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纵横谈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连续出版十周年啦!从《201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到《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您读过其中哪些?“中国文艺评论”公号继评论家戴清老师文章后(点击查看),选编来自文联、高校的四位作者、读者的微评,分别从报告纵览、曲艺、杂技、文艺评论的角度回眸《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以飨读者。
01
同频共振新时代 细琢精耕白皮书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回眸
卫洪
2012年,首部艺术报告《201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撰工作全面启动,2013年春正式出版。该书成为中国首部全面、系统、集中展示中国艺术年度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文本,填补行业空白。从此,中国文联人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连续十年成功编撰出版年度《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十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是新时代文艺思想的实践纪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我国文化工作和文艺事业呈现出蓬勃奋进的崭新气象,大力开展现实题材和主题性创作。《报告》应时而生、循势而进,全面展现新时代文艺思想的理论光芒,具有十分特别而重要的价值。
十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是新时代文艺战线的奋进画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滋润着广大文艺家的心田,鼓舞着各级文艺工作者的信心,激发了全国文艺界的豪情斗志。迎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中华文艺百花园中绽放一朵朵新鲜的花朵。翻看《报告》,艺术家们的身影历历在目,文艺前行的印迹栩栩如生,一幅幅波澜壮阔、生动鲜活的文艺画卷展现眼前。
十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是新时代文艺成果的展示平台。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艺百花园中佳作频现,精品迭出,品味《报告》,梅花吐蕊、金鸡报晓、金钟悠扬、画展摘金、牡丹娇艳、荷花芬芳、山花烂漫、金像闪耀、兰亭飘香、金菊飞扬、金鹰翱翔,更有啄木声声,巡园护航……一件件经典作品,一段段闪光时刻,群星荟萃,摇曳多姿,滋心沁脾。
十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观察窗口。《报告》通过自身架构的特定设计和不断优化,跳出文艺谈文艺,跨出艺苑看艺苑,呈现鲜明的开放式特征。重大文艺政策、典型文艺现象、重要文艺活动、热点文艺事件、大众文艺话题均是关注对象,每年《报告》承担了多个角色,描绘了一幅年度中国文艺事业整体发展状况的“全景图”,提供了一部权威的文艺工作“参考书”,打造了一座丰富的艺术“数据资料库”。
十年磨剑,玉汝于成。《报告》与时代同频共振,内容形式均能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已经成为中国文联的重大出版项目和重要品牌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报告》十周年之际,特赋诗一首:
江山胜境喜清嘉,艺苑芬芳气自华。
刀下核舟歌窈窕,笔端战马舞琵琶。
传承文脉古今后,陶冶心灵你我他。
长卷绵延昭日月,十年肝胆可堪夸。
祝愿这株不断丰满、渐次葱茏的文艺之树永葆青春活力,屹立挺拔,成为新时代文艺繁荣的消息树和指向标。
*作者:卫洪,中国评协会员、理事,重庆市文联文艺工作部主任,重庆市评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
02
十年一鉴
阿蒙
对于《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0年前,它成为摆在我案头随时查阅的工具书,我是如饥似渴的读者;5年前,我成为《报告》一书里曲艺分报告的主要撰稿者之一和统稿人,充满为曲艺艺术“修史立传”的热情和奔劲,可以说,默默见证了它十年艰辛探索之路。
十年的曲艺分报告记述了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曲艺学科建设艰苦卓绝的跋涉史:从2013年与辽宁科技大学达成首批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编写意向,动态调研全国范围开设曲艺专业方向大中专院校和研究机构情况,设立首个曲艺艺术研究基金,连续7年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发出倡议书,众多专家、学者、曲艺家大力鼓与呼,2020年12本教材全部付梓,2022年曲艺正式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几代人建立曲艺学科的梦想终得实现。在十年的曲艺分报告中,我看到了锲而不舍后的云开月明。
十年报告也展现了民营曲艺小剧场经受市场考验和洗礼史。2008年前后应该是曲艺小剧场的热潮期,而到了2015年左右,大浪淘沙,市场萎缩,行业进入洗牌期。再到2020年起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新问题,遭遇寒冬。而这个十年间,曲艺非遗传承保护持续深入,国潮热让传统文化再流行。在曲艺分报告中,我看到了坚守终迎春暖花开。
十年曲艺分报告中,曲艺人对曲艺剧等艺术创新实践变得更加宽容和务实了。从一些业内人士痛陈其“自身认知的知识不足与创新发展的误入歧途,是对曲艺的基本理论与艺术观念普遍存在糊涂认识与思想迷误的错讹所致”的一棒子打死,到对新形势下曲艺本体有所弱化的担忧和疑虑,到“如果立足对曲艺艺术本体特征的深入挖掘,而不流于表面化的技巧,将其作为曲艺发展的方向之一,这样的创新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再到“沉浸式曲艺、相声剧、情景剧、曲艺剧、曲艺音乐剧等‘不纯粹’的曲艺,成为年轻一代曲艺演员更为热衷的创新”的肯定,曲艺人守正创新、开拓视野。这十年间,艺术门类互融互通,表现形式交叉融。在曲艺分报告中,我看到了创新中的豁然洞开。
未来的十年,充盈的美好生活将推动文艺走向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中国曲艺家协会供图:第九届少儿曲艺展演
