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3期目录

2018-03-29 月刊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8年第3期 总第30期 目录

特别策划

新时代视野下的传统艺术

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和独特价值

程大利

笔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语言。溯其根源,笔墨语言与“象思维”密切相关,不局限于具体物象,而追寻生命运动的本质,以不断拓宽精神之求、抒写情致抱负为旨归,并有着严格的程式规律和审美标准。笔墨语言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成熟的审美规范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对笔墨语言精华的保护和传承,应是中国画家的担当和坚守。

艺术被“灌注”生命的历程 

 ——从传神写意到韵律化

刘承华

内在中国艺术史中,艺术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不断被“灌注”生命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理论体现,就是“传神”“写意”和“韵律化”三个环节。“传神”是艺术表现的总目标,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的直接表达。“写意”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创设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在“形”与“神”的关系中确立以“神”为宗旨,二是在繁与简的关系中确立以“简”为手段,三是在写实与“立意”的关系中确立以“立意”为枢纽。这三条路径也是“写意”之“意”的三个内涵。宋元之后,艺术的“传神”进入“韵律化”阶段。所谓“韵律化”,就是生命从表现的对象进一步渗透、弥漫到形式之中,使生命的表现更为直接、更为充分、更为强烈。

月落重生灯再红

——新时代传承和传播经典剧目的美学意义

顾春芳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昆剧院2017年进京演出全本《长生殿》在编导演各方面的得失,从经典剧目在当代戏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昆曲经典全本大戏的演出的历史意义和美学意义,戏剧原创的基础是对于戏剧艺术最根本的美学问题的体悟,以及表导演如何整体把握和精确呈现经典的意蕴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昆曲乃至中国戏曲传承和发展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

本土美术批评古今之变与承继

李昌菊

20世纪以来,本土美术批评在语言表达和价值标准方面均发生巨大变化,从文言到白话不仅是意味言辞外观的改变,更有西方思维模式的内置,西方美术批评术语与方法的引进,促成了评判标准的西化。在建构本土美术批评体系的当下,传统画论的诗性表述和评价标准,是有待发掘的重要文化资源,前者可为理性言说拓展新的美学向度,后者提示出具有本土文化价值的评价参照,两者均需要得到继承、转换与拓新。

复兴传统的跨媒介创意

凌逾

本文以赖声川戏剧《暗恋桃花源》(1986)、林怀民舞剧《水月》(1998)、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2004)、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为例,论述当今跨媒介创意不再一味强调前沿,而更注重吸纳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宝藏,方法多元。化古通今,元素再生。异质同构,符号再造,呈现虚静、空灵、禅悟的审美意趣。磨砺中西文化跨界变通的创意思维,开拓创意产品,提升质量、水准、深度,重新淬炼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理论探索

“后理论”时代与文化诗学批评思潮的流变

陶永生

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多元文化竞相迸发的繁荣格局,为不同区域兼容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双重维度的“国别体”文化诗学批评学派同步登场准备了时代契机和资源优势。尤其是进入伊格尔顿《理论之后》提出“之后”的“后理论”时代,落实在“通过比较而思”的方法论层面上,要实现这些异域及异质文化间的批评交流与商谈沟通,就更需要我们去寻求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共性所在,寻找它们之间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的载体与平台。

本体与价值:论当代戏剧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李伟


中国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是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当代戏剧应该具备民族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继承了本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结合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程而提炼出来的,在当下中国具有普遍共识,应该成为戏剧创作中的基本价值观。然而,无论在本体层面的民族性守护上,还是在价值层面的现代性追求上,当下的戏剧都存在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最佳组合,探索用民族化的形态表达现代意识的多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弘扬我们的民族形式与艺术精神,借鉴西方的现代精神,重铸现代戏剧之魂。

艺象点击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察与思考

李焕征


中国电影业实现了连续十几年的高增长,然而,一系列疑问始终存在:高票房是否就代表了一切?制约中国电影下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挑战还是机遇?笔者认为,真正的问题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致力于解决概念与品质、线上与线下、大众与小众、本土与海外这些关键问题,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

