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被徐悲鸿误会成情敌,生前孤寂身后扬名!

2017-02-21 瑞·文化 瑞艺术网

人有时就如常玉的这幅画一样,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常玉

 

常玉 CHANG YU

(1901-1966)


生于四川,为早期留法中国画家,他的书画启蒙自父亲,小时候随赵熙学书法,其后在兄长的财力帮忙下,走上艺术家之路。


他十七岁赴上海,进入私人美术学校学习,来年前往日本之后又赴法国,从此常玉长住巴黎。1950年在纽约举办画展,次年返回巴黎,1955年作品参加巴黎独立沙龙。


1964应台湾教育部邀请,赴台举办个展。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举办个展,1966年不幸因煤气意外逝世于巴黎。


常玉的作品风格简约瑰奇,多以人体、动物、花卉为题,富有隐喻。其留有素描、水彩、油画、版画、漆画、雕塑等作品一千余件,生前未有作品结集面世。

电线上的麻雀

 油画画布 

 50×80cm

1930年代


常玉性格孤傲,不媚世俗,我行我素,风流倜傥,一生寂寂,不为金钱所役。他画画亦不讲究画理,而是随性为之。初到巴黎时家境殷实,生活优裕,可不为画所累。然20世纪30年代之后,家业败落,又卖画无门,亦时或为钱困扰。一生之绘画可分为“粉色时期”与“黑色时期”,均采用线条描绘,卓然不群。有评论说:分不清是巴黎画派滋养了常玉,还是常玉影响了巴黎画派,他们殊途同归,演绎了一个时代的共同追求。

红毯双美

 油画木板 

 101×121cm

 1950年代


20世纪初赴欧留学的艺术家,虽然其中也有人命运多舛,但如今多已得到公允而合适的礼遇,但常玉是个例外,他几近于被人遗忘。常玉的被遗忘,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其他原因,今天已不容易完全厘清了。究其原因也许已无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又重新记起常玉。


常玉生活的当时,依艺术言之,巴黎就是世界,无论我们怎样看待那段历史,我们都不能无视“巴黎”事实上影响和改变我们。

青花盆与菊  

油画纤维板  

120×90cm  

1950年代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艺术的光环抑或疑虑都有“巴黎”的影子,今日依旧。与那时不同的是当时世界与我们是二极格局,今天我们已不能再以当时的立场面对中国艺术的命运了,不仅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已超越了那个时代,今天的人类社会已被理解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今天的艺术虽不可避免地仍存在民族情结,但其在终极意义上的价值归属是以人类的共同期盼为前提的。就这一点上而言,常玉与我们不远。

菊花与玻璃瓶 

 油画纤维板

 73×91cm  

1950年代


不仅如此,一个理性的社会,一定会寻觅历史的诗意的蕴藉,一些暂时被遗忘的人或事,还会重新活跃起来,以丰满现实的人生。

黄瓶与花  

油画纤维板  

66×92cm  

1940年代


常玉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这一点会使所有人都为之艳羡。



他绘画中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


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就常玉来说,裸画或许折射出他的孤寂。有人说,孤独而困苦的人喜感偏胖,相反偏瘦。常玉笔下的裸女,大都丰满肥硕,颇有风韵,或也是他这种孤寂的外现


他的裸体中所透露出来的生命气息,那种孤寂与难掩的清气,密不透风一般,扑面而来。

他画中背景似乎刻意压抑着花的艳丽,在平铺的背景中,本属于它们的绚烂与明丽被隐藏起来。背景的深沉的与花朵的艳丽相反衬,显得与众不同,或也是他心境的投射


吴冠中说,“常玉画了那么多盆景,盆景里开出的繁花,生意盎然;盆景里苟延着凋零的残枝,凄凄切切,却锋芒毕露。由于剪裁形式构成的完整饱满,浓密丰厚的枝叶花朵,往往种植于显然不成比例的极小花盆里。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



常玉的动物作品,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


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他曾说,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可见,其画即其人。

常玉是中国早期旅法画家流亡在域外的,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是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同时又是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


时光荏苒,珠玉蒙尘,吾辈拂拭有责,赋珠宝于重辉,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而常玉的一生,恰也证明了那一句——越是暗无天光反而更能看到自己内在的白云青山。”