03
标识中国艺术事业前行的节点和轨迹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十周年
任娟
新时代塑造着我们的共同记忆。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经历着深刻变革的国度里,艺术作为非常敏感又特殊的行业,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特定的文化气。一本本年度《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标识出中国艺术事业十年前行的节点和轨迹。
《中国杂技艺术发展报告》关注当下,贴近时代、贴近创作实践、贴近杂技发展动态,无论是进行年度杂技创新与新作的梳理,盘点杂技活动与交流成果,或是剖析突破性的杂技现象与思潮,还是针对当前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论述,研判杂技发展趋势以及提供相应对策建议,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导向性和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笔者个人而言,比较喜欢言之有物、例证充分、吐纳顺畅、笔意横流的文风,追求史料与史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反感“中药房里把秤的药剂师”式的作者:几钱引文、几钱议论、一撮例证,兑入某些联想,最后点下题完成;反感脱离文艺创作实际,在封闭的理论中自我演绎、自圆其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悬空阐释”倾向。因此,笔者在《中国杂技艺术发展报告》统稿过程中会刻意避免这些问题,总课题组对作者个性、风格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和理解。特致谢忱!
△中国杂技家协会供图:2019年9月16日,红色题材杂技剧《战上海》拉开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帷幕
笔者认为《中国杂技艺术发展报告》未来还有两点可改进。其一,报告的内在逻辑性可继续深入,使内容材料之间产生递进关系,像齿轮紧密地咬合。其二,报告应更好地发挥批判性职能,充分展现杂技业界的复杂性以及现实矛盾双方的合理性。
新时代的前十年,中国杂技创作实践火热、成果颇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广阔、从容自信,反映出杂技人在传承中创新、在突破中发展的文化品格和创新精神。不断关注杂技事业发展实践,关注当下我国杂技的创作问题、事业与产业发展问题,发出专业性的、学理性的、建设性的声音,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局面,以杂技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回答现实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杂技理论评论的责任,也是来自《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鞭策与激励。
*作者:任娟,中国杂技家协会理论研究处三级调研员
04
艺成之史,诚意十载
李晶
2022年,年度《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连续出版十载,硕果累累。2012年《报告》诞生,以述评总结的方式系统总结每年诸艺术门类发展的情况,体现艺术学在中国当代学科体系战略位置提升后的创新举措。2014年《报告》新增“文艺评论”分报告,注重从评论或批评的角度把握中国艺术现象,并通过提升理论化水平,把握和思考未来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艺术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全民化、动态化等新的特征元素,这些实践领域成果亟待理论的概括提炼,以此明晰新时代中国艺术界的现象、热点和精神;《报告》在逐年累积的基础上,愈来愈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学术的精度,以此为理论动力反馈艺术创作,激励、褒贬或帮扶艺术实践朝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应的作品质量迈进。
作为时代艺术的洞察,《报告》与人的生存处境紧密关联。近年“抗疫”艺术或者其他在防疫期间创作、展示、传播的艺术,不孤芳自赏,而是与人类命运与共的时代记录。文艺评论家们担当大任,从专业角度引导创作,引导民众理解作品的主旨内涵、美学意义和社会价值。这种集中的、高水准的、影响面广的评论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中并不常见,尤其是新媒体时代,艺术分赏局面横亘,出现这种集中讨论关乎所有人的生命意义和战胜灾难精神价值的艺术实践与评论意见互动的局面,让人备受鼓舞。
进入新时代,文艺评论更为突出中国精神,注重中华美学意蕴。《报告》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在艺术领域辩证兼收,阐释了中国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读者通读《报告》,能明显感受到全书总论和各艺术门类分报告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坚持和运用,朝着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方向迈进。
十载岁月,诚心而论。回望十年《报告》,饱含鲜明实践性意义和时代气质,敢于直面问题和症状,自觉践行“批评精神”,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强调中国艺术品性。下一个十年,伴随新时代和中国艺术的新发展,《报告》必将收获更多硕果,更好助力实现中国文艺事业新辉煌!
*作者:李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杨静媛 王璐
【相关阅读】
◎镌刻新时代的艺术年轮——为《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十周年记/戴清
◎捧读《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展望2020中国艺术前沿
新媒体三组,长按识别关注▼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网
“艺评中国”新华号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专题~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