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新时代主流电影的观照现实与价值意蕴

徐进毅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实践表征,常常寄托着创作者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想象”,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载体的新时代主流电影,饱含着铸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呈现出“崛起”与“复兴”两种表象,并以意义生产的方式介入社会生活,使观众自觉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所需要的文化精神、文化态度形成温情互动。全球化语境下,新时代主流电影的价值意蕴,显然超越了自然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使人们的价值精神得到全面升级,且在追求与向往互利共赢的同时,进行着一场“重返自我”的文化重构。

新世纪以来大陆喜剧电影的三种新形式

桂琳

本文聚焦新世纪以来大陆喜剧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三种新形式,分别是:语言主导型喜剧、情节主导型喜剧和拼凑杂糅型喜剧。语言主导型喜剧在新世纪之初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但这类喜剧的“作者特性”和“时代特性”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创新。情节主导型喜剧将成熟类型电影与喜剧元素进行嫁接和混合,是目前大陆喜剧电影中质量比较高的喜剧类型。拼凑杂糅型喜剧是新世纪以来最能代表我们时代特征的喜剧类型,是网络文化、青年文化和商业文化多重作用下的结晶。这类喜剧的创作质量良莠不齐,由于其越来越强烈的商业逐利特征,其中粗制滥造的作品占有相当分量。

论不同文化视阈中同名电影的人物塑造

——以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及中日韩同名电影为例

徐艺嘉 徐兆寿

同一部小说,由于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文化背景,改编后电影所呈现的风貌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导演对《嫌疑人X的献身》这一小说分别进行电影创作的分析对比,探讨其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特征及其文化内因。

作品评析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美与形式的极致

——评图米纳斯的《叶普盖尼•奥涅金》

颜榴

2017年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叶普盖尼·奥涅金》由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艺术总监里马斯·图米纳斯所导演,成功展现了戏剧交响美学的完美形式感。导演将普希金原著中爱的多余人奥涅金改写为以塔吉亚娜作为爱情主题的化身,赋予了爱情在当下的意义,再次显现了俄国文艺对中国知识界的滋养。此剧是一面从技术与形式层面来审看中国戏剧的镜子。中国话剧舞台仍然缺失主流观众,他们特别需要被“美”的形式(启示“真”)所唤醒。对于较早承继了斯氏体系的衣钵、以现实主义为正宗的中国话剧界而言,我们的“现实主义”如何才能好看一些?“幻想现实主义”不失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向。


探美自然 守望童心

——评长篇儿童小说《凤凰的山谷》

程健

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是当代孩子迫切需要的文学样式,大自然文学能引领孩子们认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借助于描写大自然的儿童文学把自然风景移植到孩子的精神家园,从而达到提升孩子的道德感,养成善解人意的品质。《凤凰的山谷》是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打动过许多儿童读者的心,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山谷中所有动物都拟人化来处理,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用大量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来吸引孩子,打动孩子。有大爱,有冲突,有层次,做到了生动紧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

创作谈


何冀平:梦里不知身是客

采访人:张永明

曹禺先生连看了《天下第一楼》五遍连排后,握着时年30岁出头的何冀平的手问:你还这么年轻,哪来的这些沧桑……
来,倾听当代剧作家何冀平畅谈诗与现实、话剧《天下第一楼》《德龄与慈禧》《甲子园》……

学术综述


人文观照与技术升级

——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研讨会综述

宋展翎 陈霄漪

2017年12月7日,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军事题材与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艺术创作和理论评论两个角度,探讨了当前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作品的历史根基、价值内涵、艺术表现手段、市场需要和创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大家在研讨会上提出,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作品在思想内涵、艺术质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新时代起点上,便应创作出既有人文价值关怀,又符合新英雄主义精神内涵的电影力作。

