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出求职误区:没和木匠聊过天,就别说不想当木匠

2016-10-28 科研圈

撰文  Uri Bram

翻译  代宇辉

审校  赵维杰


面临毕业的你或许正在试图回答这个可怕的问题:接下来做什么?无论你的专业是宽口径还是非常的专业化,你面前可选的方向都还十分广阔。面对这一重大抉择,你必须首先保证,自己已经获取了充足的信息。


你也许想要成为高校教师,而作为一名高年级学生,你恰巧可以在身边找到各个专业方向的教授。在办公时间,你出现在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面前,试图向她寻求所有问题的答案:她觉得自己这份工作怎们样?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她会建议你跟随她的脚步,从事同样的职业吗?



Photograph by Kate / Flickr


乍一看,向从事某一职业的前辈求教应当是了解这一职业的直接方式,然而事实上,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将你引向错误的方向。因为在那些成功者的背后,还存在着一大批想要成为教授,却最终没能如愿,或者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职业的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挣扎着度过了7年的研究生阶段,却在毕业时发现,每一个可以申请的教职背后都有20个优秀的竞争者。对于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这些人会有非常不同的看法。然而你不太可能会去咨询他们的意见。


这一现象被统计学家称为“选择偏倚”:把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的特点当做整体的特点。如果除了在奥运会上获得橄榄球比赛冠军的斐济人之外,你从未接触过其他斐济人,你就会对自己说:“喔,斐济的每个人都是运动员啊!”这就是很明显的“选择偏倚”,斐济橄榄球队队员并不是斐济国民的随机样本。当你询问你的医生朋友报考医学院是否值得的时候,这一问题同样存在。很多时候,那些成为医生的人不能代表曾经想要从医而最终从事其他工作的人。


不幸的是,职业选择中的选择偏倚问题不会消失。“大部分时候,我们会从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那里了解他们对不同职业的看法,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观点。” 华威大学商学院的博士生 Jess Whittlestone 说,她的研究方向正是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偏见问题。“这意味着被我们纳入考虑范围的工作受到了限制——如果你从来没有认识过一个木匠,你就不可能去考虑成为一名木匠。


Whittlestone 表示,由于我们所有人都会被身边人的选择所影响,“在选择职业这件事情上,各种偏见或者成见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以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说,“在很少有女性就职于软件公司的情况下,很多女性就不会将程序员作为她们的备选职业,而这会导致从事这一职业的女性进一步减少。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女性不喜欢或者不擅长这一工作的任何证据。”


选择偏倚不是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唯一问题。心理学家 Peter Wason 提出了“确认偏见”的概念:人们倾向于关注那些他们已经确信的假定,不断为此寻找证据,而不去尝试被忽略的其他可能。例如,如果我在孩童时期作出决定,相信自己只喜欢吃红色的水果。那么,我在一生中都会愉快地去享受草莓,西瓜,樱桃。并且每次都会告诉自己:“没错,我就是喜欢吃红色的水果”。但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如果我去尝试品尝菠萝,梨和蓝莓,我就很可能会发现,那些非红色的水果也是同样美味的。


类似的,如果我在一开始就告诉自己,我绝对不会从事办公室工作,我讨厌和数字打交道,或者我仅仅想在纽约工作,类似的问题也同样会发生。尽管按照上述预想进行职业选择,我也可能会顺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如果主动尝试反驳自己的教条,我将可能遇到惊喜。


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测试那些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消极假定呢?“作为一名 HR,我认为去找一份自己可能不会喜欢的工作,然后在六个月后离开并不是什么好事。”职位搜索引擎 Indeed.com 的人力资源部高级副总裁 Paul Wolfe 说,“但是我确实认为应该去测试那些消极假定。”他认为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是“和从事你认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取得联系。我认为自己不会去做会计,但是我可以和一位会计接触,以此来检验‘我不喜欢这项工作’的假定。


数学作家 Kalid Azad 建议,如果你还在高中或者本科阶段,或许可以通过广撒网的方式,通过在各种新奇领域进行实习或是职业跟踪(work-shadowing,指跟随一名不同领域的员工,近距离跟踪了解这一职业的实习性活动)来清除这些认识的死角。


他解释道,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陷入“双曲贴现”模式,过度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回报。“我可以选择花费一周的时间来跟踪一位教授的工作,了解这项职业的真实情况。然而此时此刻,我却更想去旅行。” Azad 说,“ 为了一次旅行,我就这样放弃了可以提高我在未来20年中生活质量的重要信息!根据双曲贴现模式,未来20年的价值在即时享乐面前一文不值,它不值得我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观察一位教授的工作——而且,不管怎么说, 20年后的问题应该由未来的我解决。


或许,我们应该为了摆脱双曲贴现模式,而自觉地对各种可能性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然而这样做同样存在风险,面对更多的选择,我们可能会难以作出抉择。如何在两个极端之间取得平衡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然而无论如何,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多留意一些常见的陷阱,至少可以使你不会过于盲目自信,并时刻明白,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无论你最终选择了什么工作,这种细致入微的思考一定值得你自己(以及你所咨询的那位教授)感到自豪。


原文链接:

http://nautil.us/blog/dont-fall-prey-to-selection-bias-in-your-career-choice


阅读更多

▽ 故事

· “大龄女星”偏爱的冷冻卵子技术,真的安全又有效吗?

· 张锋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编辑基因组的下一代领袖

· 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猫,以及它令人意外的残忍隐喻

· 殖民外星球,解码基因组:二十一世纪两大科学狂人的不羁人生

论文推荐

· 为何鸟类高速扎入水中却安然无恙? | PNAS 论文推荐

· 用 CRISPR 技术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论文推荐

· 中科大团队实现量子计算的时间最优控制 | Phys. Rev. Lett.  论文推荐

▽ 中文摘要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14 OCT 2016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13 OCT 2016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