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仑·展览|真的是我——王少軍艺术展

2017-09-28 美仑美术馆



学术主持:范迪安


 

开幕时间:2017年9月29日(星期五)下午5点

展览时间:2017年9月29日—2017年10月22日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湖南美术出版社

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承办单位:美仑美术馆

 

展览地点:美仑美术馆(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开馆时间:09:00—12:00 / 14:00—17:30(周二至周天,周一闭馆)




前   言


       “真的是我”,是以艺术家王少軍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体悟与思考,尝试从他的作品中,探求艺术家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中找寻创作能量的多种可能性。


       近年来,王少軍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个标志性形象“角儿”。“角儿”兼具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既有西方形体塑造的造型基础,又有东方泥塑的流畅线条,这个臆造的带有抽象表征的形象是艺术家的自我象征吗?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代由法国学成归来诸位先生们的弟子,王少軍可以说是法国学院派体系的再传弟子。他的师长们同时对于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视与研究,也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角儿”或者既是“我”,又不是“我”;既可以理解为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众生,这种超然的意象具有可以做多重解读。


       转折最能催人成长。1998年,王少軍从河北调回母校工作,适逢雕塑系集体创作“抗战纪念群雕”。当时绝大多数的雕塑系教员正值人生的壮年,朝气蓬勃又激情洋溢。这样的环境激发了王少軍的创作热情,成为他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期。2011年至2014年到新疆挂职给他的人生一次新的提振。新疆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文明汇聚的中心,在这个地方历经三年洗礼,新鲜的文化形态和生活体验引发了艺术家的深刻思考。“我”应该怎样适应当今的时代快速变化和发展?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社会之间是同一个“我”在做出貌似应对自如的举措吗?艺术还可以持续作为表达真“我”的载体吗?肉身与精神是相同的“我”在与他者创造共同的经历和体验吗?王少軍的作品面貌从此走向多样和丰富,“角儿”不仅出现在他的雕塑中,水彩画中,文玩作品中,甚至做成了玉器。以“角儿”为蓝本创作的系列作品,有轻松的一面,也有寓言的隐喻在其中,耐人寻味,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一种对心灵视野的展示,看似轻松的画面,暗含着对于人生的设问与回应,蕴藏着艺术家感受的精微和思考的深度。

    

       梁漱溟说:“人在思想上每有所开悟,都是一次翻新,人在志趣上每有所感发,都是一次向上。”我从王少軍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内省式的体察,体验到艺术家的精神意境。希冀这个展览也能引发观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


策展人:岳洁琼

2017年9月




作  品

 

《念空》局部37x24x49cm 玻璃钢着色  2007年



《视界》33x20x55cm 玻璃钢着色  2008年



《通灵者二》侧面31x17x61cm  玻璃钢着色  2008年 



《心路》64x24x92cm  铜着色  2008年



《赖有高楼—远望》29x28x103cm  玻璃钢着色  2007年



《去飞》侧面 30x20x43cm  玻璃钢着色  2010年



《臆想》35x32x41cm  玻璃钢着色  2010年 



《幻》 27x16.3cm 水彩 2013年


《纠缠》27x16.3cm  水彩 2013年


《女儿,向西,向西》16.3x27cm 水彩 2014年


《轻声的告诉你》28.4x37.8cm 水彩 2010年


《吐鲁番村庄》27.5x37.6cm 水彩 2012年


《夕阳》28.1x18.5cm 水彩 2012年


《无语之一》11x13x9cm 青釉瓷  2016年





布 展 花 絮
















       著名艺术家  王少軍。1959年生于中国天津。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雕塑高级研修班结业。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馆馆藏艺术品评审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早期作品以雕塑为主,近年来在水彩画领域多有建树,近期开始创作玉雕作品,在多个艺术领域取得成果。雕塑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引发关注。为多个城市创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卢沟桥抗战纪念群雕、江西南昌八一广场纪念雕塑等,曾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201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大型展览“态:王少軍艺术个展”并在多地巡展。作品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国际雕塑园,长春国际雕塑园,福州国际城市雕塑园,上海市政府等国家重要展馆及政府机构收藏。 出版有《行於态—艺术作品》《认识雕塑》;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雕塑》;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基础教材《泥塑衣纹》等著作及作品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