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兰牧骑专题|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文艺评论新媒体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6-12

======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编者按:


在美丽祥和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活跃着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把党的关怀送到草原深处,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送到牧民身边。60年风雨兼程,全区乌兰牧骑以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为第一内容,创作演出13000多个节目。如今,内蒙古75支乌兰牧骑的3000多名队员仍然常年活跃在千里草原,每年为农牧民送去7000多场演出。乌兰牧骑已经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在草原上迎风飘扬。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摘编一组文章,回眸这一年的印记。


《人民日报》:

《习近平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

中国文艺评论网:

《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 剧本创作研讨会举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志愿服务小分队赴乌兰牧骑慰问演出》

《第二届民族文艺论坛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举办》

《新时代乌兰牧骑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一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述评》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单位·《金钥匙》《草原·文艺论坛》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记内蒙古自治区作家艺术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

《中国文艺评论》:

《评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精神关切在基层,扎根生活求创新》

“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

《连辑、拉苏荣、齐·宝力高、乌兰托嘎、麦丽丝、董倩……今天,他们都在呼和浩特》



🔹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2日第1版)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


     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

2017年11月21日




🔹


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点击查看)

作者:布小林

《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21日第24 版)


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来看乌兰牧骑的三大新使命,乌兰牧骑精神的四点启示。


【三大使命】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乌兰牧骑是在为农牧民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热爱乌兰牧骑事业,是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永葆本色、无私奉献。

乌兰牧骑的诞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自诞生起她就有着鲜明而深厚的红色基因,是一支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文艺工作队伍。


守望相助、艰苦奋斗。

乌兰牧骑一直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是乌兰牧骑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启示】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的事业才能够一往无前、蓬勃发展。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乌兰牧骑启示我们,只有把守望相助的理念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之中,才能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


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剧本创作研讨会举行


2017年12月4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剧本创作研讨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教授饶曙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兼《当代电视》杂志主编张德祥,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杨发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晓云,金盾音像出版社副社长李国盛,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总策划侯燚,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编剧、导演孙海波,北京懋兰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出品人彭碰,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导演孙德力和制片人王超等参加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主持。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剧本主题的时代意义、人物塑造的艺术价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就剧本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剧本创作研讨会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推荐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剧本创作项目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获得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资助。剧本在通过国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审查后,于2018年春节前夕正式开拍,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志愿服务小分队赴乌兰牧骑慰问演出

图文详戳:评论家让梦想插上文艺的翅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次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专题)


1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懋兰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赴西乌旗乌兰牧骑开展慰问演出活动。


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志愿服务小分队一起同行的还有《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剧组成员。



1月25日,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到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开展文艺慰问活动,与乌兰牧骑队员交流互动,并现场撰写春联与书法作品,为乌兰牧骑队员画像。1月26日,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达布希勒特社区养老园区,为老人们送去慰问品,并与市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养老园区老年人艺术队开展联欢互动演出,迎接新春,随后还走进养老园区贫困家庭送去米面粮油与祝福。


同题报道:回到原乡,不忘初心,传承乌兰牧骑精神

http://www.zgwypl.com/show-146-35941-1.html


🔹


第二届民族文艺论坛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举办(点击查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民族文艺理论与民族文艺评论在繁荣发展民族文艺中的重要作用,7月25日-27日,第二届民族文艺论坛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举办。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内蒙古政府参事、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巴特尔,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包银山,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宋生贵,中共锡盟委宣传部副部长包文霞,锡林郭勒盟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常霞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围绕“新时代乌兰牧骑与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分别作了阐述。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专家还深入到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吉思汗文献馆、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贝子庙、额尔敦敖包、宝力根苏木、蒙古长调歌唱家照那斯图旧居等地考察交流,并观看了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和锡林郭勒乌兰牧骑艺术节文艺演出。


🔹


新时代乌兰牧骑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一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述评(点击查看)


(作者:阮持领,笔名元夫,巴彦淖尔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巴彦淖尔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戏剧家协会理事)


2018年盛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联主办第二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开幕之际,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圆满结束。这是一场针对乌兰牧骑、面对年轻乌兰牧骑演员的大比武,是一场积蓄乌兰牧骑后备力量的大练兵,也是全区乌兰牧骑年轻队伍的一次大检阅,更是新时代乌兰牧骑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


各盟市、各支乌兰牧骑做了精心的准备,共征集到来自全区的360余部作品。通过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最后选出113部作品参赛,分为声乐、舞蹈、器乐、组合4个类别。全区43支乌兰牧骑近400名队员齐聚一堂,一展身手。



