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代表发言摘登

中国评协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编者按:4月12日,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交流各文艺家协会和各地文联开展文艺评论情况,安排部署加强改进文联系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主持会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文联有关负责同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在京成员以及文艺评论家代表等9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现场


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北京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沈勇等围绕理论学术建设、组织体系建设、阵地建设、具体艺术门类评论工作、新文艺群体工作、青年文艺评论家工作、理论专委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会交流发言。应各地文联、评协以及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求,本号今日开始陆续推送7位发言人的发言要点。




提高评论质量 增强评论效力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艺评论有了新气象、新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我们要继续努力,提高文艺评论质量,增强文艺评论效力。


一、掌握好“历史的”标准

文艺批评首先遇到的就是衡量的标准与尺度问题。对同一部作品,同一个文艺现象,常常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大相径庭,原因就是各自衡量作品的标准不同,使用的尺度不同,甚至站立的立场不同。那么,怎样的标准才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科学的标准?我们知道,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历史的反映,也是人类对未来的想象,说到底,是一种艺术化的“历史”叙事,这就决定了文艺评论离不开历史的标准。文艺反映历史和想象未来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即审美的方式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文艺评论离不开艺术的、美学的标准。所以历史的美学的标准是最能涵盖文艺本质、最能体现艺术规律的科学的标准,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


历史的标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这就是唯物史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历史观,因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开了历史背后的秘密,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把历史学变成了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看似偶然的历史现象实则体现了历史运动的必然性。人们掌握了历史运动的规律,就进入了历史自觉,就能够自觉推动历史进步。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坚持唯物史观就必然会重视文艺的人民性,唯物史观与人民性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就是基于唯物史观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性而说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是因为历史观不仅决定如何认识历史,而且决定如何评判历史,因此,历史观也是一种价值观。


二、掌握好“美学的”标准

美学的标准必须是建立在健康的美学观念上。什么是健康的美学观?应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符合生命规律的、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符合真善美的审美愉悦。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所谓艺术作品,信奉“病娇”美学,流露的是病态观念,一时间“小鲜肉”充斥荧屏,引起人民大众的反感。这种“病娇”美学,显然是人为的刻意制造,意在去除男性的阳刚之美,这违背了生命的自然属性,是不健康的。还有的作品,以丑为美,以假为美,颠覆真善美的传统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丑书丑画盛行,与艺术精神背道而驰。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假艺术之名装饰自己、美化自己,甚至把自己的利益追求“美学化”,形成一些貌似新颖实则背离常识的美学观点,对真正的美学标准形成干扰。美学标准首先是合规律性,符合客观事物运动规律,规律是美;其次才是合目的性,才是个人趣味,而且个人趣味不能与客观规律相悖,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必须坚持健康的、科学的美学标准,判断美丑不能完全以个人利益、个人喜好为依据。


真和善是美的基石。真与善聚合成美,所以,美,天然地具有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生命力,是希望、理想、力量的载体,是公平、正义、良知的花朵,因而是激励人求真向善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所以,“美学的”标准是体现真善美价值的标准,而不是什么病娇假丑美学标准。


三、改进文艺评论的文体文风

长期以来,因为学术格式的规范化,使得一些评论文章越来越“学术化”,走向了学术职称评定所要求的学术化的“论文体”,从话语体系的“学术化”到概念的“抽象化”,不断走向“技术化”。如果说这是文艺评论的“专业化”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并没有真正推动文艺评论的进步。似乎越是大众看不懂,越显得学术高深。高处不胜寒,大众在民间,民间有灼见。民间文艺评论通过网络破茧而出,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接地气,冒热气,这是对文艺评论的一种生活充实。文艺评论不能脱离生活而钻进学术的象牙塔。对生活的直接感受也是判断艺术的一个重要参照。