||

更多作品欣赏

||

沙滩双美 

油画纤维板  

72.8×92cm  

1940年

粉莲盆景

 油画纤维板

 128×80cm

 1940年代

《八尾金鱼》


《聚瑞盈馨》


《蓝色辰星(菊花与玻璃瓶)》

《曲腿马》


《草原漫步》


常玉 长颈鹿 10.5×123 木板油画

常玉-蓝夜花豹-128.5×167-木板油画-1950年代

常玉 猫和乌鸦 123×138 木板油画

常玉-水牛-65×81-纤维板油画-1940-1950年代

常玉-打滚的马-66×81-纤维板油画-1940

常玉-斑点双马-52×73-纤维板油画-1950年代

常玉 禾穗双马 123×176 木板油画


《五裸女》

艳而不俗,庄重富丽,气势恢宏。

常玉笔下的五裸女既不写实,又不过分夸张。

人体造型单纯而有韵味,姿势合而不同,极富“形式美”。

紫红、粉白、金黄,三者是民间常用的色彩被常玉运用的极“雅”。

此画是常玉惯用的平涂法,画得很轻松,线条的勾勒也很随意,

有游戏笔墨的味道,画面极富“质地美”。

值得注意的是,

而这幅《五裸女》在2011年以1.07亿人民币成交,

创造了着华人油画最高拍卖纪录。


常玉与约翰·法兰寇(Johan Franco,荷兰籍的音乐家,是艺术家常玉的好友兼赞助者。)


常玉,这并非一个陌生的画家名字。他与很多人物有交集,徐悲鸿、林凤眠、潘玉良、庞薰琹、张道藩、刘海粟、徐志摩、邵洵美、谢寿康、刘纪文、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之一马蒂斯、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勃拉克、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日本大画家藤田嗣治……但他被掩抹在历史的深处。


画风一派悠游,连哀恸都是轻盈的


其实,常玉是与徐悲鸿比肩的。说到这,插个小八卦,曾有传言,早年留法时,常玉曾倾慕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徐悲鸿对此很不爽,所以这两人是一直暗暗较劲的,死后这两人在拍卖场上也是继续交锋。咳!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照此看,这两人前世是深情凝视好久了。


他,生前孤寂,身后扬名

初触“常玉”二字,以为他是一位优雅的女子,结果他是一位标准的爷们,他1900年生于四川富商家庭,19岁与徐悲鸿、林凤眠等以勤工俭学的方式留学法国。直到1966年辞世(66岁),他大致生活在巴黎。

常玉与哥哥(1920)


常玉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有做丝绸生意的长兄常俊民,经营着四川最大的丝厂,为他在巴黎的小资生活提供一切经济支持,这让他备受同行的羡慕,年轻的常玉,意气风发,他追求自由,喜爱时尚,常在咖啡馆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据常玉好友王季冈回忆:“其人美丰仪,且衣着考究,拉小提琴、打网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烟酒无缘,不跳舞,也不赌。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而常玉也经常请大家在法国吃正宗的中国菜,他总是出手阔绰,钱花光了,往往向好友相借,等家中汇款一到,再作偿还。


和徐悲鸿一样,常玉也很爱画马的。但相比徐悲鸿的马,他的马没有那么苍穹有力,反而是很阴柔的,像是女人。


与常玉的宽裕相比,徐悲鸿则显得囊中羞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屌丝”。家境、性格上的迥异,也使徐悲鸿、林风眠与常玉三人无论在人生道路还是艺术风格上,各有选择。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徐悲鸿选择了学习西方的古典主义、写实主义艺术风格,并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到作品中,更在其归国后极力主张这一套教学;而常玉的放荡不羁,使他的绘画更加自由随性,他不太关心国家大事,他喜欢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后来,徐悲鸿实现了他的“屌丝逆袭”。(关于徐悲鸿的故事在这就不展开说了)而常玉后来家道中落,在上世纪30年代曾回国分得一笔财产后返回法国,在挥霍一空后,他才开始尝试养活自己,生活潦倒落魄,孤寂无名,最终客死异乡。


常玉笔下的动物


但凡流芳千古的流弊人士,生前都要这么孤寂么?很多时候,艺术创作和幸福生活是相悖的,常玉俗世生活是很令人难过的,不过他的艺术创作,直抵心灵。他偏爱裸女、人物、花卉静物及动物等题材,终其一生描绘对象不出上述主题,但不论是哪个主题,你总能看出点孤独感,颇有“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话说他画下的裸女,还跟一般人不一样,几乎你看不到纤细裸女,大都是丰满肥硕的,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这些女人呢,体态含羞带怨,好像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与其说他画的是女人,毋宁说就是他自己嘛。来源:瑞·艺术


常玉极具个人风格的“宇宙大腿”美女


常玉相当符合艺术大师的特质,生前穷困潦倒而死后荣光,可谓是中国的莫迪里阿尼式。他去世那阵子,作品在巴黎成捆拍卖,不过数百法郎,80年代以后,单张售价都涨到数万法郎了。现在,更是不要说,他的《五裸女》2011年以1.07亿人民币刷新华人油画最高纪录。


常玉与徐悲鸿之妻蒋碧薇的“步步惊情”


虽然徐悲鸿生前已经誉满天下,而常玉生前则寂寂无名孤老终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海内外却流传着,“当年在法国留学时,他们不仅是同学,还是情敌。“


