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科学院正式开除性骚扰院士、天文学家Geoff Marcy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07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不端行为


美国科学院正式开除性骚扰院士、天文学家 Geoffrey Marcy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正式开除了被认定有性骚扰行为的院士成员、天文学家 Geoffrey Marcy,处分自 5 月 24 日起生效。NAS 曾于 2019 年 6 月修订其章程,如果其成员存在有记录的不当行为,可以因此被开除;此次行动是 NAS 在其 158 年历史中的首次院士除名。2015 年,Marcy 因被控性骚扰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除名。2020 年秋天,一位法国科学家对 Marcy 和其他三名因性骚扰而被调查的 NAS 成员提出了投诉,其中包括进化生物学家 Francisco Ayala、癌症生物学家 Inder Verma、以及信息理论家 Sergio Verdú。NAS 称其准备对 Ayala 的案件进行裁决,但迄今尚未对其他二人采取行动。(Science News)


相关阅读:

美国科学院或将首次开除院士,2名涉事科学家均被控性骚扰



· 人工智能


“会对人类回以笑容的机器人“诞生


EVA 能通过摄像头获取并模仿人类表情。图片来源:Creative Machines Lab/Columbia Engineering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工程系的创意机器人实验室(Creative Machines Lab)近期创造出了一种可与人类进行表情互动的新型自主机器人 EVA。它的脸部表情柔和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做出反应以配合附近人类的表情,并在不同的人类对象中实现准确和多样化的面部模仿。机器人的部件使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并通过数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其模仿人类表情。研究人员认为机器人所具备的这种能力可以在人类与机器人同事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该研究 5 月 26 日发表于预印本数据库 arXiv, 并将在 5 月 30 日的 ICRA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发表,机器人的蓝图4 月发表于 HardwareX 。(哥伦比亚大学,arXiv,HardwareX)



· 营养代谢


科学家在棕色脂肪中发现卡路里燃烧开关


寒冷环境下,棕色脂肪细胞可被自然激活,驱动卡路里燃烧,是代谢性疾病理想的治疗靶标。然而一直以来,药物模拟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有益效果,β-肾上腺素等在增加棕色脂肪热量燃烧的同时也具有心率和血压上升等副作用。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UCPH)的研究人员在小鼠棕色脂肪细胞中发现了可以调控卡路里燃烧的特殊开关—— GPR3 受体,无需外部信号分子就能自我激活。研究表明,经过基因编辑改造后过量表达 GPR3 的小鼠即使在高热量饮食下仍可保持代谢健康,燃烧能量更多、增重更少、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也更强;提高棕色脂肪细胞表面的 GPR3 受体水平,还能对抗已经发生肥胖的小鼠所出现的代谢疾病;使用针对 GPR3 受体设计的基因疗法,只需一次治疗就能提高小鼠的卡路里燃烧水平长达一个月。GPR3 受体作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具有良好的前景,这一发现颠覆了目前研究集中于细胞表面受体如何工作的固有框架,为肥胖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其他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论文 5 月 27 日发表于《细胞》Cell)。(UCPH,Cell



· 天体物理


核反应数据分析对早期恒星演化模型提出质疑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研究者基于近 70 年的恒星 CNO 循环(碳氮氧循环)相关数据对第一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提出了质疑。第一代恒星多为第三星族(Population III stars),是质量大、温度低且贫金属(metal-poor)的恒星,主要进行 p-p 链(质子-质子链)氢核聚变,缺乏 CNO 循环,但具有一定的 Ca(钙)丰度。此前科学家认为其 Ca 丰度是由高温氢核聚变所致,通过 F(氟)到 Ne(氖)的反应富集。但这一过程需要恒星收缩到足够程度来提高温度触发 3 氦过程(3α reactions)进入 CNO 循环,因此受到争议较大。研究者评估了多种不同的 F 到 Ne 反应并对其速率不确定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受干扰的程度远高于此前认知,说明这一过程有可能不是贫金属恒星中 Ca 元素的来源,需要额外实验测量进一步确定。该研究 5 月 26 日发表于《物理评论 C》Physical Review C)。(美国物理学会)



