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毕加索的足迹
马拉加(Malaga)是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故乡,它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州,被群山和两条流入地中海的河所环抱,这个地中海太阳海岸的一个城市,是西班牙五大都市圈之一。从迈阿密(Miami)乘游轮需经过七天七夜的海上航行。
城市虽不大,但市容市貌很整洁。既有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也有一些穆斯林的建筑特点。这里还有不少名胜古迹,诸如有公元三世纪的古罗马的圆型剧场遗址、六世纪的穆斯林的城堡遗址、八世纪由清真寺上改建的基督教堂,还有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的天主教大教堂,其中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之美,令人惊叹!
六世纪的穆斯林城堡
马拉加城景
穿过一条狭窄的街道,就是毕加索的出生地—现在成为两栋楼相对的一个转角处。离此不远还有一不大的街心公园,有一座毕加索坐着的铜像,共游人观赏拍照。广场中央有一个不大、也不高的方尖碑,广场的地面上常有鸽子飞来飞去,也有乞丐流浪汉萎顿在广场的边角上。
广场中央的方尖碑
在这么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地方,竟然诞生了世界美术史上最杰出的一位伟大的画家!
毕加索生于1881年,到1973年去世,活了92岁。他一生创作三万七千余件作品,包括油画、素描、版画等。他从小在马拉加生活、学习,因为父亲是个美术老师,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美术训练,为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他14岁就到了巴塞罗那的一所美术学校学习,15岁就画出了《少女和她的洋娃娃》。他曾说过:“没有体会过马拉加阳光的人,就创造不出立体主义的绘画艺术.”由此也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故乡的风土对他的影响。
毕加索15岁自画像
21岁的毕加索
35岁的毕加索
83岁的毕加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15岁-21岁-35岁-83岁
毕加索是世界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是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主要带代表。他的绘画艺术主要趋势是用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和线的运用。他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后又回到现实主义。无论是从具象到抽象,还是他多变的风格特点、变异的物象,鲜艳明快的色彩等都保持了他那粗放刚劲的个性,而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上都能达到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他始终坚持忠于对艺术的真诚,他曾说:“我的每一幅作品装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坐在安乐椅上的奥尔迦》
《三舞者》
《拿着书的女人》
《镜子前的少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舞者·女人·少女
对于毕加索的画作,有的人认为他的成功的画是用线表现的。中国美术评论家陈传席撰文说,从实践和理论上证明,毕加索是学习中国画而成功的画家。我们先不管此论是否对错、有无价值。单就毕加索对中国的艺术大加肯定来看,他是认可和学习过中国画艺术的。
1956年夏天,张大千在巴黎办画展时,曾主动去拜访毕加索。毕氏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何以要到巴黎来学艺术?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张大千当时对毕加索的评价也很高,他说:“毕氏之作,见于画肆者,与传统西画有异,而其思想内容,实亦基于西方。立体主义已为欧西现代艺术之里程碑,其影响于后进而导致新风者,固无伦矣。而毕氏颇不以此自矜,日以新构想以试新创作,一变再变,乃至千变万化,曾无稍懈“(引自《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张大千》p26-27)。由此可知毕加索艺术的影响力。
张大千与毕加索
说到毕氏的画值钱,在他活着的时候,一幅《一个烟斗上的男孩》就被一个老太太花3万美金收藏。在全世界十幅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他的作品就占4幅。他与梵高都是大名鼎鼎的画家,梵高是死后辉煌,他却是辉煌一生。在一次民调中,他曾以百分之四十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1944年,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世界也没有因他信仰共产主义而贬损他的艺术成就。
《一个烟斗上的男孩》
位于马拉加的毕加索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不少毕加索的原作。因毕加索的成名,他的家族、后代、他生活过的小镇、他出生成长的马拉加城市乃至巴黎、欧洲、甚至于世界都变得不同。马拉加不大,因毕加索的名头太大,反而把这里原有的历史名胜淡化或淹没了。
毕加索艺术博物馆
(Museo Picasso Málag)
寻找伟大画家的历史印迹,不是为了纪念他的生平故事,而是寻求他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他给世界留下了何等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苦苦追求艺术的变化,在所绘具象、抽象的形象中,用剧变、变异、扭曲、夸张等笔触来造型、抒写人类内心的思想、情感、欲望、追求、梦想、探索等丰富内涵。通过绘画语言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抗衡的精神家园!
作者:孙振远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核发:美美阿姨
选编:AMY
猜你喜欢: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云德:百年中国画发展断想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陈传席: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略论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屈健:中国画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当代表达
骨三哈|第八讲·陈传席·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长按二维码关注✬
☺
国际惯例
ヽ(•̀ω•́ )ゝ
版权声明
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
或中国文艺评论网邮箱
wyplzg@126.com
原创首发有稿费
欢迎影评剧评乐评诗评等投稿至邮箱
“毕加索大展”怎成了“大忽悠”?
揭示怎样的行业乱象?
多少个缪斯才能成就一个毕加索?
我们如何随艺术大师们回到童年?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