笔者和几位专家、评委就此次比赛评分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取向做了交流和探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要向乌兰牧骑的演出特点上靠一下,防止唯舞台艺术标准,这是宗旨要求;二要向内蒙古地域、蒙汉民族特色上靠一下,用群众习惯接受的表现思想和生活的艺术语言,避免“非主流意识”创新的遮蔽,这是接地气;三要向大众审美需求上靠一下,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是传得开、留得下。


🔹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立(点击查看)


2017年9月26日,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在京成立。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由78家媒体单位共同发起。联盟在中国文联指导下,依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为日常运行机构。其中有两家媒体来自内蒙古: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单位·《金钥匙》

民族文艺评论的主要阵地



《金钥匙》杂志是内蒙古文联主管主办的全国唯一的蒙古文文艺评论刊物。自从1981年创刊以来,经过几代评论家、编辑人员的努力,成为一个民族文艺评论的主要阵地。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单位·《草原·文艺论坛》


坚守草原文化核心理念 推动文艺评论健康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评论家协会以《草原·文艺论坛》(汉文)为专业文艺评论刊物阵地,开设草原文学与草原艺术研究、探索与争鸣、文化视野、口述与访谈、艺文时评、新人推介等栏目,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评论成果。内蒙古作为首批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22个省区之一,组织实施了“草原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中国文艺评论网选自《文艺报》

作者:巴特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乌兰”是红色的意思,“牧骑”是树枝上的嫩芽,直译为汉语,就是红色的嫩芽,意思是指一支年轻的、小型的红色文化工作队。


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设便宴招待全国巡回演出归来的乌兰牧骑队员时,又从“牧骑”的汉文意义上作了新的解释,他说:“牧骑嘛,我建议要骑马,成为名副其实的‘牧骑’。骑上马,带上帐篷,也挺好。不要进了城市,忘了农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不忘你们的牧场。”从此,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称号又传遍草原。


为鼓舞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方向,毛主席曾5次、周总理曾12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目前,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


🔹


记内蒙古自治区作家艺术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


中国文艺评论网选自《中国艺术报》

作者:美成 蒲波


2018年5月上旬,73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的作家艺术家齐聚城川,回溯红色革命历程。


一次有能量有营养的学习提升

“全区作家艺术家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采风研修班”主要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座谈研讨和采风创作相结合的形式,紧扣弘扬红色革命主题,挖掘红色革命题材,积累创作素材,提高作家艺术家思想理论水平、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以期创作出一批反映红色革命精神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剧、美术等文艺作品。


感受时代体温传承红色基因

情境体验式采风研修中,学员一身蓝灰色的红军装,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老照片”里留下了难忘的身影,在牧民家中留下了文化的印记。大家捧出一颗颗真心,与纪念馆、陈列馆、陵园、战场纪念园里的英雄并肩前行。


身穿军装的学员们


圣地城川日月新,民族团结一家亲。

革命传统振士气,红色精神暖人心。

国际主义放光辉,草原兴旺土变金。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木成林。

——天骏《城川有感》


“我是人民文艺兵,人民文艺为人民”

学员积极参与内蒙古文联安排的丰富多彩的采风实践活动。


为牧民作画


大家一是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重视红色基因和“精神之钙”的价值传导;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主义是“红色主题”、现实题材创作的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时代的体温来表现对美好和价值的追寻,为新时代提供鼓舞人心且可以借鉴、学习、继承、遵循的生命价值观照。


🔹


评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精神关切在基层,扎根生活求创新


作者:李树榕,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4期


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荣获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排名第一的“剧目金奖”,优势在于“精神关切在基层,整台演出有特色”,以及以此成就的三个亮点:


亮点之一,用扎根生活的艺术创新,彰显乌兰牧骑的优势。


亮点之二,面对时代挑战,乌兰牧骑的节目不会落伍。


亮点之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乌兰牧骑的前景就在“两条腿走路”。



🔹


乌兰牧骑,永不落幕的是精神!


选自“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

“连辑、拉苏荣、齐·宝力高、乌兰托嘎、麦丽丝、董倩……今天,他们都在呼和浩特”(点击查看)


为传承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打造内蒙古文化形象,6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乌兰牧骑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知名专家学者就传承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推广乌兰牧骑服务群众的经验、打造内蒙古文化形象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代表金花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孟克吉日嘎拉用蒙汉双语深情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乌兰牧骑的文化意义在于他是在草原上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努力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


为人民放歌是新时代文艺使命,乌兰牧骑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


乌兰牧骑从一支小小的轻骑兵成长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骑兵”,他的精神一直在引领和感悟着草原人民奔向美好生活。

——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委员副主席,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蒙古族导演编剧麦丽丝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编辑:何美 李莎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互动QQ群


延伸阅读·草原上吹来文艺风

第二届民族文艺论坛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成功举办

第二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草原夏风等你来(附征稿函,互动有惊喜)

新时代乌兰牧骑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一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述评


更多民族文艺精彩,看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