有些评论文章为学术而学术,洋洋洒洒,概念空转,从内容提要到关键词,从引文注释到参考书目,帽子很大,靴子很高,皮囊很厚,看起来很学术化,实则言不及物,除了冒出一股学术八股的酸腐气之外,空洞无物。文体僵化反映的是思想贫乏。要提高文艺评论质量,就要改进文艺评论的文风和文体。评论未必一定是论文体,也可以是散论、杂感,甚至随笔,轻快活泼,有感而发,比如鲁迅先生的大多文艺评论文章,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放矢,犀利而准确。文艺评论贵在实事求是,言之有物,深入浅出,以理服人。


总之,要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首先要把握好批评的标准和尺度,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其次要改进文体文风,使评论更接近作品,更接近大众,更适应互联网传播,以提高文艺评论褒贬甄别功能,增强效力。




发挥首都人才优势 做好文艺评论工作

陈宁

北京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近年来,北京市文联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联组织改革,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文艺评论工作成果。


一、积极推进首都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的多次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文艺评论在文艺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我们对文艺评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北京市推动改革的根本遵循。


1、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北京评协由社团向群团升级。结合文联深化改革,明确提出“强化文艺评论职能”,让文艺评论正式“入列”,平等享有文艺资源,得到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大力支持。去年1月,群团北京评协揭牌成立。今年1月,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领导班子,建立起统筹全市文艺评论发展的工作机制。


2、聚焦解决问题,建立文艺评论的有效机制。从完善机制入手,解决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一是建立文艺评论与文艺活动的联动机制。各协会紧密结合创作、展演、赛事,开展作品研讨、现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二是建立评协与其他协会的联动机制。评协主席团成员覆盖12个门类,与各协会形成评论专家和评论活动的联动,增强评论的有效性。


△组织出版“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


3、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建设。加强网络文艺评论顶层设计。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成立“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吸纳知名网络文艺研究专家进入北京评协主席团。北京作协在全国较早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北京评协积极吸收网络文艺评论人才成为会员和理事,壮大网络文艺研究队伍。


4、推动基层文艺评论发展。加强对基层文艺的专业性和思想性引领。探索在东城、海淀等区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各区开展鲜活、接地气的基层文艺评论。鼓励青年文艺评论家在朝阳皮村等文艺群落,为基层创作者开展文艺评论志愿服务,推动文艺评论触角向基层延伸。


二、有效发动首都高校文艺评论力量


北京文艺评论资源丰富,32所高校设有文艺类相关院系,文艺评论领域教师近3000名,“学院派”评论是北京文艺评论的重要力量。


1、完善文艺评论阵地,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今年1月,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首批与22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签署联盟行动计划,致力打造北京文艺评论界理论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行业引导平台。


△相关单位领导共同为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揭牌


2、凝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高水平的文艺评论队伍。北京评协14名主席团成员,覆盖各艺术门类。其中二级教授3人、长江学者3人,荣获国家级最高文艺奖项近20人次,代表了首都文艺评论界的领军水平。首批会员520名,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占比61.5%,博士学历、高级职称会员占比均过半,会员队伍展现出良好专业素养。


3、调动高校力量开展活动,提升文艺评论行业影响力。经过摸底调研,提出并推进一系列整合高校资源的措施。搭建文艺评论课题申报平台。建立文艺行业跟踪研究机制,编写出版“北京文艺发展白皮书”。建立文艺评论现场观摩机制,推动文艺评论前置介入创作。建立签约评论家队伍。推进文艺评论学科化建设,研发文艺评论系列课程。


三、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体会


1、党的领导是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北京市委充分认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北京评协由社团升级到群团,从根本上破解了文艺评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文艺评论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2、文艺评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改革创新方面应走在前列。我们通过机制创新打基础、通过人才创新作保障、通过路径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改进文艺评论的措施是初步的,但成效是显著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也是可期的。


3、必须坚持把“做人的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我们把服务文艺创作者和文艺评论家的共同需求,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文艺评论前置介入创作过程,使评论不再充当创作的“事后诸葛”,而是成为提升创作水平的重要力量,紧紧凝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




