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2016-03-19 吴国盛 原创 首发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田松   董洁林   主编
科学 ● 历史 ● 文化 ● 人类



▲ 吴国盛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微信公众号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吴国盛导读

哈佛大学博物馆比较多,与科学有关的博物馆有两个: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简称CHSI)、哈佛自然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History)。它们与哈佛闪米特博物馆(Harvard Semitic Museum)和皮博迪考古与人种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f Archeology and Ethnology)四个博物馆一起共同组成哈佛科学文化博物馆(Harvard Museums of Science and Culture)。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由哈佛科学史系负责管理,与科学史学科密切相关,我也最为关注,因为我希望北大有朝一日也能够建立自己的科学博物馆。




◆  ◆  ◆  ◆  ◆  


▲ 哈佛科学仪器历史陈列室所在的哈佛科学中心,许多理科院系在这里办公。哈佛科学史系办公地点在三楼。

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创建于1949年,收藏了自1400年以来超过两万件科学仪器。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数据库,人们可以通过网上查找他们感兴趣的藏品,也可以登记预约实地参观、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收藏馆的藏品公开展出场所有两个,一个是普特南陈列馆(Putnam Gallery),另一个是特别展品陈列馆(Special ExhibitionsGallery)。普特南陈列馆位于哈佛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的一层,目前正在展出的主题是“时间、生命与物质:科学在剑桥”。特别展品陈列馆实际上是临时展陈,在科学中心的二层,目前正在展出“知识的身体:解剖学史”(展出时间2014年3月6日至12月5日)。


▲ 特展内部不让照相,只能照一个门面。


▲ 普特南陈列馆可以照相(但不能闪光)

普特南陈列馆展品


▲ 普特南陈列馆内有女孩值班,我问了一下,她是哈佛科学史系的研究生。看来我们将来要办北大科学博物馆的话,也可以让我们的研究生来做实习生。

“科学在剑桥”展陈室通过历史物件再现了麻省剑桥的科学史。自1636年哈佛大学成立开始,这里就是科学教育和研究的中心。1672年,康涅迪格的总督约翰·温斯洛普送给哈佛大学一个望远镜,这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件科学仪器。哈佛的教员用它观测了1680年的彗星。牛顿在他的《原理》里提到了哈佛导师托马斯·布里托(Thomas Brattle)的观察结果。在本展区,你可以看到计时仪器、数学和天文学的仪器、勘探与航海的仪器、博物学与生物学的仪器、心理学与生理学的仪器、物理学与医学的仪器。


▲ “时间、生命与物质——科学在剑桥”展区总序


▲ 这个大柜子里陈列的都是天文仪器,与时间测量有关。


▲ 古老的星盘。1636年创办哈佛大学时,创办者想按照他们熟知的英格兰的大学模式来办学,因此课程中包含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那时的相关教具肯定是按照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设计的。直到17世纪中叶,教授们才引入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笛卡尔的新观念。


▲ 黄铜日晷,带有铅垂,便于确定水平面。


▲ 太阳系仪,制作于1776-1786年间,1788年由一家博彩基金买给哈佛。旁边镶嵌的是牛顿、弗兰克林等人的金属人像。


▲ 两台抽气机反映了制造者的不同趣味和风格。左边这台产自约1746年的法国巴黎,带飞轮,而且装备了马格德堡半球。右边这台产自1804年的伦敦。最右边(最远处)是一个幻灯机,是麻省本地出产的,不迟于1765年,做工比较粗糙,用本地的鲸鱼油点亮。


▲ 太阳系仪


▲ 带手柄的太阳系仪,转动手柄可以演示太阳系诸行星的运行。


▲ 巨型起电机


▲ 小型起电机


▲ 避雷针模型。1768年闪电击毁了哈佛的一幢建筑,之后哈佛所有的建筑都装上了避雷针。


▲ 蒸汽火车头模型。


▲ 望远镜。1764年哈佛让弗兰克林帮助造一批新的科学仪器以替代补充在火灾中丧失的旧仪器。弗兰克林到伦敦采购了一批。这架望远镜就是他经手采购的。


▲ 子午仪(1846年于伦敦制造)。借此子午仪,哈佛天文台1859年将剑桥作为西半球的参考点。


▲ 各种各样的望远镜


▲ 眼睛模型及其它光学仪器


▲ 耳朵模型及其它声学仪器


▲ 回旋加速器的终端计算机


▲ David P. Wheatland(1898-1993)肖像。他是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的奠基人。从1920年代开始,他就有意识的收藏科学仪器,直到1949年收藏馆成立。他担任了首任馆长(只拿年薪1美元),直到1964年成为名誉馆长。官网说,收藏馆百分之九十五的藏品都经过了Wheatland先生的手,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收藏馆。的确,如果没有特别的眼光和眼界,科学遗产就会轻而易举的丢失。近30年,中国的科学研究硬件加速进入现代化,传统的仪器设备如果不加保护,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北大建立自己的科学博物馆,收藏北大历史上的实验仪器和理科教学教具,迫在眉捷。

普特南陈列馆面积太小,容不下多少东西。许多新整理出来的科技史实物不得不放在其它地方,其中一个地方就是科学中心三楼的科学史系的小门厅。这里陈列了许多哈佛历史上的显微镜藏品。

哈佛科学史系小门厅的展品


▲ 这些都是阿加西(Louis Agassiz, 1807-1873)使用过的显微镜部件。阿加西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1847年之后成为哈佛大学教授。


▲ 显微镜用薄片的切片机


▲ 从近代早期到1971年,哈佛大学师生们使用过的各种各样的显微镜。


▲ 各种带灯光的显微镜


▲ 光学实验台


▲ 组合显微镜(1954-1960年间使用)

哈佛科学中心一楼大堂后面走廊的展品

另一处展品在科学中心一楼大堂后面的走廊。那里陈列了美州最早的可编程的计算机“哈佛马克1号”(Mark 1),是由哈佛大学毕业生Howard Aiken(1900-1973)于1937年设计,1944年由IBM公司完成制作的。1944-1959年间投入使用。这里残存的只有原始机器的一半长。


▲ 哈佛马克1号计算机

北京大学的历史过去经常被过分强调成革命史、学生运动史。最近几十年,人文学术史得到了强调,未名湖畔白发先生和长发女生的故事被大力弘扬,以致于许多中国人以为北大是一所文科大学。北大的理科史默默无闻,这是我们身在北大的科学史家的失职。北大的理科形象应该向公众恢复。建立北大科学博物馆应该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


责任编辑  凌小编 

本文来自科学的历程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科学 ● 历史 ● 文化 ● 人类
今天,我们关注人类自身!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ID: kexuedelicheng
合作、投稿、授权事宜请联系邮箱

 kexuedelichen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