实际占有了单位资金,构成职务侵占罪。


但吴小晖认为鉴定意见不客观,他的辩护人则提出,安邦划转到产业公司的资金及回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据此不能认定吴小晖个人占有涉案资金。


风险扩张,埋下隐雷


2017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吴小晖笑谈起收购华尔道夫酒店做成住宅的始末,称安邦在“走出去”这件事上已经非常非常谨慎。


▲吴小晖在博鳌亚洲论坛


事实上,吴小晖被带走前,业内对于安邦的冒进姿态已经表示出担忧。“不像保险公司,更像个大基金。


保险从业者曾对财新记者说,安邦就是不停做大资产,做大分母后再做大投资,这样不停地放大杠杆,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风险窟窿”。现在看来,几乎一语成谶。


此时,传言也已经甚嚣尘上。有消息称,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被抓之后供出吴小晖,吴小晖已经相当危险。


2017年4月26日,吴小晖在安邦总部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大谈安邦而后30年的战略:养老、医疗。采访中,吴小晖不止一次提起“一带一路”战略、社会责任。现场照片中,他眉眼放松,俨然一副回应质疑的姿态。


一个半月之后,吴小晖被带走。


2009年的最后一天,安邦财险收购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99%的股权,从此开始了机构扩张。2010年6月,安邦人寿成立。2010年6月,安邦保险集团成立。


2011年5月20日,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3年,安邦成立首家保险系金融租赁公司——邦银金融租赁股份公司。2014年,安邦收购世纪证券91.65%的股权,2015年申请筹建安邦基金管理公司。


在外界看来,安邦“蛇吞象”的第一步是2011年入主成都农商行。彼时,成都农商行的资产总额已达1603亿元,而安邦的注册资本却只有51亿元。


这样的落差之下,安邦财险却成为成都农商行第一大股东,获得35%的股份。之后,安邦系多位人士进入农商行管理层。


自此之后,安邦对银行的偏爱开始显露。2013年底,安邦财险持股招商银行比例达到5%,截至2014年,持股比例达10.72%。媒体报道称,安邦系还成为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前十股东。


黑马脱缰的2014年,安邦更进一步——举牌民生银行。这让安邦一举成名。


资本市场没能想到,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却能够将民生银行多年来分散的股权一并收拢。2014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安邦系持股比例合计10%,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


与此同时,安邦还在大举收购海内外资产:2011年,北京CBD的两块地皮被安邦高价竞得。也正是这一年,安邦搬入位于长安街边的总部大厦;2014年安邦又大举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及Lloyd银行;2015年,买下韩国东洋人寿、荷兰VIVAT保险公司。


如今,吴小晖入狱,安邦告别吴小晖时代,步入正轨。


2018年2月23日,保监会发布公告,由于集团领导层的变动,为保持安邦集团照常经营,保监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自2018年2月23日起至2019年2月22日止。


保监会同时表示,此次接管不改变安邦集团对外的债权债务关系,消费者的权益也不会受到损害。


▲安邦北京总部大楼


一个月后,有报道称,华润置地将接手安邦在国内的所有地产类资产,为此,他们已经组建了专门团队推进此事。


这些地产类资产中,就包含安邦总部——那栋位于建国门外大街6号,分为A、B两座的银黑色大厦。



3300亿!交易规模远超e租宝、钱宝网、善林的云联惠被端!

(点击上图查看)



 收听better life 项目路演音频  请点击阅读原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