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独危害健康,从每一个细胞开始

2017-02-15 科研圈

图片来源:Kit8.net / Shutterstock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心理学家们往往用这样一句习语来总结我们这个物种为何如此成功。互相陪伴使人类生存下来,但是它的孪生兄弟——孤独,却在危害我们。孤独远不止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它还会对细胞造成巨大伤害的生理“创伤”。


撰文  Brian Resnick

翻译  王可

审校  张士超

 

孤独和高血压、心脏疾病都有关——真的是令人“心痛”。2015年发表于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一篇荟萃分析(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 Meta-Analytic Review)总结了70个相关研究后认为,孤独将死亡率提高了26%。(相比之下,抑郁和焦虑将死亡率提高了21%。)

 

研究人员们试图从细胞层面上去理解孤独到底如何引发疾病。他们发现孤独远不止是一种心理上的痛苦——它还会对细胞造成巨大伤害的生理“创伤”。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基因研究人员 Steve Cole 说:“社交孤立是最强的社会风险因素,远超其他因素。”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 John Cacioppo 与 Cole 在有关孤独的研究中有着密切合作,换他来说是:“孤独所造成的伤害级别是令人震惊的。”

 

孤独如何导致我们患病?超过四成65岁以上老人声称时而感到孤独意味着什么?这幅 GIF 图显示了美国从上世纪到2060年的时间里如何逐渐走向老年社会。它展现的不仅是老年群体的上涨浪潮,还有婴儿潮一代年逾七旬时,伴随孤独而来的心碎浪潮。


 

孤独的生理影响

 

2007年,Cole 和他在 UCLA 的研究团队在一项只有14个受试者的小规模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突破。他们发现,经历了长期孤独的人体内的细胞看起来和正常细胞不同

 

更具体来说,人的白细胞的状态似乎会遭受长期孤独的影响而进入一个“恐惧”的状态。Cole 和他的同事们观察到了在孤独及非孤独受试者中主要的两种基因差异。

 

1)编码人体炎症反应的基因激活程度超过非孤独受试者——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炎症反应在遭遇急性损伤时是十分有用的,但如果你的炎症一直持续,它就会成为慢性疾病的温床,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转移性肿瘤等等,”他说,“为什么孤独会提升得这些病的风险?这项结果提供了一种生物学上的合理解释。”

 

2)“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参与对抗病毒感染的基因被下调或是受到抑制,这种动态调控就像跷跷板一样。”这些基因编码包括 I 型干扰素在内的一些引导免疫系统杀死病毒的蛋白。

 

而这就令人有些费解了。提升身体炎症反应来应对压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一种短期的保护性机制;但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更不愿对抗病毒呢?

 

Cole 说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权衡。身体被细菌感染的时候会产生炎症反应,然而身体对抗病毒的反应反而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身体做出了选择——优先保护身体不被细菌入侵。(Cole 说实际情况与此还有一些细微差别,不过大致概念就是如此。)

 

最后 Cole 发现,相比社会经济地位、创伤性应激等其他类型的长期压力,人体对长期孤独的反应并无不同。“你可以看到,在多种不良生活环境下,人体细胞一般的分子层面反应是相同的。”他说。孤独激活了人体基因层面的通用压力应答。

 

当我们感到压力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进入血液,它们能够激活前文中提到的基因表达(通过很长的一系列反应链)。长期处于这样的应答过程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这些结果之后在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研究中得以重复。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显示孤独的人患慢性疾病的几率更高,对抗紧急威胁的能力更差,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孤独的人死亡率更高。(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比如说,有朋友在身边生活会更容易些,他们可以开车带你去看医生,或是陪你度过难熬的日子。)

  

孤独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越被孤立,就越会有危机感;而越有危机感,我们就越会寻求孤立。(汉化自:The effects of loneliness on social cognition. J. T. Carcioppo and Hawkley, 2009.)

 

面对孤独

 

在纵向研究(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受试者进行重复的追踪研究)中,Cole 和同事们发现,当孤独感减退时,细胞里的症状也得到缓解。另外一些小规模初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给孤独者带来了希望。

 

Cole 说,目前人为干预帮助人们减轻孤独感的证据还“不太有力。这些干预的效果很一般。”他说,有效的干预都并不是针对减轻孤独感,而是试图去给人们一种有目标的感觉。美国有试点项目将孤独的老年人和小学生搭配成组,并要求他们教导、照看这些孩子,“这其实是对这些老年人的干预计划。”Cole 说。

 

有一点要澄清:我们需要压力,我们也需要孤独感。孤独感带来的痛苦提醒我们要联系身边的人们,并且有证据表明孤独感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自然的上升和回落。

 

Cole 说,刚开始研究孤独的时候,他低估了孤独的破坏力。但是他现在深信孤独就是一场“安静的瘟疫”。相比于焦虑、抑郁等“我们花了更多时间去担心的事情”,孤独是疾病的一个更大的风险因素,Cole 说。

 

孤独感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强,而老龄化社会预示着巨大的孤独浪潮即将到来。

 

在他2007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时,他开始注意到,“孤独的人们在被疾病和痛苦吞噬,既在指精神上也是在肉体上,”他说,“孤独是一种规模巨大而隐秘的流行病,它在剥夺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力。”

 

原文链接:

http://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7/1/30/14219498/loneliness-hurts 


阅读更多

▽ 故事

· 惰性气体都“脱单”了!中国学者获得首个稳定氦钠化合物

· Nature 封面:AI 诊断皮肤癌胜过职业医师,“手机验癌”或可期?

· 改进一项技术,改变数百万人的命运 | 专访首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卢煜明

· 投文章总被拒?听听期刊编辑的干货建议

▽ 论文推荐

· 港中大生物物理学者在细菌中发现新的集体振荡规律 | Nature论文推荐

· 颜宁研究组报道首个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 Science 论文推荐

· 中国发现的丑萌生物化石,又让我们对祖先又了新猜测 | Nature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Science 等一周论文导读(上)| 2017年2月第1期

· Science 等一周论文导读(下)| 2017年2月第1期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