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5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中国“巨浪之父”:让中国拥有二次核打击的能力,临终前留下16字!

铁血哨位 2021-05-18

请点击上面免费关注本账号!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紧接着嫦娥一号、天宫一号、天问一号、长征系列、北斗导航等的发射向世界宣告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卓越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2021年,中国早已经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当然这得感谢一个个背后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们,正是他们推动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

 

这其中就有中国“巨浪之父”黄纬禄,是他让中国拥有二次核打击的能力,那么他到底为中国导弹和航天技术做出过怎么样巨大的贡献?他临终前留下的16字又是什么呢?

一、一定要学会制造导弹

 

回顾黄纬禄的一生,就会发现他把一生都交给了中国导弹事业,这是一个可以用伟大形容的英雄!

 

黄纬禄1916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因为父亲是小学老师,所以从小就严格要求黄纬禄,黄纬禄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直都成绩优越,勤奋刻苦。

 

从小他就表现出对于天空的深深好奇,小时候黄纬禄最喜欢玩竹蜻蜓,他总是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多个竹蜻蜓组装在一起,下面装个炸弹,那么是不是可以飞得更高?

 

少年黄纬禄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总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但当时谁也没能想到这个孩子会有一天把它们都变成现实。

 

1936年进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学习。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疯狂掠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黄纬禄都看在眼里,怎么样才能救中国,最后他选择了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科技能力强,才能震慑他国的侵略势力,黄纬禄深谙这一点。

1945年,黄纬禄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无线电系,他希望在国外深造,学习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在伦敦学习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纳粹袭击的恐怖场面,甚至亲身经历了导弹袭击,差点丧命。

 

也是这次经历,他感受到了导弹的巨大威力,他认定导弹的研发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中国也拥有自己的导弹,那么还有谁敢那么肆意地侵略,导弹将彻底改变中国!黄纬禄发誓自己一定要学会制造导弹!

 

1947年10月,黄纬禄回到了中国,当时的他拥有雄心壮志,要造导弹的理想越发强烈。他在拒绝多方邀请后进入无线电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不久后他进入五院二分院担任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当理想进入实践阶段后,所有的问题迎面而来,造导弹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工作。

二、“巨浪之父”黄纬禄

 

当时的中国在导弹这块的研究基础几乎为零,加上苏联专家单方面的毁约,研究导弹的科研环境实在太难了,但是对于黄纬禄来说,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那么就要全身心扑上去,再难的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

 

黄纬禄和他的团队在偏僻荒芜的戈壁滩上埋头工作,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团火,即使戈壁滩风沙再大,也吹不灭那团熊熊燃烧的理想之火!

 

黄纬禄作为总设计师,每天都夜以继日地做着研究,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导弹会在飞行中遇到各种技术难关,这些都等着黄纬禄去攻破。

 

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出现的新问题,黄纬禄和他的团队都想方设法去解决,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水平上了一大截台阶,中国导弹事业取得了惊喜的进步,这是中国迈向昌盛的重要一步,黄纬禄和他的团队做到了!

196011月,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颗,中国军事导弹实现了零的突破。19646月,“东风二号”发射成功。196610月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成功爆炸。

 

仅仅10年的时间,中国导弹事业呈现了蒸蒸日上的态势,这都归功于黄纬禄和团队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是他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小时候黄纬禄天真地想着竹蜻蜓可不可以飞更高,现在由他研发设计的属于中国的“竹蜻蜓”早已冲破天际,飞向更高的未知领域。

 

1982年10月12日,属于中国的第一枚潜地导弹“巨浪一号”成功发射,和“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不同,“巨浪一号”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体积上也更小。

 

前期研究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在食堂改建的设计室中,黄纬禄带着他的团队进行一次次技术改进,1000多次的水下实验,只为了获取更加有说服力的数据。

 

“巨浪一号”的发射成功使黄纬禄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巨浪之父”。这是属于黄纬禄和他团队的成就,更是属于中国的巨大成就。

三、荣耀背后的疾病缠身

 

黄纬禄在自己岗位上无私奉献,环境恶劣,不分昼夜地工作,吃饭也不规律,这也使他一直都疾病缠身。即使身体一直不好,他依旧冲在最前线。

 

埋头研究“巨浪一号”“巨浪一号”的那几年,他整整瘦了11公斤,当年已经66岁的黄纬禄一直在为了导弹事业折腾自己的身子。但是他却不后悔,只要能够研发成功,什么都愿意付出。

在荣耀的背后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在为之奋斗,他们早已不是如初升太阳般的年轻人,而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但是理想之火不熄,前进的脚步就停不下来。

 

这就令人想到另一个伟大的人物袁隆平,在2019年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前一晚还在想着自己超级水稻长得怎么样了,90岁的高龄依旧在在研究中心关注着研发的动态。黄纬禄也一样,直到离开这个世界前他依旧惦记着他的导弹。

20111123日,黄纬禄逝世,临终前他留下16个字“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复兴重担”,导弹事业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生命最后一秒,想着的还是导弹。

 

这是怎么一个伟大的人,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科学事业,然而他不是孤单的,还有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和他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他们没想过名流千古,他们只想中国有朝一日变得强大,再也不受欺负。

 

周总理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们正是这么一群人,而我们这代年轻人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小螺丝钉般的存在,也有属于自己的重要位置,也一样可以发光发热!



墙上插上它,24小时物理除螨,让千万螨虫集体自杀,比太阳暴晒强10000倍

变态灭蚊术!随手一放,寸蚊不生,比蚊香牛10086倍!

湿疹、皮炎有救了!抹一抹,10秒止痒,3天去湿疹,安全无刺激!

裸奔体验!比杜蕾斯还薄,穿立降2-3度的冰感内裤,3000万立体透气孔排湿透气,隔着内裤都能玩手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