名家专访


弦内弦外 虚实相间

——访评弹理论家吴宗锡

采访人:孙光圻

1925年出生于上海,笔名左弦、夏史、程芷、虞襄等,曲艺评论家、评弹理论家、诗人、作家,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吴宗锡是新中国评弹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多年来积极推动评弹的创新、整旧以及艺术形式的改革,探讨和总结评弹艺术规律,曾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委,第二、三届中国曲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上海市曲协主席,江浙沪评弹领导小组组长。主要作品有《怎样欣赏评弹》《评弹散论》《走进评弹》《弦内弦外》等专著,中篇评弹(合作)《王孝和》《芦苇青青》《人强马壮》《晴雯》等,开篇《新木兰辞》《红纸伞》等,主编有《中国曲艺志》(上海卷)、《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评弹文化词典》、《评弹小辞典》等。


封二... 《玉簪花》(美术作品)/徐悲鸿 微评/阳阳

封三... 《缪氏子〈赋新月〉》(书法作品)/徐文勇 

封底... 《侯集村的秋天》(美术作品)/杨小民 微评/徐小虎

《玉簪花》(美术作品)/徐悲鸿 

微评/阳阳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既有欧洲古典油画严谨的结构,也有印象派对光、色的表现手法。不过,他的作品与西方油画有明显的区别,体现出宁静、含蓄、优雅的东方意韵,流露着中国人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这幅《玉簪花》颇具古雅清新气韵,整个画面充盈着沉稳内敛深邃的绿意,几朵白花带着些微寂然的敏感,结合 1943 年的创作时代背景,能细品出作者家国的忧思,但又不伤感、不气馁,画面充盈着不刻意的自尊和风骨。这样的美不是惊心动魄的,像宋代花卉小品,能够潜入观画者心底最隐蔽的角落,让人过目难忘。正值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主办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展览之际,我们再审视其作品,将徐悲鸿艺术思想与作品中呈现的民族与时代的关系,予以新的解读与阐释,对今后的美术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阳阳)

《缪氏子〈赋新月〉》(书法作品)/徐文勇

《侯集村的秋天》(美术作品)/杨小民  

微评徐小虎

若是从文人画传统的观点来解读杨小民的作品,观赏者可能很难欣赏到我们这一代年轻画家的新思想和新态度。走进这些画作,微弱的心脏可能会感受到他们的皮肤被一把粗糙的扫帚突然划了一下。另一方面,除非是惯于“解读”中国传统画作的人,他可能不能理解多样化的生命形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使得每一幅作品富有生气。杨小民的作品中有些画作是由浓厚的笔墨和模糊的飞白辉映而成,飞白是用焦枯的宿墨,或是用湿墨画出浓淡相间的笔墨,创造出或深或浅的整体错觉。事实上,杨小民的所有作品都在与我们分享生机与繁茂。画中的每一笔都蕴藏着生机,画出了欢欣,画出了音乐,画出了舞蹈。有时候,我们必须在描绘生气勃勃的草木的苍劲笔墨中试图去辨别不明显的外形,因为人、动物抑或是草木,万物皆在分享生活的乐趣。我们能够愉悦地发现构成同一幅图画的全部:乡村生活、力量、欢乐、大地本身。

( 徐小虎)


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知网收录《中国文艺评论》全文。您想查看杂志哪篇文章?
攻略来啦:
1)在“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搜索其中部分文章,点击如图所示微信模块里的“搜文章”;
微信号内搜:https://data.newrank.cn/m/s.html?s=Oi4xOS89MTs8
2)移步中国文艺评论网,站内搜索:
http://www.zgwypl.com/index.php?m=search&c=index&a=init&siteid=1&typeid=0&type=0&q=
3)请后台留言,告知想看篇目吧。
小编将定向推送中国文艺评论网的全文链接哟 

本刊稿酬与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一次性给付作者,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杂志编辑部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常务副主编:周由强

微信版核发:胡一峰 何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来稿须知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2期目录

学术|《战狼Ⅱ》《血战钢锯岭》:军事题材电影的国家意识/邱振刚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1期内容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第1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2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1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1期特别策划·中国传统艺术及其当代呈现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7年第11期:触摸最新文艺评论思想专题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篇目大放送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重金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