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师笔记】南京集训之 ----课堂总结一人一席谈

2015-09-18 蒲公英 盖娅自然教育

文、配图:蒲公英(第九期自然体验师学员)


勾人的号角


带着对自然教育的三分好奇,七分期盼,一分激动踏上南下的列车。无意中看到招募,之所以立即就决定要报名,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盖娅的招募启事。它一下子击中了我所有感性的一面,一种久违的情感勃发涌动,令人难以自禁。


还记得寻找3月26日上午11点49分,报名参加自然体验师南京站的朋友的紧急启事吗?这个细节无意中传递了盖娅的修为。还有那位坚定的报名,持续一个多月每个周末坐火车到北京学习的背景介绍。这都是勾人的节奏啊。盖娅还没有告诉我们学习的内容,先获知的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是不是足够吸引人?接下来还是导入,从“什么是自然教育、为什么要做自然教育,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让我们一起在交流和讨论中逐渐明晰吧”。上述所有的表述没有一个字是关于体验的,但体验的理念从一开始就植入我们的意识。接下来无痕山林、自然游戏、自然观察、自然艺术、实操时点中命脉即理念、合作、团队,一气呵成。一则启事做得炉火纯青,章法娴熟。催命的节奏,不信你不来。


一个活动或者招募,成功与否的关键首要在于启事是否足够有吸引力,让目标客户为此驻足是组织者必须优先考虑的。盖娅用了现身说法、观念植入、翻转换位提问,指引点题思考等方法。所以今后自己设计组织活动,我也会效仿以定向分析,靶向植入为基础和前提。




导入还是导入


第一堂课在众人期盼中开启。然而老师没有讲而是让大家讲。讲自我介绍,谈个人理解。个人讲、分组谈、集体说。好家伙,老师还没开始讲呢,学员争论的架势,简直整个一联合国安理会分组辩论的阵势。加上穿插的游戏。气氛、感觉、情绪、状态都有了。余下来所有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从小组讨论三个问题即“什么是自然教育?开展自然教育需要具备的条件?最核心条件是什么”?升发到小组讨论“做好自然教育活动的关键,自然教育课程方法有什么?如何最有效的学习”,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教学的核心是引导、教学的灵魂是体验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如一,最后瓜熟蒂落的点题,提出盖娅的经典主张。即以体验教育探讨完全教育,重视过程而非结果。重视亲子共育,强调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终身学习。身体力行,培养绿色公民独占权利意识。


上午头脑风暴般的洗礼,成功地传递了自然教育的目标,从意识、吸引、了解、到亲近产生情感、进而促使自觉掌握知识技能,付诸行动。通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重关系的重建,达到绿色公民权利意识的建立和使命感的升华。至此以为知道自然教育是什么了,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不,这还仅仅是开始


从无痕山林最小冲击的核心理念、七大原则的逐项解读开始起势,到第二天的自然游戏顺接,达到整个培训的小高潮。游戏的设计涉及到破冰暖场、打开五感、链接情感、认识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把握特征,了解动植物生物生存方式,重建对自然宝贝的认识观念。静心冥想环节设计给我们思考的机会。大自然慷慨给了我们快乐、幸福、物产,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方式面对这得到的一切?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利用,无尽的索取,还是感恩、放下身姿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




真的还不够


第三天的自然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什么周位花、什么互生对生、什么大陆漂移、什么植物活化石整个蒙了。这一刻真的感觉,这个原本以为熟悉的自然是如此的陌生,自己从来没有走进去。自然观察的引导在于避免陷入细节,从生态环境博物学角度观察,由大环境至小细节。自然体验师在于引导而不是告诉答案或者介绍太多专业知识。在自然观赏开始之前需要经历感性初步观察接触、博物学分类的介绍再回到观察接触这样一个过程。


分组后,九宫格小分队观察的毛毛糙糙,我们三人组成的小分队一会儿跑散了,各自忘我投入,俨然忘了还有一个小分队这样的团体。团队的问题这一刻强烈的烙刻在记忆里。意识到最优秀的不是个体自我而是一个优势互补,在资源的整合或被整合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一种良性的互动状态,选择(被选择)大于努力啊!




接下来在蔷薇科观察记录环节,我们小组开始有意识的纠正在第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从植物的刺、花、叶等观察角度都有新发现哦。分工、合作、记录有条不紊,这次效果明显好于九宫格观察环节。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诱拍小插曲,引发内部不同意见。再次验证为与不为的修为态度和对身体力行的深刻反思。这场唯一不在教学计划的突发事件用实例印证了盖娅的修为理念。我们都不会忘记。


缓缓神,内存有点小,死机的节奏啊!


“先喂饱你的眼睛,再喂饱你的相机”。从第三天自然观察继续延伸至第四天的自然艺术。要画画描描吗?我倒,我倒倒倒。这对于以逻辑思维为专长的本人来说无疑是死穴啊。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小学时画过一只说是鸟看着像鸭的玩意儿之外,印象中真的没有感觉自己有那修为。没想到,画树叶速度还算快,尤其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还博得白马老弟的赞誉。




个人总结,要注意构图布局比例适当,要有参照物,先画大轮廓然后小细节。自选动作,画的不像赶紧配个顺口溜,为我的名画“蜘蛛的项链”拉点彩。一次不成功的笔记创作找回了兴趣感。这此交作业自然笔记,是不是有点进步?有了期许,这也许就是自然教育的魅力吧。




大考来啦!


第五天的兴奋,从第四天晚上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起,伴随着“友种队”猎猎的旗帜在空气中弥漫。我们可是豪华阵容,这个汇集了三大产粮大省的种子团队信心满满。雨水挡不住的是队员的热情、忘我和投入。尽管准备充分仍然存在漏项和情态问题。结论是“预案从来没有过太多,永远是太少。修为的路是长期的过程,没有终点”。




5月15日下午。总结时意识到,体验不是目的只是过程。自然体验不是唯一而是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一起构成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的有机整体。


好朋友再见、好朋友再见


我为自己五天的盖娅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问号。句号是集训的时间可以结束、问号是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的精神没有终点。




注:本文为第九期自然体验师学员参加(南京)集训后的总结。




版权声明:

除特别标注作者和来源的内容外,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均为自然之友合法拥有版权或授权使用的作品。


欢迎个人通过微信和朋友圈转发、分享。

未经自然之友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需转载,请与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联系(邮箱:service@fongaia.org)以获得授权。已经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违反上述声明的,自然之友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秉承“教育”即是生活,“在环境中”(IN)的教育活动,是以“体验”的方式使人们获得在大自然中的美好经历和情感;而“关于环境”(ABOUT)的教育活动,则是以游戏的方式,使人们在快乐中,获得生物在生境中的丰厚知识;而“为了环境”(FOR)的教育活动,更是会安排一些很实际却有趣的工作让大家去完成,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获得一个“环保志愿者”的自豪感。

回复“活动”,可查询【盖娅课程】最新讯息
回复“培训”,可查询【盖娅培训】最新讯息

(提示:以回复方式获取信息,请确保已关注认证公众号【盖娅自然教育】,并在【盖娅自然教育】微信对话框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