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湖论坛|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评协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开幕式现场



9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联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10月14日《中国美术报》第四、五版刊出通栏专题《新时代青年文艺评论再出发》(点击见公号推送:);10月21日《中国艺术报》第六、七版刊出通栏专题《承前启后,青年文艺评论家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特转载推送。


本期推送

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精神


近期推送预告

媒介融合迭代与文艺评论新样态

“融”语境下的文艺发展新生态



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


▲圆桌论坛:”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


主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 饶曙光



  0 1·  




邓添天(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编辑部副主任)


当前戏曲现实题材创作走入了两大误区:一是戏曲现实题材创作囿于对英模人物的歌颂;二是对英模人物的歌颂是通过他们割舍亲情爱情、小家小爱来成全。现实主义精神第一要义是典型性。典型性的塑造,不是原样记录,不是照搬生活,而是经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让人物和事件揭露生活本质。而“割舍亲情爱情、小家小爱”显然不是英模人物的本意,而是他们不得已为之的举动。所以,这种割舍举动即便是真人真事,即便在英雄模范身上发生无数次,也只能视作“个案现象”对待。往往用这种不具备典型性的个案现象去衬托英模人物崇高、卓越的品德,会显得力不从心。而创作是一场艰难的分娩,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与创作对象“恋爱”的结晶。时下对英雄模范的抒写存在种种误读,无非是创作者漠视甚至被动接受创作对象所致。抒写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是自我人生境界的大洗礼、大升华,是借此开掘或是抒发我们人人都具备的理想主义精神。创作者应该首先从思维方式、行为逻辑、“三观”建树等方面积极向英模人物看齐,从发自内心地崇敬、喜爱甚至化身为先进人物做起。



  0 2·  




吴凑春(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并不必然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实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题材问题。即使一部文艺作品取材于现实话题,关注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但不能保证它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题材划分。它要涉及普通大众的基本的东西,比如说人心、人性、人情等。当前文艺界在创作、批评、评奖等方面常常看重一部作品是否属于现实题材而轻视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含量。



  0 3·  




许苗苗(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20年前网络文学初起时,作品大多来自校园、都市等现实生活,但为什么后来玄幻、穿越几乎变成网络文学的代名词呢?这与当时国内通俗读物市场不够充分、作品不够丰富有关。当时大家看的言情、武侠等作品大多来自港台,读者有旺盛阅读需求,却没有相应的选择。所以看来最新鲜的玄幻和穿越受到追捧,文学网站的商业助力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只有这种才叫网文,才受欢迎,其他题材日益萎缩。到2014年中国作协在北戴河举办的网络文学工作交流会召开时,网文面貌已完全以类型小说为主,也正是这个会上提出网络文学要关注现实的说法。后来的五年间,网文的确越来越多以当下现实生活为对象,这不仅仅因为前期对玄幻类题材的需求已得到一定消耗,也是导向之下,作者主动靠近现实,为创作谋求更多资源的结果。


早期写网文的那一批作者已经成长,随着他们社会阅历的增加,有一些成名的“大神”们已经察觉出现实的精彩,不仅考虑写现实网文,而且能够把它写得更好。另外,很多在传统文学界已有一定积累,起码是有创作能力的人也开始涉足网络写作。他们大多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关注点始终是社会现实,现实题材正是他们所擅长的。可以说,近阶段网络文学出现的现实题材增长的新面貌,既是主流引导的成果,也是网文内部结构变化的必然,同时也反映出读者审美趣味的变化。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精神


▲圆桌论坛:”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精神“


主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 罗怀臻



  0 1·  




廖夏璇(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


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必然要求我们用现实的精神去把握现实的问题。但是,当下很多创作的重点并不在于把握和揭示现实问题,而往往跳过深入剖析现实问题的环节,竭尽全力地去“解决”现实问题,试图为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开药方”。比如,“扶贫题材”的戏曲创作,不少创作者的关注点不在于如何客观地剖析导致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而热衷于创造一套“扶贫理论”去指导主人公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舞台上出现了一种概念化、雷同化、公式化的“扶贫套路”。究其根本,在于创作者虽然提出了“扶贫”这一现实问题,却没有以现实的精神和方法去观照现实生活,不能对现实生活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所有经典的或伟大的作品,无一不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同频共振的。不仅如此,它最好还能或多或少地超越所处的时代,引领时代之风潮,告诉人们接下来的路该往哪儿走、该如何走。事实上能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已属不易,要超越时代之束缚更是难上加难,它对创作者的时代感悟力、艺术创造力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0 2·  




高东旭(中娱智库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中娱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就此议题,我从几个细分领域的结合来谈一下:


一是网络音乐。这两年的网络综艺节目带动了嘻哈或者是说唱音乐在年轻人中的火爆,这种类型音乐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和思考,甚至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在音乐部分的现实主义表达在内容题材上的体现。嘻哈或者说唱的内容还存在一些糟粕,政府、行业需要有效引导。


二是网络游戏。传统网络游戏更多是玄幻、武侠甚至科幻、神话的题材,这两年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网络游戏开始重视现实主义题材的一些内容,最广泛的现实应用就是功能游戏。功能游戏主要是能把一些寓教于乐的内容和互动娱乐方式进行结合,主要应用于军事、培训、医疗、应急等场景。


☞点击查看:专题|网络游戏里,我们如何“游于艺”?


三是网络文学。这两年中国很多文学作品在海外走红,背后是中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受到世界瞩目的大环境,海外读者对于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内容产品会更加关注,而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沟通世界的语言体系。著名作家麦家曾指出,一部作品走向世界,首先走入的是人心,以最诚恳的姿态挖掘人类的深度,写人类的故事,而不是猎奇甚至投西方意识形态的喜好,玩弄政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归根到底是讲好中国的故事,故事是中国的,但是人是世界的。



  0 3·  




杨频(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在这个场合讲中国故事、讲现实精神,从书法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我感觉书法艺术更多是一种“被失语”状态,它还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这个时代的现代精神构建中来,不管这几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对于书法,上世纪80年代时有一些探索,现在也有,但是都不够成熟。我认为,今天的书法艺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整体是有些“失语”的,或者说在当代艺术格局中有一点缺位。书法该如何表达它应具有的现代精神,又该如何真切地表达今天丰富多元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这是我作为批评者依然感到困惑的问题。


但我相信中国的文化土壤有一个文脉在涌动,一定会结出硕果,任何束缚也不可能使之消失,任何人为的拔苗助长也不会对它有所帮助。真正的伟大作品、好作品,独立于我们的意志之外。我认为这里有内在的运行规律,这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信心。




▲如上两组述评选自《中国艺术报》2019年10月21日第6-7版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程阳阳

美编:木子



【最近热门】

付酬征稿:近期影评剧评书评乐评约起!

付酬征稿|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邀你讲故事!


【相关阅读】

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致敬70年

西湖论坛|艺术批评有何作用?什么才是好的文艺评论?

西湖论坛|新时代青年文艺评论再出发

西湖论坛征召全国“游侠”论剑,你来吗?

青年的论坛新春的你,快领“西湖论坛”文集福利

西湖论坛|仲呈祥、庞井君、尹鸿、戴锦华与青年文艺评论家面对面

西湖论坛|马也、黄鸣奋、厉震林、范志忠、顾振宇与你面对面


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这里,查看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专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