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禧攻略》VS《如懿传》:不期而遇 爽文胜出

李鸿浩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8-26


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不期而遇 爽文胜出

李鸿浩



如果说2018年是古装剧小年的话,那么其中最为得意之作并不是前期宣传最热闹、后期迟迟未定档、最后由腾讯网播的《如懿传》,而是由于正监制、爱奇艺网播的《延禧攻略》。这部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爆款剧,毫无疑问成为了整个暑期档的黑马。


时势造英雄的爆款


创造一个实时爆款剧靠的不仅仅是内容,更多地还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延禧攻略》也不例外。



首先,近年来政策对古装剧逐渐收紧,鼓励现实主义创作,今年暑期之前多部计划上星的古装剧迟迟未能播出,对于电视剧观众特别是古装剧爱好者来说,上半年长期处于“古装剧荒”的状态,因此《延禧攻略》在暑期档果断放弃上星、选择网播,迎合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剧需求,并且在一众现代剧中脱颖而出。


再者,我们知道,《如懿传》顶着《甄嬛传》续篇的光环,从拍摄开始便引起讨论,该段历史也在该剧的宣传过程中被反复提及。《延禧攻略》无论是从历史跨度还是人物角色上来讲述,都与《如懿传》高度重叠。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对该段历史的好奇心已经被勾了起来,至于是由哪部剧来讲,观众并不是非常在意。况且,《如懿传》早期高调宣传却迟迟未能定档,使得除了粉丝之外的大多数路人观众失去耐心,也就是败光了路人缘,而《延禧攻略》虽然在宣发上相对低调,但是定档定得猝不及防,好奇的路人观众反而被吸引过来。再加上《延禧攻略》的剧情,前可接《甄嬛传》,后可接《还珠格格》,后两者作为假期经常重播的热门电视剧,同样为《延禧攻略》的火热奠定了基础。




最后就是该剧本身就具有一些成为爆款的潜质。充满争议的该剧监制于正,在《延禧攻略》中果断放弃了大红大绿的“阿宝色”,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偏黄和灰的所谓“莫兰迪色”的质感,让之前饱受“阿宝色”残害的观众眼前一亮,并且该剧在宣传过程中不断强调对刺绣、制扇和绒花等传统工艺的传承,有效呼应了时下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也让一部分不满于正作品中服化道粗制滥造的路人观众回心转意。在演员的挑选上,于正颠覆了传统电视剧选角的方法,启用了一众陌生面孔做为主角,并搭配以秦岚、聂远和佘诗曼等中生代演员,使得该剧在表演上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尽管该剧主角吴谨言的表演仍然差强人意),赢得了部分反感流量明星的观众的好感,又为自己赢得了“支持新人发展”的好名声,可谓一举三得。同时,《延禧攻略》在剧情上剑走偏锋,打破一般宫斗剧的“套路”,引起观众的热议(详见后文)。


由此来看,《延禧攻略》集合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成为暑期档爆款也就顺理成章了。




宫廷爽文:说经典还差得远


其实在《延禧攻略》对垒《如懿传》之前,于正作品在2011年就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当时大热的穿越小说《步步惊心》开拍,后期迟迟未能播出,于正的作品《宫》就在2011年的寒假档横空出世、引起热议,并将杨幂和冯绍峰送上了一线演员的舞台。两剧的内容是相近的,都讲述了一个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女主如何被卷入康熙朝的九王夺嫡的故事。当然,《宫》到现在已经为大多数人所遗忘,其存在的意义也仅限于让人回想起杨幂和冯绍峰的成名之路。与此接受情形形成反差的是,一年后播出的《步步惊心》无论从评价还是收视上都远胜于《宫》,豆瓣评分8.1与5.6也相距较远。应该说,《延禧攻略》在制作上相较于《宫》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故事上的缺陷注定它很难成为一代经典。



首先最明显的是该剧在行为逻辑上存在的缺失,所有人的行为都带有很强的卡通化或网文化的感觉,而并不像是“生活中真实的人”。魏璎珞屡次直面怼皇帝,甚至将皇帝气得吐血,皇帝却对她仍然爱得不得了;为了复仇,她数次出手伤害傅恒,却仍然是傅恒心中最爱的女子;至于曾经与魏璎珞相互扶持,后期背叛她的袁春望,屡次折磨她的原因竟然也是出于挚爱。在《延禧攻略》的世界里,后宫里的人除了爱,似乎就没有别的事情了。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三个爱她爱到不行的男人,在剧集中也都自带人见人爱的“万人迷”特征。剧中除了男人的行为逻辑缺失之外,该剧的女性形象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高贵妃,明知富察皇后地位尊贵且深得皇帝宠爱,却仍然执迷不悟地去下黑手迫害,自不量力到愚蠢。反观《甄嬛传》,华妃得宠且地位高贵,即使看不惯皇后也只是出言讽刺几句,并不敢真的对皇后下手。再如女主角魏璎珞怼天怼地的行为,虽然初看让观众大呼过瘾,女主也确实有富察皇后以“她是我的希望”为由的处处袒护,但却完全经不起静静咀嚼,只能权当暑期短暂的欢愉和消遣,很难产生长久的审美沉思与回味。





