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8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骨四雅|罗斌:中国舞蹈创作观念取向与新时代的任务

中国评协 中国文艺评论 今天





2018年8月6日下午,在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昵称“骨四雅”)上,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罗斌为“骨四雅”全体学员介绍了当下舞蹈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舞蹈界现存的主要问题,并与学员们分享了研究和创作心得。


罗斌书记授课


罗斌书记认为,新时代文化自信成为了关键词之一,但在实现文化自信之前,是具有“自知之明”的文化自觉。舞蹈界“先天不足”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发展中的瓶颈现状。


罗斌书记对舞蹈创作、舞蹈资料采集和舞蹈学学科建设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以舞剧《天路》为例,表达了舞蹈艺术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功能及推动舞蹈事业发展的期许。


舞剧《天路》剧照


首先,罗斌书记结合自身教育和研究背景,表达了多学科知识背景和思维模式对舞蹈研究的重要性。相较于理论基础研究已有较强发展的艺术门类而言,譬如,音乐学有乐学、律学的支撑,舞蹈基础理论研究依然相对薄弱,希望更多的同仁可以为舞蹈基础理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其次,关于舞蹈创作的同质化现象,罗斌书记从制作人员的流动、观念态度、舞蹈编导专业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以及舞蹈表意层面做了具体分析。尽管在非专业舞蹈领域,呈现出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良好景象,但是从专业舞蹈创作的角度依然存在一种同质化的普遍现状。虽然近年来舞蹈创作剧目在数量上正以几何速度在增长,但这些舞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并不尽如人意,值得大家深刻反思。所以,对“高峰”的追求,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造成这种舞蹈作品千篇一律的现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作人员雷同,主要是以北京相关舞蹈人士和制创团队全国流动的因素所造成。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舞蹈创作作品的选材、题材、结构处理、动作编排等内容出现“全是套路,抄来抄去”的现象。舞蹈创作观念和态度上的误区也造成了这种同质化的产生。比如,观念滞后,技术至上,本体无限夸大和无限膨胀的状态,特别是编创理念走向技术化的一种现实,出现了舞蹈创作其表面看似是一种文化现实,但其实是一种文化偏向,并且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综合品质需要有一个综合认知去把握它,就是说我们解读舞蹈作品要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解读,但是创作者不一定可以从综合的认知层面实现其价值和艺术性的表达,在观念和理念的层面上关注和挖掘得不够,缺少人文情怀。又因为大家学的都是同一种编舞技法,以同一种编创理念和方式为圆心进而波及到全国舞蹈编导的高等教育教材的教授和实践,这种教材教学的一致性也为舞蹈创作的雷同现象推波助澜。


现代舞在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现代舞出现之前,舞蹈还属于社会的“花边”,由于现代舞的应运而生,使得舞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具有哲学思想的艺术形式。现代舞编创技法中,像动作的拆分与重组、接触即兴等手段在最初运用到中国舞蹈创作实践中时,带来了一定启发和帮助,人们会发现这种方式很新鲜。但随着使用这种技法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形式上的借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是需要用舞蹈表意来解读思想,体现文化。


现在人们很关注现实题材的舞蹈选材,结果就出现了一窝蜂现实题材创作的舞蹈作品。但关于现实题材的丰富性,现实人生的复杂性,真正有人静下心,有情怀地去发掘了吗?其实文化是很深广的、有很多可挖掘的东西,由于编导们挖掘得不够深入,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术技巧层面中去创作。


罗斌书记还提到舞蹈表意的不足也是造成舞蹈雷同且缺乏深度的原因。对于动作的构成,在其背后包含了更深层的意味,其实这个空间是有待开发的,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几乎忽视的地方。我们在动作编排上,经常是按照时间、空间、力度三要素进行重构,但这种重构并不包括对原形态的语意表达。罗斌书记通过举例中国古典舞中“小舞花”解构又重构的例子说明了动作被再次重组后所造成的意涵模糊性问题,并提到了“语义学”对舞蹈意义的表达作用。


原创民族舞剧《立夏》艺术顾问:罗斌 

于2018年8月7—8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关于舞蹈具有动态表达和活态传承的特点,使得舞蹈在资料采集过程中面临了很多难题和困境,罗斌书记也就此问题做了相关阐述。他说,音乐可以写在纸上来研究,舞蹈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又因为对于舞蹈的研究,缺乏方法论的支撑,所以其研究具有很高的难度。


拉班舞谱,发展到当今,一共有一百多个符号,这个有着上百个符号的谱子,难以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技术为舞蹈的采集和记录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对于舞蹈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全景式摄像,因此需要耗费的财力和物力是很大的,即使如此,对舞蹈动作细节的记录,老艺人唯一性的表演记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前年,花鼓灯十个老艺人都离开了人世,这种老艺人的消失,也使得舞蹈的记录更加举步维艰。


关于舞蹈学学科建设问题,是一个既重要也是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比如舞蹈评论的标准界定,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并且大家都公认的标准。罗斌书记还提出,舞蹈评论应该是在某种学科的理论背景下,和舞蹈实践平行前进的评论。


舞剧《天路》剧照


最后,罗斌书记谈到了舞剧《天路》的创作体验。当时制作方提出的要求有两条:老百姓能够看得懂,老百姓能够被感动。其实要实现这两个要求是非常困难的。他理解的天路,是“青藏铁路”和“心路”的交汇,也就是《天路》这首歌的主题思想。经过与编导王舸的多次交流,他们用表现性的舞蹈语汇把《天路》这个故事充满生动性和情感性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罗斌书记授课


一个下午的精彩讲座,在大家全神贯注的聆听中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此次讲座内容无不充满着一个舞蹈事业热爱者、实践者和管理者对舞蹈深深的情谊和对中国舞蹈梦的坚守与努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审核:王庭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联络处

供稿:戴虎 许晓云/“骨四雅”学员

摄影:李维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


延伸阅读

罗斌:舞蹈的“年味儿”——2017央视春晚舞蹈品评

骨四雅|李德顺:近四十年的中国哲学思绪

骨四雅|傅道彬:君子曰君子,雅城叙雅怀

骨四雅|高建平: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文论的三次转向

骨四雅|饶曙光:中国电影新现象与新发展

骨四雅|王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

骨四雅|仲呈祥: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学员学术汇报(第二组)

骨四雅|学员学术汇报:文艺思潮与中国电影(第一组)

骨四雅|开班式: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四川雅安开班

“骨三哈”合集(精彩全在这里哦)

第二期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招生启事(2016年)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专家授课摘录(上篇)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专家授课摘录(下篇)

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呈现——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研讨班印象


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文联主办的第二届民族文艺论坛上,舞蹈领域的专家认为,中国舞蹈的建构实质上是在历史使命感召下的自觉的国家文化形象设计问题,通过艺术的手法既朝着现代的、经典的方向演进,同时也朝着具体构建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方向变化。


欲知详情,请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