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星:超越影像——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观

2016-05-05 周星 中国文艺评论

编者按:2016年春节档涌现出了多部“现象级”电影作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加强作品评论,引导文艺创作,探析电影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等共同举办了“档期概念与类型创作”—2016春节档电影作品研讨会。现刊发一组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周星:超越影像——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观
作 者 说

电影春节档的复合性意义

电影文化正在步入新常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多样形态的影像关系的介入,包括电影和市场逐步协调、青年观众左右电影发展走向等要素。评判和分析倘若无视这一新常态,将无法对电影真实性深入把握。

中国电影的三个“刚性”观

支撑中国电影2016年增长的三个因素:刚性的市场,刚性的观众群落增长,刚性的电影创作批量化。

三个文化景观及其启发

中国电影需要加强的要素:基于现实探索的人文景观、基于融通中外的合家欢景观、基于创造性的浪漫景观。


2016年中国电影发展态势惊人,档期的价值凸显而出,放映归档和创作归类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呼唤,下一步发展的局面也似乎看得见。于是,当今时代,判断与评价电影需要一种宽阔的意识已经无法回避,即已经不能单一从电影自身来看待电影文化,因为已经进入需要市场衡量和价值判断相互为用的时代。不仅是因为电影具有超越影像的社会透视价值,还因为电影是文化先导,具有影响广泛的意义。漠视现实市场的谈论总是隔了一层,而看不到市场后面的动因与文化潜流背景,也容易沦为被动的数字奴仆。站在这一基点来看待春节档期电影,可以透视更多的内涵。 
一电影春节档的复合性意义
 无疑,作为国家文化构成的重要对象,在总体上的判断极为重要,即中国电影的市场跃进与社会同步、经济重点和票房相互呼应、人心本性驱动与艺术表现对应关系之间,都有值得探讨的问题。数字是一个探讨的切入点,后面是市场活跃、观影群体热情高涨、创作感召性大大增加的支撑。具体而言,2015年中国电影超越400亿人民币票房的高速增长,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电影大国日渐稳固的面貌。而进入2016年的突飞猛进,更刺激人心,从跨年的2015年12月28日到2016年的元月3日的六天,全国票房以惊人的速度累计达到了约14.7亿。而其中,元旦三天假期,单日票房分别为3.47亿、3.01亿、2.04亿,三天小长假共收入8.52亿票房,相比于2015年元旦3天假期的4.42亿,几乎高出了一倍。自然,猴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聚焦在大年初一上映的三部电影《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所谓“拉动春节档票房的三驾马车”。上映首日,三部电影票房均超1.5亿元。三部电影首映日当天,票房同时过亿元的现象,在中国电影市场上首次出现。春节档电影票房屡破纪录,为2016年国产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也许视野还要放大到全球影业来透视,春节的《美人鱼》《澳门风云3》《三打白骨精》等几部主导市场电影,拉动内地2月票房累积69.7亿元(折合近10.49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越了美、加在内的北美市场的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票房。就数字而言,依赖贺岁与春节档期的超越,使得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级举足轻重的稳固大市场,不久的将来,整体性的超越也不难预期。 由此,我们对于中国电影的自信理应确认,尽管单论市场电影评判中,既有好评与票房收益相互合拍的,也有社会评价不能和票房相匹配的差异,但显然,中国电影的认知需要以辩证的观念来应对,而不是想当然地惯性评价是非。一些时候的偏激评论,凭着个人意愿全盘否定也许夺人眼目,却无助艺术长进和批评的信服力;一味高歌猛进而不加分析得失,也无助产业与艺术发展。在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启发性的思考和现实性的看待之间,更加需要冷静剖析评判,而中国电影2016年肯定是极特殊的年份,我们满怀期望地等待逼近北美票房,也急切需要提升电影品质,但最重要的是确认中国电影,不能因为一些不如意的表现和不见得完善,就返回以往的时代。如果说,早几年,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中国电影的品质、市场化扩大之后理想化的方面还不满意,还期望改进一些不足,对现状还有所犹豫的话,现在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现实面前来拉升创作的质量,切记有市场的鼓励,也有催人向上的批评,有对于艺术表现出色因素的肯定,也有期望向善的追求,认知才能全面。 2016贺岁档和春节档为我们展示最新的中国电影基本图景,即发展加快的大走势、创作变化的样貌、吸引大众的主要因素,以及电影发展遭遇的问题等等。档期的聚焦正是市场和受众交融的体现,其成熟不仅是受众群落的定位,其实是更大群落观影者拥戴而烘托造就的图景。只把档期看成是时间局限的长短,是不能看清更为阔大的问题的,实际上,档期已经不是一个受限的日子,而是日渐开放的观影自然凸显的时段。当下电影市场观念,不仅是和假日相关的档期概念,如从西方的暑期档到圣诞档期、中国的十月黄金周档期和越来越具有意外收获的小假日(情人节、五一小长假等)的电影观影热情,还是国力上升、经济发展和文化意识蓬勃增长的必然呈现。我们应当将之视为适应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电影文化新常态的必然现实。 何谓新常态?是时代发展造就的新型文化状态,即当今新的环境下,文化已经成为包容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同构关系、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支撑关系、文化受市场影响但也建设和市场的关系,以及文化在人心感染上的更为积极主动的关系等等,他们成为判断文化不可剥离的关系,时代文化已经需要按照新常态来看待。同样,要认识在文化新常态中,电影作为主要构成也形成着电影文化的新常态,这新常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多样形态的影像关系的介入,包括电影和市场逐步协调、艺术在技术增进中获得传播力、网络影响与电影大众性影响力上不断彼此增力、青年观众左右着电影的发展走向、资本介入强势影响电影构成、主流价值观与电影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等要素。认知这一点,是要强调认知中国电影新常态的复合性意义,即已经不是以往的单一状态。因此,评判和分析倘若无视这一新常态,将不能深入,也无法对电影真实性深入把握。 
