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泮《歌词美学》一书,为何获乔羽、阎肃等词作家好评
他 是
/
魏德泮
编者按:
《歌词美学》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填补了歌词美学理论的空白。
《歌词美学》探讨研究了歌词艺术里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作品与传播。全书从五个方面对歌词美学展开了详尽的阐释,认为哲学是歌词美的根基,意象是歌词美的基本范畴,创造力是创造歌词美的高峰能力,“真、新、深”三要素是歌词美的艺术标准,流行是歌词美的社会选择。
著名已故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先生在《歌词美学》新书首发式上称赞其“很下功夫,很吃工夫,很见工夫”。此书还得到了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先生的高度认可,认为此书“填补了当代中国歌词理论的一个空白”,并为其作序。
《歌词美学》首发式
书评原题:
纫佩秋兰抱初心
——谈魏德泮的歌词美学研究
陆永建
生活性和艺术性兼得、意象隐喻和情感抒发共融、感性体验和理性升华相成,可以说是魏德泮先生歌词创作的显著特征。作为曾经三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词作家,其在歌词创作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他对歌词艺术的理论探索更是对中国歌词美学研究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意义。
第十一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类获奖代表合影(右一为魏德泮)
2017年3月在广西南宁参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期会员培训,偶遇魏德泮先生,他送我一本歌词理论专著《歌词美学》,这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我结合魏先生的歌词作品品读该书,由衷钦佩他坚持歌词创作的执着和潜心艺术研究的坚韧,他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勉学习和努力工作,将生命与音乐的偶然契合,升华为理想志业的怀抱追求,这份发自内心而又深入性灵的情怀,正是得益于他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准确理解。
文化部聘请的鉴定专家对《歌词美学》寄语
作为配乐而作的歌词,从创作形式来看,与文学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尚书·尧典》中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还是郭茂倩在《乐府诗集》里指出的:“当时先诗而后声,诗叙事,声成文,必使志尽于诗,音尽于曲”,都是从审美层面上对语言文字、声乐音律和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同源同根、互融共通的艺术本质理解。如此看来,所谓“歌词”,实则就是具有韵律、节奏等音乐性能的“诗”,不仅需要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格鲜明,还要“缘情”“言志”,是一种既可与曲调完美配合,又可相对独立存在、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的艺术门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魏德泮对于歌词美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音乐艺术的实践操作和理论总结,更是通过对艺术创作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的梳理和解析,引导人们进一步理解艺术美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哲学内涵,具有以感性深化理性、以个别关照普遍、以现象把握本质的重要价值。
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理论探索,都要从绽放于生活、蓬勃于生命的创作出发,最后回归审美本质。魏德泮长期躬行实践,他熟悉中外许多流行歌曲,担任过20余年中小学音乐教师,从事歌词创作40余年,作品屡获国家和省级大奖,是享誉业内的歌词创作专家。这样丰富的经历,使他具备了丰富的歌曲鉴赏和歌词创作经验,也拥有了广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深厚的艺术品格修养。
因此他能够准确提炼“意象”作为歌词美学的核心要素,在尊重个体主观感性差别的前提下,结合民族精神、时代特征、生活风气、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等诸多因素,抽丝剥茧地揭示、分析并探究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经典歌曲的歌词意象的共性化选择和个性化创新规律,从而打开优美婉转的旋律和灵巧绝妙的歌词背后深藏的“奥秘”。这个探秘的过程,是解析艺术构思的过程,是探身俯仰心灵的过程,是他在书中自况的“看似简单,其中掏出了多少文化的积淀、情感的积累,只有作者知道”的过程。
在这日积跬步而至千里的甘苦自知中,魏德泮将40多年的创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也将个人对音乐的感性体验进行规律性总结,从而使艺术生发的社会人生哲学思考,具有了充盈丰沛而又稳健扎实的精神品质。熟悉魏德泮歌词艺术的人都知道,他创作的歌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活泼的对象风格”与“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他这里,歌词不是几句机缘偶得的讨巧辞句,也不是一些套用挪移的刻板样式,而是具有广阔社会人生内涵和活泼个性的鲜活艺术生命,如他的《海峡之梦》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海峡之梦
♫. ♪~♬..♩
“亲情之花开在万顷波涛上,夜莺衔来海峡的梦境,涛声穿越秦汉穿越明清生生不息,亲情走进唐诗走进南音代代传承。千年海涛一个音,万家灯火一个梦。爱之女神翩然而至,海峡之梦轻轻飞升。”
他的少儿歌词《红袍仙子》,将孩童天真烂漫的可爱与武夷灵秀的山水、采茶轻快的欢乐巧妙融合,充满淳朴美妙的自然情趣:
红袍仙子
♫. ♪~♬..♩
“哎,红袍仙子采茶来,左手采,山之情,右手采,水之爱。飞来一只彩蝴蝶,东边扑,飞西边;西边扑,飞东边。扑呀 扑呀扑呀 扑呀 山野的情趣扑进怀。”
再如《惠安小阿妹》,看似简洁无华的句子生动刻画出充满地域风情的海边惠安女形象,显得极富生活气息。
惠安小阿妹
♫. ♪~♬..♩
“头戴黄斗笠,身穿蓝上衣,腰佩银腰带,脚穿宽黑裤。外婆织渔网,妈妈扛石柱。我在海边住,走惯风雨路。”
惠安女风采
擅于提炼表现对象鲜明特征进行艺术想象和加工,这正是他的歌词能够做到“新声含尽古今情”而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在这样创作实践基础上的歌词美学研究,能够打破一般现象学的形式主义教条和本体论的思维逻辑局限,以科学发展的哲学世界观为逻辑统摄,以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文化思潮为基础内容,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当代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理论构建,很好地实现了对音乐这一文化精神产品的动态现象观察,成为一个充满澎湃生命力和饱满文化内涵的艺术系统。
《离骚》有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肩披江离芷草、携带秋兰索佩自况,以彰其志向高雅、不改初衷的情怀。对于魏德泮而言,无论是致力歌词创作,还是专注音乐艺术理论研究,都源于他对音乐梦想和艺术人生的不懈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求永恒的一个方法,是通过艺术创造……歌词就是这艺术精神家园中的一块宝地,它为人们寻求生命超越的意义提供一种途径,也为人们忘却世俗的烦恼获得创作的欢乐提供了一个途径。”正是这种崇高而严谨的自我定位——“歌词作家正是寻求用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来实现对永恒的追求”,让他能够多年来纵情投入无所退却、坚持求索从不游离,对音乐艺术一往情深。在纷扰嘈杂的当今社会,这种初心不变的真挚和执着坚韧的赤诚,执守一份纫佩秋兰抱初心的情怀,尤其难能可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331cmmzkc&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读唐诗
魏德泮/词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像祖先在向我诉说~
《歌词美学》作者魏德泮: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曲、词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书评作者陆永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责任编辑:艾超南
网编:然然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7年第7期:谷建芬歌曲作品的艺术特色(魏德泮)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2期:语音速读与图文版来啦(附本期获赠名单)
摄影音乐H5: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
喜欢歌词艺术?大家都成了词作家?点击如下蓝字“阅读原文”,来中国文艺评论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