常玉(左上)、徐悲鸿(左下)、蒋碧薇(右)


不过从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晚年的回忆录《我与悲鸿》中,我们可以发现她本人澄清了这一段关系。事情缘由是这样的:


1933年5月,徐悲鸿偕蒋碧薇赴欧洲举办中国画巡展。经过多年的奋斗,徐悲鸿已是名满中国的大画家。而当时的常玉,在巴黎有较大的画室,老友相见,想来他是尽了地主之谊的。当时徐悲鸿的中国画展举办得极为成功,又连续收到欧洲各国包括苏联的盛情邀请。夫妇二人都觉得应该宴请当地名流及他国朋友。他们与常玉一起商定在常玉的画室举行,三人约好第二天上午9时蒋碧薇到常处操办,徐悲鸿则在中午12时到常玉画室共进午餐,而那顿高规格的宴请将在晚上举行。


第二天蒋如约到常玉处时,常已经开始了晚宴的前期工作,在二人忙乎一阵子后,大约是10时许,又发现还有诸多原料尚未备齐,于是二人又去采买。近12时二人回家,却不见徐悲鸿来吃饭。中午丈夫没来吃饭,蒋碧薇并没有觉得太意外,以为他有事耽搁了。


但到了下午和晚上,仍旧不见徐悲鸿,蒋只能硬着头皮宴请了客人,蒋碧薇也曾在下午回家敲门未果,钥匙又只在丈夫手里,她担心地在晚宴客人黄女士家中度过一宿,次日一大早又回去叫门,仍然没人来开。无奈之中她上街请来锁匠帮忙,折腾一番之后,突然那头发蓬乱、两眼红肿的徐悲鸿将门打开了。


蒋碧薇厉声追问丈夫为何做出如此反常之举,徐悲鸿先是以痛苦不堪状沉默不语,问得急了,才迸出“你们昨天为什么不开门?”这句话来。原来,当天徐悲鸿外出会友,原本说好12时来常玉处用午饭,哪知他提前回来了。当时是11时许,在常玉的画室外他敲了半天门,却始终无人应答。在徐悲鸿想来,这定是二人正关起门浪漫开了。于是,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关了门痛苦沉思。知晓内情以后,夫妻二人一顿好吵。她的这段回忆最后写道:“常玉先生怕是至今还蒙在鼓里吧!”


在巴黎侨界,当年盛传的说法是常玉非常倾慕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他们之间的偶尔交往,也会使徐悲鸿经常因为生活小事起疑、不悦,以致心存芥蒂。据说当时有熟悉两人的人曾半开玩笑地说,徐先生是“小心眼儿”,而常玉则是他的“情敌”。这似乎也为后来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分手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这又是另一个故事:徐悲鸿与蒋碧薇最终还是分手了,原因是蒋碧薇和徐悲鸿的好友张道藩好上了……)

常玉作品依旧火热

瓶菊


虽然生前未负有盛名,但近年,常玉的油画作品持续以高价成交早已不再是新闻。2016年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先锋荟萃”以及“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最高价拍品就是来自常玉创作于1950年代的《瓶菊》,作品估价为2,000万至3,000万港元,经过现场激烈的竞投后,含佣金成交价高达1.0358亿港元。


《奔跑的小象》

1966年夏天,常玉绘制最后一幅油画《奔跑的小象》,

他和好友达昂通了电话:

常玉:孤独……我开始画一张画……

达昂:是什么样的画?

常玉:您将会看到。

达昂:那要等到几时?

常玉:再过几天之后……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

那是只小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那就是我。

而这只小象也成为常玉的绝笔。


  • 瑞拍在线   征集令 

    瑞拍在线长期面向所有藏家、国内各学院派艺术家、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征集拍品。

    征集类型:近现代名家精品、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征集联系方式:

    1、请联系您所在群的主持人或客服

    2、联系电话:陈先生 130-4086-8986 / 159-8672-0291

    3、发送资料(高清图、细节图、签名图、尺寸、作品名、简介、价格、作品说明、有无瑕疵等)邮箱 ruiyishu@163.com,49075910@qq.com

    4、微信2575966006


瑞拍在线      世界艺术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吴冠中:徐悲鸿是个“美盲”如果当时看了他的画展,我就不会去学画了

徐冰:我们对齐白石不解,是因为不懂工匠之思和民间智慧

你以为画家只靠画画就成了名家?

莫兰迪:由于艺术与性情的理由,我倾向于孤独。

米勒:穷的连画布都买不起的画家却画出了如此温暖的作品

木心:这是一个骗子骗骗子,嫖客嫖嫖客的时代

陈丹青谈央美78级油画班:全是渴望画好的傻子

吴冠中:你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你要成为思想者

瑞·艺术 | 让我们相聚一起






收藏热线 159-8672-0291

网址:http://ruiyishu.com

~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瑞艺术 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