二中国电影的三个“刚性”观
 “目前,中国电影正处于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蓬勃发展期。”[1]中国电影经历了市场规则的建设,已经无可阻挡地走向现代市场文化发展的轨道,一些执守于非市场时代艺术创作的批评,试图让中国电影回到单一化状态中去创作电影,却完全不可能。纯艺术电影不能再返归旧路,只能在发展的市场兴旺创作中来实现。事实上,有三个东西支撑着中国电影2016年的增长,即三个“刚性”观。 第一,刚性的市场。市场改革到现在十年多,中国电影已经进入刚性增长局面,2015年猛然超越400亿票房,而2016年年初的刚性增长还在继续往上走,这绝不是所谓的“口红效益”,而是正向的文化发展延伸的结果。春节档《美人鱼》携带着《澳门风云3》《三打白骨精》的票房增长,实际上是电影市场必然需要的基础所致,而中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便利自然不可忽略,2015年中国GDP是67.7万亿(约10.42亿美元),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此相应,电影市场和与经济相匹配,它应该呈现良好景象。事实上,电影市场的火爆与经济实力相关,资本进入促发着更大市场的开拓潜力,我们看得见的若干年来刚性的市场增长就是证明。 第二,刚性的观众群落增长,是中国电影市场不断高推的重要因素。据《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统计,2014年全年城市影院观影人次达到8.3亿,同比增长34.52%。而2015年观众增长到12.6亿人次,2016年预计能超过人口总量。毫无疑问,青年观众是观影的主力军和增长梯队,但这其中谁是观众主体?有人做了很多研究,即21岁左右的青年占据重要位置,也有人提出是小镇青年,是青年这一群体的刚性增长而不是其他,才是正确的提法。“事实上整个春节档票房的主力城市仍然是省会、直辖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发现:25岁以上的“90前”,其实更愿意在电影上产生消费。电影上映周期内更愿意走入影院观影的观众,主力是落在25-35岁,而不是25岁以下。不难理解,任何关系到消费的行为,其本质上都是和收入密切相关的。“收入和观影频次的关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并且在不同观影频次中,月收入3000-10000元的观众占比均为最高——3000元以上收入人群要占总体核心观影人群的86%,在各级城市都是这一收入群体支撑起了票房”。[2]也许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待,不是简单的所谓小镇青年,其实是中国人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二三线城市的青年是文化青年的比例普遍提高,刚性观众的比例提高,二三线城市青年人越来越喜欢看电影,这是中国经济高增长后呈现的文化和文化人对电影的喜爱。 第三,刚性的电影创作批量化。当下值得讨论的好电影越来越多,刚性的增长丰富化,打破了过去孤立的谈论某些文化电影的角度,因为电影形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中国和好莱坞合拍的电影《功夫熊猫3》的本土化十分明显,票房近10亿;《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技术层面的观感相当出色,也收益超过10亿等等。2015年是“中国电影的独特标志性年份”[3],包括《老炮儿》《十二公民》《山河故人》《刺客聂隐娘》《烈日灼心》《滚蛋吧!肿瘤君》《狼图腾》《一个勺子》《师父》等等获得人们的赞誉的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可资谈论的日渐增加,说明市场蓬勃后的实际质量提高。新一代导演创作热情带来创作的新景观,这一代人适应以3D为主的市场和现在的受众素养群落,整个电影创作的面貌大大不同。应当承认,从去年到今年,可值得谈论的好电影数量以刚性增长,是因为顶住各种压力让市场发挥主动,支持鼓励更好的多样态电影走向成熟和蓬勃发展,我们才能看到想象不到的单片电影高票房冲向20多亿,《美人鱼》更高达30多亿。想象不到上亿的电影已经向百亿进发等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得到文化匹配在电影领域的例证。而相得益彰的是,中国文化人观影的增长对电影素养的提高,将来会更好地促使大电影市场的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三个刚性使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值得夸耀,证明一个道理,当市场蓬勃发展,哪怕像过去我们批评的问题还存在,但一定会有更好更大排量的电影、更多合家欢的电影、逐渐把我们自己的电影市场做大,则中国电影就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6年春节档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事实证明,不用担心中国电影人的智慧和中国电影人引进学习借鉴的创作力量,相信电影的艺术质量会更大提高,有更好的作品出现。当然中国电影该做好一种准备,我们的技术远比过去提高,则需要把技术提升进化到人文关怀、思想情感上面,比如说《美人鱼》,敢于触及现实,敢于触及贫富之间理想化的弃富爱贫,实际上是满足人性关怀的艺术,以及敢于把喜剧和悲剧结合在一起的观念,由此满足更多人的期望,而所收获的30多亿票房也是情理所在。这一作 46 33137 46 15290 0 0 2947 0 0:00:11 0:00:05 0:00:06 3056提醒我们,除了周星驰的品牌之外,很多人畏首畏尾不敢触及现实,对于人性的东西不敢满足,试图做高大上,却难免门可罗雀。电影需要追求光明,但更要入心入理。对于贫富差距、暴力、淳朴等在世道人心和社会的价值,是有许多启发意义的。 
