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新增20例新冠确诊,广州近期病例均感染印度发现的变异株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07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疫情通报


广东新增 20 例新冠确诊,广州近期病例均感染印度发现的变异株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5 月 30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7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7 例(广东 3 例,上海 2 例,福建 1 例,河南 1 例),本土病例 20 例(均在广东);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9 例,其中境外输入 16 例,本土 3 例(均在广东);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16 例(无境外输入)。


根据新华社消息,在 5 月 30 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斌通报,5 月 21 日至 30 日 14 时,广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5 例、无症状感染者 21 例。目前广州第一轮核酸扩大排查现场采样工作基本结束,截至 5 月 30 日 14 时,在此轮排查中,共发现感染者 20 人(无症状感染者 19 人,确诊病例 1 人)。5 月 21 日以来的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最早在印度被发现的变异株(B.1.617)。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 5 月 30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099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国家卫健委、新华社)



越南出现新的新冠变异株,为在英国和印度发现的变异株混合体


根据新华社消息,越南卫生部 5 月 29 日宣布该国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是此前在英国和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的混合体。越南卫生部称,这种变异毒株混合体“非常危险”,传播性更强,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这一新发现的毒株混合体尚未命名。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5 月 30 日 15:36(北京时间 5 月 30 日 21:36),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469,996 例,新增死亡病例 11,311 例:其中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165,553 例,新增死亡病例 3,460 例;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49,768 例,新增死亡病例 2,371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69,597,415 例,累计死亡病例 3,530,582 例。(新华社、世卫组织)



· 中国空间站


天舟二号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5 月 29 日 20 时 55 分,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30 日 5 时 1 分,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 8 小时。本次发射的目的是将满载大批物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至空间站核心舱附近预定轨道。此次天舟二号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是我国在轨进行的第二次快速交会对接,相较于 2017 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快速交会对接,此次对接实现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的技术升级:无论飞行器与空间站相对位置存在多少角度差都能快速对接,而无需根据空间站情况来选择飞船发射时间;从飞船入轨道交会对接成功,都由控制器自主规划完成,无需人工干预。(新华网,科技日报)



· 海外科研


拜登要求大幅增加美国民用科学预算


图片来源:Pixabay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美国总统拜登于 5 月 28 日提交 2022 财年计划,要求国会大幅增加大多数民用科学机构的预算,达到 1710 亿美元(约人民币 1.09 万亿元)。根据拜登政府发布的 2022 财年预算要求,自 10 月 1 日(2022 财年)起,6 万亿美元将被全面投入到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中。美国联邦研发总支出将增加 9%(即 135 亿美元,合 856 亿人民币),使总支出达到 1710 亿美元;基础研究支出将增加 10%(44 亿美元),达到 474 亿美元;而应用研究将获得 14% 的增长(63 亿美元),达到 511 亿美元。拜登希望将内政部的基础研究支出提高一倍以上,达到 1.71 亿美元,并将农业基础研究预算提高 26%,达到 14 亿美元。但随之导致的军事预算削减可能将导致国会修改此预算。


与此同时,以下科研机构也将在拜登的预算提案中获得增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增长 21%;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增长 20%;能源部科学办公室(DOE)增长 5.3%;农业部(USDA)增长 24%;地质调查局(USGS)增长 25%;环境保护局(EPA)增长 14%;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增长 22%;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增长 8%;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增长 12-18%;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增长 8%。(Science News)



· 材料科学


全新机械工艺改善电陶瓷性能稳定性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的电陶瓷制造工艺,令陶瓷在可控的压力和温度下发生机械变形,实现可控的原子机械位移,使得陶瓷具有期望的电性能。目前依靠电荷极化的电陶瓷材料是使用化学手段制造的,将规则晶格中的单个原子替换为其他原子来赋予电性能,但这一微观结构在复杂条件下不稳定,掺杂的原子可能会在较高的温度或电压下离开原本位置,结构易遭破坏,对陶瓷功能十分不利。这一新工艺则对一系列原子一并施加位移,所得结构更加稳定。由于陶瓷硬度极高且表面非常脆,容易断裂,这一操作此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研究者在 1150 ℃ 下根据计算模型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克服了这一障碍。这一进展使得极化电陶瓷能够确保在温度和功率升高的情况下也保持一致的性能,对微型的计算机组件构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 5 月 28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TU Darmstadt)



· 核能源


中科院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 1.2 亿度下运行 101 秒,创造世界纪录


根据《中国科学报》消息,5 月 28 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 (东方超环)实现可重复的 1.2 亿度 101 秒等离子体运行和 1.6 亿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将去年 EAST 创下的 1 亿度 20 秒的世界纪录提高了 5 倍,创造了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反应堆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条件下的连续稳态运行是未来聚变发电的必要条件。2020 年 6 月,EAST 启动升级改造,装置性能得到全面提升。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报道,EAST 是国际上首个全金属主动水冷第一壁、高性能钨偏滤器、稳态高功率波加热、等离子体位形精密控制等技术的验证装置,这些技术均可能是未来聚变堆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EAST 也是唯一能在百秒量级条件上全面演示和验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未来 400 秒科学研究的实验装置。(中国科学报,中科院)



· 遗传学


新研究揭示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


5 月 28 日,《细胞》Cell)在线发表四川农业大学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分析揭示了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在此项研究中,实验团队选取了具有高度代表性的 33 个水稻材料,采用了最新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对其中 31 份材料进行了长片段测序、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及基因注释。通过结合已报道的参考基因组数据,经过系统的比较分析,共鉴定到 171,072 个基因结构性变异和 22,549 个基因拷贝数变异。此外,科研人员还首次构建了水稻图形基因组,是至今为止水稻中最为完整的基于图形结构的泛基因组,并搭建了用于使用基因组序列和查询遗传变异等内容的相关网站 RiceRC.com,以促进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育种应用研究。(Cell,中国新闻网,四川农业大学,RicerRC)



· 环境与气候


近 16 年全球陆地蒸散量增加 8%-12%


蒸散作用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分的蒸发。美国加州理工大学(Caltech)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者近日估算,在 2003 年至 2019 年期间,全球蒸散作用已经增长了 8%-12%。研究者利用引力恢复和气候试验卫星(GRACE,GRACE-FO),排除了云层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对地表水量变化的引力影响进行测量。同时通过获得水循环中其它环节的卫星数据,间接计算出了蒸散作用的增长幅度。研究发现,全球蒸散作用的增长同时伴随着陆地降水量的增加和径流量的减少,地表附近温度上升可能是这一系列变化的主因,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自然周期影响不可能单独造成如此大幅度的蒸散作用增长。研究者指出,蒸散作用的增长将增加地表附近的热量流出,从而迟滞地表附近温度上升,形成对气候的负反馈调节。相关研究 5 月 26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Nature, Phys.org


编写:郑蕴仪、许楚楚、武大可、奚奇、曾从一、魏潇

编辑:武大可、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