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庄庸:网络文艺评论亟需“进场”

2016-10-27 庄庸 中国文艺评论


【网络文艺评谈】开栏语

为推动网络文艺评论繁荣发展,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光明网联合策划选题,自2016年8月起,在《光明日报》开设“网络文艺评谈”栏目,定期推出千字文,针对当下网络文艺热点话题做出快速反应,发表权威评论。本期微信推送其中四篇文章,作者均来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这句话揭示了网络文艺评论面临的巨大契机和挑战。隶属于中国广阔社会现实生活的网络文艺领域的创作实践和创新风潮,包含着丰富的内生能量;其中任何一个爆发点,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条重大理论问题的线,并重建我们的文艺评论评价体系。


因此,越是介入鲜活的文艺实践,越是参与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越是进到文艺生产的“场”里……网络文艺评论越能接地气,越能切中时代的脉动,越能发挥影响力,掌握舆论权、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所以,网络文艺评论需要进“场”;而且,要进到“场中央”。


但问题恰恰在这里:当我们意识到网络文艺领域庞大而丰富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重大理论与评论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都亟需网络文艺评论进场并进到场中央,构建起小切口撬动大格局的好杠杆作用,我们面临着“想进场却难以进场”的三大难题。


一是,面对庞大的、海量的、具有无限丰富内生能量、且时时刻刻都在千变万化的网络文艺场域,我们如何进“场”?尤其是面对那些亚文化X微社群趋势中的网络文艺作品、现象和潮流,大多数人更是找不到进入的路径,容易迷失,产生焦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进去,迈过这道门槛?


二是,面对这些动态、前沿且前瞻的新文艺,既有的理论体系,似乎全都失效,而重构自己的知识谱系又是一个特别庞大、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以至于突然之间,面对这庞大的场域,突然失掉了自己全部的理论自信,直面三道难关:第一道难关,想补课都不知道怎么补;第二道难关,更不知道如何能够切中当下的热点和脉动,不能及时、互动和有效地发声;第三道难关,又如何能够研判和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且提前半步预见并影响下一步的创作执点和创新风潮?


三是,如何在进入到网络文艺场域后,寻找到折反点,重新回到你出发的传统文艺场中,找到可以继承和创新的东西(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然后,进一步进入到正在重塑的主流新文艺场中,找到自我的意识、族群的认同、文化的建构,甚至找到你自己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的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之道?


网络文艺评论要想进场并进到场中央,把握社会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轨迹,抓住这个时代新文艺的切入点、接触点、引爆点,对创作实践产生影响和作用,并引领创新潮流和现象,就必须直面并求解这三大“进场”难题。


(作者为中国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读物工作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 庄庸)




文章刊发于《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7日 06版)

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读物工作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

延伸阅读

长安论坛|网络文艺与时代审美

“网络文艺委员会”诞生记

李震:中国文艺正在经历媒介化阵痛

胡海迪:“网络文艺微评论”文体意识的建立


中国文艺评论

艺象·评品·思想·分享

互联网+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交流/合作/投稿:

wyplzg@126.com

『 阅读原文 精彩无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