三三个文化景观及其启发
 春节档电影形成的中国电影特殊的发展局面,是趋势使然,也是和《美人鱼》《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息息相关的。但有意思的是《美人鱼》高居榜首,后两部电影彼此相差不大烘托着前者。这需要从三个文化景观的角度加以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电影需要加强的要素所在:即基于现实探索的人文景观、基于融通中外的合家欢景观、基于创造性的浪漫景观。 1.基于现实探索的人文景观。在中国电影的喜剧或者武侠或者青春题材类创作中,被更为期待的是对于现实表现的意识、勇气和艺术表现的能力。电影自然是现实的折射,关注生活理应成为首要前提,如何变化为艺术足以承担的表现对象,是考察创作者才华的一种标志。目前,创造了中国电影第一高票房奇迹的《美人鱼》,自有其不少优势,比如喜剧的处理,周星驰品牌的发挥,邓超、张雨绮的明星效应等等,但触及世界性的环保问题的勇气,强悍的资本集团强强联合对于海洋生物的残害等敏感事件的揭示,为电影接地气奠定了基础。在表现上设计的房地产商损坏海洋的肆无忌惮,则触及了当下社会强势商业对于环境破坏的问题,自然能得到更多共鸣。而巧妙的处理成科幻性的海洋生物的抗争,则避免了现实拘束,对于现实矛盾作出暗示性处置。显然一举多得。在获取人心上,富豪轩少与美人鱼珊珊构成的地位差异性极大的相恋故事,在富豪美女若兰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观众却得到了平等期望和灰姑娘变身白天鹅的快感。对于世道人心的关注,用正义消解污浊的主导趋向来表现现实,但又赋予梦想的艰难和美丽的交织,使得“含泪的微笑”的周星驰特色不被消淡,让《美人鱼》现实作出了巧妙的表现。人文景观其实就是表现人心所向和理想对于现实的抗争命题,电影表现了并且具有情感打动力量,获得超高票房也是令人欣喜的。实际上,包括《老炮儿》等年度创作,也在这些方面获得成就,满足了观众的内心需求,犹如评论家所言:“《老炮儿》结尾,六爷独自在冰湖上挥刀冲跑的场面,都超出了原来写实的风格,表现出一种精神的意味,走向形神结合、形意结合。”[4] 2.基于融通中外的合家欢景观。在市场环境中,多数电影不是为了少数人的个性化欣赏满足,而是最大化地满足大众观赏需要,这就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审美群落的分离。在鼓励多样创作的个性需要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下,合家欢是一种电影协调市场和艺术的可能,其顾念大众不同年龄的纯洁性、艺术把控的有所限制的创造性和适应社会最大受众需求的生活性等的结合,对于电影大众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必要。在这里,艺术表达不是依靠无所禁忌的发挥,而是依靠有限之中的无限创意来实现,大众需要的认可也不是无限的俯就庸常,而是体察内心深处的共同性。所以好的合家欢电影需要智慧和平和心境。这方面,好莱坞已经具有令人欣喜的创作,比如当下的《疯狂动物城》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中国电影也开始从意识到实践的探索实施,尽管其实雅俗和谐是有难度的,合家欢也是多种类型不一的表现,但包括春节档的一些电影如《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做了自己的努力。我们看到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不但大陆和台湾以及港澳的联系越发紧密,创作者的交融已经十分融合,而且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碰撞中,从技术到艺术表现之间的借鉴也受益匪浅,包括春节档期的几部重要创作都显示了融通的特性。而朝着合家欢受众趣味的努力也显而易见。 3.基于创新、创造性的影像景观。艺术原本在突破现实存在的创造和创新上是本质需要,电影在超越凡俗生活给予人们梦幻期望上,具有声画一体的独特机能。如果说,多年来中国电影从市场创新到合拍创新,已经在不断实践创新机制和方法,那么新的导演继续不断闯上创作舞台,也是一种新人替代的创新。但作品的创新才是根本。近年在青春题材上的不断突破和创作样式的异军突起,从《失恋33天》到《致青春》是一种创新,从《疯狂的石头》开拓表现趣味到《泰囧》开拓喜剧形态,也是一种创造。动画片的《大圣归来》到人和动画交织的《捉妖记》的出现,让人们大开眼界,而《功夫熊猫3》本土文化气质的体现和合拍公司运营的功效,《叶问3》在功夫片内容形态上的变化,都可以归为创造努力的成果。 不能不看到,在互联网因素的开拓和资本介入电影的尝试上,中国电影也有了不少探索,比如电影网络售票开拓于2011年,2014年已经约占售票总额的40%,据猫眼数据显示,2015年突破50%,而2016年“通过在线渠道购买电影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电影观众的首选。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资办数据平台发布的近三个月全国电影票房月报显示,广东、江苏等省份网络售票占比连续达70%以上。具体来看,新科票房冠军《美人鱼》以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功夫熊猫3》这三部热门电影的网络售票占比都超过80%,《澳门风云3》等影片也达到75%以上”。[5]互联网时代依据大数据所建立起来的相关信息,对于创作选择有积极意义。而资本介入也许不可阻挡,但不受限制的资本本性,对于创作的影响未必是正向的,对于创作的牵累得失也在《叶问3》上显示,不能不警惕资本介入电影的初始阶段的问题,否则对于中国电影的整体文化新常态就将是伤害性的。 综合而论,从春节档期创作的爆发来透视中国电影的特殊发展,应该可以更为清晰地看清一些问题。还有关于技术景观、青年景观、IP景观等问题,也可以作为创造发展的分析对象。我们应该强调,做有良心的电影,做有质量的投资,做有法制约束的市场,以迎接中国电影的新局面、创造电影强国。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责任编辑:史静怡