其次是该剧历史逻辑的缺失。剧中所有人的行为不仅不像是生活中的人,更不像是历史中的人。魏璎珞作为一个宫女,手撕同僚,顶撞上级,通过装疯卖傻和一些小聪明来哄骗皇帝和后妃,甚至将皇帝气得吐血了之后也仍然以为皇帝治病为由躲过一劫。其实,不仅是魏璎珞,该剧大部分的宫女都呈现出这样的倾向:皇后的宫女明玉,常常劝导和教育皇后,纯妃的宫女玉壶私自把纯妃的书信销毁,娴妃的宫女珍儿也总是有着自己的主意,而这些嫔妃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和突兀。包括傅恒作为年轻帅气的御前侍卫,常常引得宫女瞩目,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表现出如粉丝对偶像一般的狂热追逐,这种随心所欲的表现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清朝的宫廷规矩,不过是现代人的一种夸张和臆想罢了。包括太监袁春望,早前因为性格孤僻,险些被别的太监侵犯,后来到了辛者库仍然收获了一众爱慕者,又哪里有历史逻辑与质感可言?尽管古装剧中封建等级制是历史的糟粕,但是,作为一个背景设置在清代后宫的剧集,如果人物不遵循历史逻辑的话,那么这种背景设置还有什么意义呢。


谈到历史剧,大家都会提到所谓“正剧范儿”,依笔者看来,“正剧范儿”并非限于创作者翻阅了多少《清史稿》或《宫女谈往录》,也不是考据谁的姓氏在历史上有过什么样的变化,而是要让人物遵循特定的历史逻辑,营造出必要的历史质感。《甄嬛传》为什么广受好评,不是因为它考据出了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名为甄嬛(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甄嬛传》当中戏说的成分也相当大),而是因为它遵循了那个时代可能的、合理的历史逻辑,让宫女有宫女该有的样子,后妃有后妃该有的样子。



还有就是对于女主角魏璎珞的塑造问题,该剧摒弃了普通女主角的表现“套路”,让魏璎珞一上来就树立起“人狠话不多”的人设,配合着快节奏、高密度的剧情,给观众以非比寻常的观剧体验。应该说,这一点是带有很强的审美惊奇之感的。但是,纵观全剧,魏璎珞这个人物却相对扁平,而且看不到人物的成长。一切都在魏璎珞的掌控之下,魏璎珞永远心想事成。反观甄嬛,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善良聪明的女主如何被一步步逼成了手段恶毒的后宫之主。而魏璎珞这样的开挂女主,虽然能够得到观众感性上的喜爱,看着很爽很酷,但却经不起沉下心来的理性反思与批判。


最后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一个号称考据讲究的电视剧,却屡屡在细节上出错。魏璎珞使用计谋让裕太妃被电死,后来被证实为不符合科学规律;魏璎珞替皇后设计的冷藏食品的冰盒子,里面装的冰块是模具做出来的块状冰,显然远离人们对古代用冰的常识——大块冰用刀切下来,大都是不规则形状的冰;还有高贵妃用来讨好皇帝的西洋乐队中竟出现了1840年才有的萨克斯管,而乾隆在位是1711年到1799年。诸如此类的大小问题,数不胜数。作为历史传奇剧,戏说、演绎虽然是可以的,但过多的漏洞和缺失,极大地损伤了作品的质感,也就很难让观众过于“认真”地对待,更达不到一个真正高品质的标准。



 

正面对决《如懿传》,孰优孰劣?


《延禧攻略》到现在已经快接近大结局了,而它的对手《如懿传》却刚刚起步。《如懿传》前期宣传非常高调,真正播出时效果却差强人意,对于同一题材和表现内容的作品,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与厌倦心理,使得当下对《如懿传》的评价普遍不高。依笔者来看,《如懿传》在剧作技巧上确实逊于《延禧攻略》,在细节上也屡屡出错。但是目前来看,作品的人物行为逻辑和历史逻辑好像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所以两者的较量究竟谁能胜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随着《延禧攻略》迎来剧终,我们大致可以确定,虽然这次在和《如懿传》的对决中《延禧攻略》占了上风,让许多观众追剧时欲罢不能,但和高品质的历史传奇剧相比,该剧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


《延禧攻略》▽

《如懿传》△

 



作者:李鸿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大学生



↓↓↓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特约编辑:戴清

美编:木子


延伸阅读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免费名额等你来!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招生启事

戴清:网络文艺评论,谁评?谁看?

影评|《我不是药神》:民生疾苦的艺术表现有待深入(薛晋文)

《我的前半生》依然是灰姑娘故事的变体

花都开好了,月却未必圆:评《那年花开月正圆》



中国文艺评论网和微信公号

今日头条号长期付酬征集原创首发佳作

欢迎投稿原创剧评影评戏评

书评乐评和书画评论等至邮箱:

wyplzg@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邂逅更多古装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