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前言和后语~以及吃......
前言
第25期培训让我接触了自然教育,并了解一些概念和方法,但是作为一个笨小孩,并没有完全理解其真谛。虽然之后在自己公司的活动中,也试着照猫画虎的加入了一些学到的小活动,但效果自己也不满意。从小听说一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实当中的我更是喜欢磨刀,反而砍柴变成得没那么重要了。周围的朋友会感觉我总是晃晃悠悠,不够全身心投入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其实我被误解了,我只是想真正搞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要实现什么目标。毕竟已经为了一个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标花费了将近20年,生命过半,不打算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所以重修对我来说之最好的选择,更何况又能跟可爱的仙女老师们和热爱自然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一举两得。更巧的是第30期集中培训还是在柿子林,还有最后一个名额,这难道不是盖娅妈妈最好的安排吗?
此处是正文
总结抄笔记的部分省略一万字。。。
后语
打个比方来总结第30期的学习对自然教育的升级理解。
自然教育如同美食,
说的再好吃不到嘴里没用,
所以体验者如食客,
要把食物吃进去(in),
品味到其色香味,吃饱、吃好(about)。
最后饿了时候还是最想这一口儿(for)。
体验师如大厨,
做出来的美食得让食客看着流口水,
吃到嘴里是享受,
吃饱了回家魂牵梦绕,
想天天吃,
但是不能天天下馆子呀,
于是自己开始学着做,
今后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
时间久了自己还会变花样,
让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品尝到自己的手艺,
于是体验者来参加个培训,
就成了体验师。
继续说一下对体验式循环学习过程的理解。
培训期间每一餐我们都吃得很香,
虽然菜品不多,
味道一般,
但是就是每次都会吃得很香,
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
我们培训内容很多,
身体脑子一起高速运转,
能量消耗大,
所以总是饥肠辘辘,
我们需要吃。
(在合适的时机提供:有需求)
然后,我们坐到桌上了,
眼巴巴看着热腾腾的饭,
就是吃不到嘴里,
要等人齐一起来做餐前感恩:“感谢,感谢天,给我们阳光、雨露和风...”,
让我们既从生理上,
又从心理上珍视这顿饭。
(导入很重要,否则可能会有人剩饭,或者说不好吃)
其次,
大家开开心心的吃饭,
一边吃一边闲聊,
都吃饱了。
(展开过程很顺利,饭都吃光了,大家都吃饱了)
最后,
吃完了,
大家要把自己的碗筷收拾起来,
垃圾分类放好,
桌子上的一次性塑料桌布基本没留下脏东西,
还可以继续用。
(大家没有分享吃饭的感受...好像忘了分享,不过每个人行动应该算是总结了吧。)
再次来到盖娅.沃思花园使我发生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
还是用美食打比方。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无论走遍天涯,
品尝过各种异域美食,
但是吃着最顺口的还是妈妈爸爸做的饭,
或者是家乡菜肴。
家乡菜为什么顺口,
并不仅仅是因为经常吃,
而是因为烹饪的水、食材大都是产自脚下这片土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就是在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呀。
我以前总觉得要去寻找自然,
走遍世界去寻找自然的美好,
但现在发现自然教育的基础应该就是在地化,
就在我们生活的地方,
让每个人与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建立联系,
努力让人们的生活舒适区从城市扩展到自然,
使大家深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
深爱这里的水、这里的风、这里的植物和动物,
打下坚实的自然感情基础。
在这基础之上就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啦!
然后有机会去别的地方看看,
通过大自然这个最好的媒介,
观察了解不同地域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建立良好的人与人的关系,
最终我们的内心不就宽广了吗?
到时候国界、文化、人种什么都不重要了,
在自然母亲的怀抱里,
世界人民亲如一家...
(哎呀,说的好像有点儿秃噜了,那就到这吧,该吃饭了,锅里的板栗鸡块还在等着我呢... )
作者| 独行菜
你要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科学探索 -单飞营延迟一周啦
探索雨林生态智慧,
体验雨林科学家的朴素日常
2018年2月4日——2月10日
为期一周
就在云南西双版纳州
“探秘雨林,走近亚洲象”版纳亲子营火热招募中
一期:2018年1月28日——2月3日
二期:2018年2月4日——2月10日
扫码立即了解详情
图文| 独行菜,编辑| a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