*注:注释见纸版



自 助 佳 文 回复关键词(作者或被访者姓名),查看往期佳作吆~
作 者
 赵实 | 尚长荣 | 陆贵山 | 张炯 | 崔凯 | 云德 | 王一川 | 尚辉 | 王瑶 | 董耀鹏 | 程大利 | 言恭达 | 向云驹 | 陈振濂 | 邵大箴 | 王丹彦 | 季国平 | 康健民 | 郭启宏 | 刘成纪 | 彭锋 |蒋述卓 | 李石 | 宋宝珍 | 曾来德 | 陈晓云 |叶青 | 高伟 | 林琳 | 杜学文 | 余开亮 | 胡崇炜 | 索久林 | 张智华 | 李金秋 | 张伯瑜 | 戴清 | 李昌菊 | 梁秉堃 | 欧阳友权 | 胡晓军 | 罗丽 | 张鑫 | 刘永春 | 高强 | 刘悦笛 | 林如 | 王晓鹰 | 李树峰 | 郑晓华 | 曹卫东 | 喻国伟 | 刘曦林 | 陈旭光 | 吴蛮 | 万建中 | 高小康 | 郑榕 | 仲呈祥 | 李佩伦 |谢柏梁 |赓续华 | 田志平 |罗怀臻 | 许锐 | 杨勇 | 张之薇 | 梁君健 | 路侃 | 顾亚奇 | 胡志锋 | 饶曙光 | 陈犀禾 | 鲜佳 | 傅谨| 乐泉 | 吴琼 | 胡凌虹 | 赵晖 | 唐宏峰 | 赵建新 | 素心 | 杨曦帆 | 思明 | 程正民 | 张祖健 | 刘建 | 李诗男 | 孙惠柱 | 谢柏梁 | 姚国强 | 樊露雪 | 彭程 | 陈燕 | 品川爱子 | 朱伯华 | 宫宝荣 | 汤逸佩 | 李扬 | 张小玲 | 尹鸿 | 张思涛 | 杨俊蕾 | 周星 | 李道新 | 周黎明 | 左衡 | 刘嘉  
被访者
 傅庚辰 | 李雪健 | 袁毅平  | 张世英 | 刘厚生 | 李准 | 胡经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