· 随机过程


从噪声中提取能量,增强光信号响应


图片来源:AMOLF Interacting Photons group


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研究所(ALMOF)的研究者发现,引入恰当的噪声可以增强具有“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的非线性响应光信号。后者可通过“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从噪声中获取能量,显著提高信噪比。研究者用加入了一定噪声的激光束照射装满油的微小腔体,导致的温度升高会使油的光学性质改变,但这一响应需要约 10 微秒来完成,由此形成了非瞬时响应的记忆效应。实验观察到了信噪比的峰值随噪声方差的变化,将随机共振带宽提升了约 3000 倍。研究者计划继续通过几个连通的油腔来扩展这一系统并研究噪声的集体行为,期望这一机制可能为起搏器等医学设备以及能源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该研究 5 月 27 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AMOLF)



· 学术诚信


200 余篇随机生成的论文仍潜藏于学术期刊,过半作者来自中国


2005 年,三名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生于 2005 年开发了名为 SCIgen 的恶作剧网页程序,其原理类似于填词游戏,可以随机拼凑生成符合语法的带有标题、文本和图表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论文。自那之后,一些学者却把 SCIgen 当成了丰富学术简历、提升职业地位的工具。截至 2014 年,已有 120 多篇使用 SCIgen 自动生成的论文被撤回。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学术期刊中仍存在 200 多篇 SCIgen 生成的无意义论文,并且未得到妥善的后续处理。研究称,最新发现的 SCIgen 文章大多数以中国(64%)或印度(22%)研究人员的名义提交,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夸大引用次数。研究强调,在发表论文之前需首先对其进行“废话”筛查,然后再进入同行评审和引用操作。尽管这些无意义论文的存在证明了“出版或灭亡(Publish or Perish)”文化的有害影响,但这仍然扰乱了正常的学术交流,一些出版商称将对可疑论文进行调查及撤回,这可能会导致 200 多次撤稿。相关论文 5 月 25 日发表于《信息科学技术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e News,JASIST



· 成像技术


新型无创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大脑深部微血管


右图为新成像系统拍摄的小鼠大脑微血管。图片来源:Daniel Razansky, University and ETH Zurich


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OSA)消息,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名为“漫射光学定位成像”(diffuse optical localization imaging,DOLI)的新技术,可以在光漫射极限深度的四倍处进行显微荧光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将于 6 月 20 日发表在《光学》Optica)。研究人员通过向小鼠静脉注射荧光微滴,使其进入血液,在对这些流动的目标进行追踪的同时,重建小鼠大脑深处微血管的高分辨地图。这也是首次在不损伤头皮和颅骨的情况下,在成年小鼠大脑中以毛细管水平的分辨率完全无创地进行 3D 荧光显微成像,观测有效覆盖了大约 1 厘米的视野范围。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体积更小、荧光强度更强、在体内更为稳定的改良荧光剂,以提高荧光显微镜和断层扫描技术在体内的适用性。(The Optical Society,Optica



· 生物演化


内蒙古化石群回答达尔文“讨厌之谜”


在现今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被子植物,其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演化生物学的重要问题。然而,被子植物化石在 1 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突然大量出现,与“生物演化是渐进的”观点相悖。达尔文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称之为“讨厌之谜”。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内蒙古发现了一个特异埋藏的早白垩世植物化石群。研究人员发现,已灭绝的种子植物盔籽具有类似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包裹种子的弯曲壳斗的结构。谱系发育分析表明,盔籽植物等具有相似弯曲壳斗的灭绝种子植物是被子植物的近亲。这一大类化石可追溯至晚二叠世,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可能在距今约 2.5 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不是在白垩纪突然出现的。该研究是中国古植物学关于被子植物演化理论认识取得的重要进展,为理解被子植物白垩纪之前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部分程度上回答了达尔文的“讨厌之谜”。相关研究成果于 5 月 26 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中国科学院,Nature



· 疫情通报


5 月 27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7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5 月 27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7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四川 3 例,上海 2 例,江苏 1 例,广东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6 例,其中境外输入 21 例,本土 5 例(均在广东)。截至 5 月 27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045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5 月 27 日 14:39(北京时间 5 月 27 日 20:39),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539,384 例,新增死亡病例 11,693 例:其中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211,298 例,新增死亡病例 3,847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73,453 例,新增死亡病例 2,173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68,040,871 例,累计死亡病例 3,494,758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刘恺、郑蕴仪、许楚楚、顾晨月、武大可、奚奇、魏潇

编辑:武大可、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