新格局·新阐释·新影响·新空间·新机制

——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工作主要做法和体会

康伟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近年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要求、按照中国文联党组的新部署、紧扣文艺事业的新实践、适应媒体发展的新生态,《中国艺术报》文艺评论工作呈现5个方面新特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出新阐释。将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同时以专业的文艺评论进行学理阐释。以近一年为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组织刊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篇章》等重点文章;围绕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六周年,与中国评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推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笔谈”专栏,刊出数十篇文章,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理论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致贺信一周年,发表社论《守正创新 砥砺前行》;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设专栏,刊发《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等重点评论;推出“文艺观察”专栏,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合作,连续刊发一系列以小切口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评论。



△“文艺观察”专栏


二、强化系统思维,构建文艺评论传播平台新格局。《中国艺术报》将文艺评论作为内容生产的核心和塑造报社品质的灵魂,优化文艺评论栏目、版面。《中国艺术报》纸媒形成“文艺评论”“时评”“百家论艺”“网络文艺评论”为核心的四大文艺评论版面,中国新闻名专栏“艺苑走笔”为核心的文艺评论专栏。所有版面都结合自身定位开设评论专栏。大力开展文艺评论新媒体传播。


三、紧扣文艺热点,提升主流文艺评论新影响。着力追求具有专业度、在场感、及物性的文艺评论,不断提升主流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比如,针对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推出“党领导的百年文艺实践笔谈”,梳理阐释百年来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验;针对抗疫文艺创作,在疫情最严重时即推出《抗疫歌曲,既要铺天盖地,也要顶天立地》《抗疫诗歌的伦理姿态和审美向度》《抗疫文艺的时度效》等综合评论以及系列抗疫文艺作品评论,对文艺工作者的担当进行褒扬,对问题进行提醒;针对电视剧《山海情》《装台》《觉醒年代》等重点文艺作品,组织系列评论文章,形成主流评论声势;针对抗战雷剧《雷霆战将》下架和互联网语境下的圈层化等现象,推出“艺见”专题版面,与中国评协合作,组约优质评论进行深度辨析,实现价值引领。


△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见”专栏

http://www.zgwypl.com/xh/pljyxinxin/yj/


四、推进融合发展,开拓主流文艺评论传播新空间。《中国艺术报》拥有微博、微信、客户端、强国号、新华号、头条号、央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2020年,各平台新媒体总浏览量2.9亿。在新媒体内容生产中,将主流文艺评论作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打造。以一年来浏览量过百万的评论为例,王一川《艺术媒体创新带给抗疫期的精神激励》浏览量194万;《〈觉醒年代〉:启蒙精神与历史逻辑的诗意表达》浏览量151万;《电影表演:新中国的“国家相册”和文化记忆》浏览量148万;《熊出没·狂野大陆:一次快乐的“浅尝辄止”》浏览量137万;《追求叙事与技术的真正合体》浏览量130万;《主旋律创作如何抵达年轻观众?》浏览量115万。一年来,各平台10万+的文艺评论46篇。100万+、10万+浏览量,使主流价值观和学术专业性得到极大彰显,有效实现文艺评论引领作用。


五、调动积极因素,探索文艺评论工作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制定《中国艺术报社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报社文艺评论将重点在进一步优化纸媒文艺评论平台架构和内容生产,持续建设具有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积极探索生产视频类文艺评论产品等10个方面着力。



·END·

签发:徐粤春

审核:胡一峰

【相关阅读】

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全国文艺评论工作会暨中国评协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赣州召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成立

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在江西赣州举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吹响文艺评论集结号

新生代文艺批评的“缺席”与“在场”/傅道彬

互联网催生文艺评论表达与传播创新/李明泉


新媒体两组,长按识别关注▼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网




点“阅读原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官网欢迎您~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