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丨张垚、左勇:论西周金文中的墉氏家族
//
论西周金文中的墉氏家族*
张垚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左勇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西周金文中的
关键词:
一、“
《说文》中“
二、“
三、西周时期
这样来看,目前可见的西周时期
表1 李学勤先生所列西周时期郭氏家族世系[52]
表2 单氏家族与周王室对应关系表
可见,单氏家族自单公起的第四世惠仲盠父、第五世零伯活跃于穆恭之交,与师
最后要讨论的是
表3 墉氏家族世系表[59]
小结
从文字学角度可以看到,“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蒙刘源老师和辛悦师姐、宋专专等同学的批评指正,又蒙匿名评审专家的诸多教示,谨致谢忱!
注 释
*本文写作得到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立项项目”周代师类群体研究”(2023-KYYWF-1595)资助。
[1] 吴镇烽、雒忠如:《陕西省扶风县强家村出土的铜器》,《文物》1975年第8期。
[2] 黄盛璋:《扶风强家村新出西周铜器群与相关史实之研究》,《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西安:人文杂志编辑部,1984年。
[3] 李学勤:《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周原庄白、强家两处青铜器窖藏的综合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1期;王慎行:《师
[4] 李学勤:《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10页。
[6]《说文解字》,第288页。
[7] 张政烺:《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第115页。
[8] 郭沫若:《殷契粹编》,《郭沫若全集·考古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529-530页。原文称“五年琱生簋”为“召伯虎簋”。
[9] 于省吾:《双剑誃殷契骈枝》,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37页。
[10] 孙诒让著,戴家祥校点:《名原(下)》,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第4页。
[11] 王国维:《观堂古金文考释·毛公鼎铭文考释》,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石印本。
[12] 裘锡圭:《说“仆庸”》,《裘锡圭学术文集·古代历史、思想、民俗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9页。
[13] 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豐、鞀》,《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第67页。此文称“庸”从庚从用,“庸”字早期字形为从庚从同。
[14] 朱凤瀚:《作册般鼋探析》,《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第8页。
[15] 李凯:《出土文献与商周文明初探》,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第139页。
[16] 顾野王撰,陈彭年修:《重修玉篇》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 朱德熙:《古文字考释四篇》,《古文字研究》第8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0页。
[18] 曾宪通:《“亯”及相关诸字考辨》,《古文字研究》第22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73页。
[19] 清代段玉裁云:“此云古文墉者,盖古读如庸,秦以后读如郭。”由前引朱德熙先生论证可知,从“
[20] 除下述所列铜器,
[21] 于省吾先生释为“芥”,见于《甲骨文字释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404-405页;唐兰先生释为“
[22] 马承源先生认为读为“爰”,无实义。见《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36页。
[23] 裘锡圭先生释为“任”,义为“从事”。见于《说“
[24] 裘锡圭先生释为“范围”,义为“遵循”“法则”,见于裘锡圭《说“
[25] 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39页。
[26]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95页。
[27]《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〇,台北:艺文印书馆,2001年影印本。
[28] 孔晁注:《逸周书》卷七,四部丛刊景明嘉靖二十二年本。
[29] 见史言:《扶风庄白大队出土的一批西周铜器》,《文物》1972年第6期。
[30] 根据目前的金文材料来看,“大师”一称暂未发现明确的世袭现象,笔者另有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31] 马军霞:《虢国综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第49页。
[32] 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423-425页。韩巍:《周原强家西周铜器世系问题辨析》,《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3期,第70-78页。
[33] 陈昭容:《周代妇女在祭祀中的地位——青铜器铭文中的性别、身份与角色研究(之一)》,收入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34] 耿超:《浅议姬寏母豆与师
[35] 关于师
[36] 高婧聪:《师
[37] 刘雨:《两周曹国铜器考》,《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
[38] 李学勤:《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01页。
[39] 吴其昌:《金文世族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40] 刘雨先生认为“皇祖太公”对应《史记·曹世家》所载的“太伯脾”,“仲臤”对应太伯脾之子“仲君平”,“省公”对应仲君平之子“宫公”,“孝公”对应宫公之子“孝伯”,《史记》“孝公”之后遗漏一代,也即铭文所称的“静公”,再下一代为“夷伯”。此外,铭文中提到的“墉公”“封公”两世也为《史记》所遗漏。见刘雨:《两周曹国铜器考》,《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
[41]《毛诗正义》卷一九,台北:艺文印书馆,2001年影印本。
[42] 雒有仓先生曾指出,“在殷遗民铜器上,也有‘族徽’与当时使用的族名不一致的情况,典型如微氏家族铜器族徽
[43]
[44] 李学勤:《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01页。
[45] 吕大临:《考古图》卷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6] 吴镇烽先生将师
[47] 强家村同窖藏出土的即簋,作器者应为师臾之父,为虢氏家族成员,恒簋的器主恒所属家族不明。此前有学者将师望器的器主师望归入强家村器主家族世系,但仅通过谥号“
[48] 王慎行:《师
[49] 黄盛璋:《扶风强家村新出西周铜器群与相关史实之研究》,《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
[50]于豪亮:《陕西扶风县强家村出土虢季家族铭文考释》,收入《于豪亮学术文存》,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13页。本文引于豪亮先生观点均出自此文。
[51] 陈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364页。
[52] 李学勤:《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01页。
[53] 齐太公之生卒年无可考证,传世文献对其事迹的记载也相互抵牾,但目前来看尚无文献称太公归周在武王及其后。齐太公之卒年文献中最晚的记录称康王六年,见于《竹书纪年》,但古今多有学者质疑此说,可参见梁玉绳、顾颉刚等先生的讨论。
[54] 张亚初、刘雨两位先生于《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提出伯大师与仲大师为正副职之别,但师
[55]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岐山县孔头沟遗址西周墓葬M10的发掘》,《考古》2021年第9期,第42页。
[56] 如臤尊(《铭图》11807-11808)铭文中提到仲
[57]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上册,第137页。
[58]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43页。
[59] 刘启益:《西周纪年》,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54页。
[60] 此表格中括号内表示可能为同一人,虚线表示推测。
原载《出土文献》2024年第1期,引用请据原文。
编辑丨李举创
审核丨田硕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出土文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