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张永刚将军摄影集《寻源——叩问秦山汉水》/白建春

白建春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8-27

秦山魄影汉水魂

——读张永刚将军《寻源——叩问秦山汉水》


《寻源——叩问秦山汉水》

作者张永刚将军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张永刚将军编著的《寻源——叩问秦山汉水》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部令人肃然起敬而又神思荡漾的著作,以捭阖时空的叩问,引导人们通过祖国卫士的视角,从辽阔的海洋遥望秦山,从无垠的蓝天俯瞰江汉,也从一个值得仰望的高度,面对时代,审视自己的心灵。

《秦巴怀抱汉江水》

 张永刚摄


这是对于山川大地的叩问。


浩瀚宇宙中有一条河叫银汉,苍茫大地上有一条河叫汉水,二者因为在夏季走向一致而同名,世界上能有哪一条河的名字比这更美?

祖国的南方有座山,祖国的北方有座山,二者合而为一的存在叫秦岭,世界上哪一座山会有如此奇妙的构成?

地形气候、流域水文、植被作物、土壤矿产等无数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在这里奇妙地叠加,它们标志着神州南北的多重分界与装订。

这部著作以深沉精彩的文笔和朴实精美的图像,系统阐述秦山汉水的肌理与内涵,形象展现了它天风海山的万千气象,令人从那“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的宏阔与神圣,联想到八百里秦川的富庶和“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


《旬阳太极城》

 张永刚摄


这是对于生命本原的叩问。


水是地球上最富有的资源,也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从18岁的青春时代开始,作者把41个春秋的宝贵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疆。在淡水贵于油的海岛和咸水恣肆的海洋,他对于水的生命体验为大多数人难以想象。

这部著作所展示的生命世界里,人们可以从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天下闻名的“秦岭四宝”,以及千百种植物和动物的典型呈现中,深切体会到作者对于自然万物亲人般的关注,体会到爱的至深与博大——那种我在万物之中和万物在我之中的宇宙感觉。在水的滋养中,每一朵绽开的花都在叙述阳光与大地相会的历史,每棵怀胎的树都孕育着无数颗果实。从大自然的寂静,倾听碧潭的沉默和落雪的低语,倾听溪流的欢歌和如雨的蝉鸣,同时也听到了水在自己的心房里,在动物的血管和植物的叶脉里流淌的声音。正是作者心中留有的记忆底片的魅力,使人们可以从中听到生命的钟点和自然的回声。


《秦岭金丝猴》

 张永刚摄


这是对于文化源流的叩问。


俄罗斯思想家恰达耶夫认为,地理的事实“凌驾于我们的历史运动之上”。秦山汉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筑成了栉风沐雨的历史丰碑和群星闪烁的文化长廊。这部著作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引导人们追溯文明的源头,亲近遥远的祖先。作者考证,中华民族的先祖因繁衍生息于华山、夏河一带,故称“华夏族”,而古之“华山”即今之“秦岭”。祭祀三皇五帝的宫祠依然延续着不息的香火,从炎帝之母游过的华阳,到黄帝举行过盛大祭祀的洛水,到处流传着昨天的故事。在位于中华之“中”的“华山”确立民族共祖的神话形象,无疑象征着神圣的赋予和最高的认同。失去原初神圣性的文化只能被其他文化病态地滋养着,现时代需要比知识更强大的信仰和情感的力量。熊耳山、女娲山、伏羲祠、楼观台、鬼谷岭、武侯祠、张骞墓……诸多光耀世界的人文祖先和文化先贤,以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


《西岳华山》

 张永刚摄


这是对于家国情怀的叩问。


黑格尔曾经满怀深情地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对于本书作者来说,属于故乡和祖国的“家园之感”, 像秦山一样坐落在他的心空,像汉水一样涌动在他的血管。无论是躬耕田园的农民,还是深山修路的民工,都是他的亲人。无论高耸云天的山脉,还是跌宕而下的溪流;无论搏击蓝天的雄鹰,还是跳跃于蓬蒿之间的小鸟,都注入了他无限的亲情。至于那熟悉的“二黄”汉调,则和古镇远村的炊烟一起,与生俱来地萦绕在他的心中。中华民族的英雄祖先和远去的先人,用世代的汗水浇灌了硕果累累的土地,今天的一切都来源于他们的劳动、创造和永不屈服的斗争。我们从那时而被朝霞或者落日染红的天际,看到有无数双充满渴望、思念和祝福的眼睛,在注视着当下的生活。当星星与星星在夜空喃喃低语,当北去的雁阵预告春天的来临,我们从那故乡和祖国的爱抚中体会到了充实的生命。


《汉阴县漩涡镇古梯田》

 张永刚摄


这是对于人生价值的叩问。


作为人民军队的将领和新中国的同龄人,作者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成为所处时代的一部分。退休之后,他“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水源的担心”,背起行囊和相机跋涉在秦山汉水,边考察边研究,风雨兼程,皓首穷经,在新的征途上开始了带着心脏支架的青春。古代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说,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根本就没有事务;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失去了灵魂也就不再成其为人;也有人说,如果没有一座要攀登的目标的山峰,人的精神就会枯萎。所有人的价值选择都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那“目标的山峰”一直矗立在他的面前。

对于他来说,艺术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行为方式,手中的相机和笔一样都是表达思想、实现理想的工具。他由衷赞叹“南水北调的空前之举”,为自己的故乡是“中线供水的水源宝地”而自豪;为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在工业化空前的今天“依然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美丽”倍感欣慰。他希望幸福的种子能够在风中展开飞翔的翅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得更加富裕;希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自来水的便捷能够与乡村水井的诗意融合在一起,高速铁路穿过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田野,起伏的山坡上永远花海连绵,绿树成荫。


《汉江两岸中国樱花》

 张永刚摄


正如马克思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未来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但希望紧握在我们的手中。“寻源”就是寻找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真理,寻找现实发展的道路。这部著作告诉我们,为了每一代人都能够在自然和文化的源泉中舒心畅饮,必须保护这个千秋万代延续而来的世界的完整;为了克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问题,无论自己的力量多么绵薄,都必须协同进取,全力以赴!


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

《寻源——叩问秦山汉水》

《寻源:叩问秦山汉水》是一本探寻秦岭地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摄影作品集。全书分为山高水长、秦岭四宝、逶迤汉江、绮旎丹流、水润人文、绿色发展、汇流济京七部分。

京东网链接:http://item.jd.com/12286783.html 

书评作者:白建春(笔名白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原副主任。

猜你喜欢


喜讯 | “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活动获奖名单

约稿·诗意的春天:中国文艺评论网喜迎新春

白建春:美学及其批评的回归 


更多精彩 ,请关注中国文艺评论网站内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