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策划】张世英:我的学术道路

2016-07-04 张世英 中国文艺评论


编者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5月20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主办,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承办的“境界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时逢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本刊顾问张世英先生九十五岁寿诞和十卷本《张世英文集》出版,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对张世英先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向张世英先生致以诚挚敬意和祝福。本期《中国文艺评论》特摘登会议部分发言,以期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我首先向今天出席的每一位学者、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和敬意。下面,我讲讲我的学术道路。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学术成就的话,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做出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就字数来讲,这三十多年来我写的文字,大概统计一下,是前三十年的六七倍。就内容来讲,近二三十年我的学术思想主要是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哲学何为,哲学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我今天没有时间多讲,只简单提一两句:一般认为,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结,是讲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但我以为,哲学还应该比这个更高,哲学还应该讲对这个最普遍的规律抱什么态度,用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去对待,所以我认为,哲学是讲精神境界之学。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未来走向,我们的未来到底走向何方?这个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讲起,也要将其放在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来看。中国传统的东西或者说文化形态,我将其归结为“天人合一”或者说“万物一体”,这是个粗略笼统的说法,其中有漫长的发展过程。


西方思想文化的主流传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我以为是“主客二分”,强调人的“主体性”。中西对比来看,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有一种和谐高远的精神境界。但是也由于强调“合一”,不重区分,对于人的个体性,对于人征服自然、征服客体的主体性就忽视了。所以中国人最首要的是重“合一”,重“一体”,这里所蕴涵的高远的精神境界,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但是它也带来了缺点,就是:人的个性被湮没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的群体之中,缺乏自我的独立性;自然科学不发达。这样一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科学、民主、自由等方面就有欠缺了。所以对于中西未来的发展,我一再强调要中西结合。就是说在中国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的主体性思想,把西方追求自我的自由思想吸纳进来,建构成为一种“新的天人合一”或者说“新的万物一体”的更高级的文化形态,我称之为“万有相通”。我所谓的“万有相通”,不再是原始的“天人合一”那种不重个体独特性的“混沌”,而是尊重个体独特性、重彼此之不同而又相互融合的“灵通”。宇宙间的万物(“万有”)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各有各的个性,但是彼此又互相依存,互相隶属,互相融通。在“万有相通”的文化形态中,我们既重自我,重个性,但又不是像西方的“自我专制主义”那样一味强调一己之自我,抹杀他人之自我,而是提倡人人皆有自我,故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共生。“万有相通”,是尊重他者(的自我)的哲学。


有人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走上这条道路?我现在想到,除了吸取西方主体性思想外,从我们自己这方面来说,有两点:第一点,我们常说,中国士人学而优则仕,总想当官,所谓“身在江湖,心在魏阙”。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当了官又很不自由。所以也就有了另一句老话,“身在魏阙,心在江湖”。心里想的是田园生活,老庄哲学,于是吟诗作赋。唐朝张九龄身为高官,却还写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诗句。连草木也有本心,人都有自我,我何必老求人家?中国传统士人,一般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学而优则仕,这是人的现实的要求,也就是我说的人要面对现实,但是这些士人又有超越现实的一面,总希望自由。那到哪里去找自由?吟诗作赋。中国古典诗的理论基础主要在“意象说”。叶朗教授经常讲“意象说”的美学思想,就是要在有形象东西背后的隐蔽天地里玩味无穷,从而获得一种纵横驰骋的自由。所以中国是意象说、隐秀说的思想把人引导到自由。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贽都是想生发个性,但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这些士人追求自由、想伸张个性的目的都不可能达到,其结果都冷落甚至很悲惨。我们要伸张自我,就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但是这些人还是受老庄思想支配,其中都有消极的方面,所以也不能完全照搬过来,还要借鉴西方主体性的思想。中国的荀子讲制天命而用之,很好,但是没有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制天命而用之,结果就有文艺复兴,就有启蒙运动。所以我觉得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方面,而去掉其中消极的那一面。


第二点,这是从现实中体会到的。2001年,北大哲学系要我给一年级新生讲哲学导论课,送了我一台电脑。我就学着用。现在,我一天用电脑起码两三次,而且写文章都在电脑上面写了。另外,我还学会了用手机,和友人通微信。什么“微博”“微信”“微评论”等等,这“微世界”“微文化”,把人的内心的东西都能够发表出来。个人的点滴即兴之作,都可以自由表达出来。我认为,微信、微博或者说互联网引导人走向民主、自由、开放,是当前弘扬自我的一条最宽广的大道。这一条大道发展下去,我们的思想、文化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当然,中国“天人合一”传统的原始性根深蒂固,我们要想完全弘扬自我独立、自由本质,还得慢慢来,很难快速前进,所以我常说:中国是启蒙维艰啊。但是我觉得,这终归是一条光明大道。


总起来说,中国文化未来走向的问题就是我上面说的这两条,一个是弘扬中国传统审美观中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一个是拓宽网络里面的自由天地。而这些,主要还是靠年轻人。我从网络上看到,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站在进步的方面,走前进方向的人,大多是年轻人。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自由,走向万有相通,尤其要靠年轻人。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韩宵宵


自 助 佳 文

回复关键词(作者或被访者姓名),查看往期佳作吆~

作 者
 赵实 | 尚长荣 | 陆贵山 | 张炯 | 崔凯 | 云德 | 王一川 | 尚辉 | 王瑶 | 董耀鹏 | 程大利 | 言恭达 | 向云驹 | 陈振濂 | 邵大箴 | 王丹彦 | 季国平 | 康健民 | 郭启宏 | 刘成纪 | 彭锋 | 蒋述卓 | 李石 | 宋宝珍 | 曾来德 | 陈晓云 | 叶青 | 高伟 | 林琳 | 杜学文 | 余开亮 | 胡崇炜 | 索久林 | 张智华 | 李金秋 | 张伯瑜 | 戴清 | 李昌菊 | 梁秉堃 | 欧阳友权 | 胡晓军 | 罗丽 | 张鑫 | 刘永春 | 高强 | 刘悦笛 | 林如 | 王晓鹰 | 李树峰 | 郑晓华 | 曹卫东 | 喻国伟 | 刘曦林 | 陈旭光 | 吴蛮 | 万建中 | 高小康 | 郑榕 | 仲呈祥 | 李佩伦 |谢柏梁 | 赓续华 | 田志平 |罗怀臻 | 许锐 | 杨勇 | 张之薇 | 梁君健 | 路侃 | 顾亚奇 | 胡智锋 | 饶曙光 | 陈犀禾 | 鲜佳 | 傅谨 | 乐泉 | 吴琼 | 胡凌虹 | 赵晖 | 唐宏峰 | 赵建新 | 素心 | 杨曦帆 | 思明 | 程正民 | 张祖健 | 刘建 | 李诗男 | 孙惠柱 | 谢柏梁 | 姚国强 | 樊露雪 | 彭程 | 陈燕 | 品川爱子 | 朱伯华 | 宫宝荣 | 汤逸佩 | 李扬 | 张小玲 | 尹鸿 | 张思涛 | 杨俊蕾 | 周星 | 李道新 | 周黎明 | 左衡 | 刘嘉 | 麻文琦 | 张同道 | 罗晓欢 | 吴闻博 | 赵倩 | 查律 | 白烨 | 陶子 | 陈传席 | 郑工 | 李朝全 | 赖大仁 | 厉震林 | 朱以撒 | 邹文 | 叶朗 | 张立文
被访者
 傅庚辰 | 李雪健 | 袁毅平 | 张世英 | 刘厚生 | 李准 | 胡经之 | 谢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