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本期刊影响因子被撤,无一为中国期刊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31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影响因子


10 本期刊影响因子被撤,无一为中国期刊


数据分析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6 月 30 日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征引报告(JCR),报告中对存在异常引用情况的 21 本期刊进行了警告。其中 10 种期刊因自引过高或引用堆积被撤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还有 11 种期刊被报告标注为“编辑关切”。科睿唯安表示,今年约有 20,000 本期刊被纳入 JCR,此次被撤销影响因子的期刊数约占总数的 0.05%;而去年,期刊总数为 12,000 本,有近 50 本期刊被取消了影响因子。


10 本被撤销影响因子的期刊中,7 本存在过度自引,3 本存在引用堆积,其中没有中国内地主办的期刊


10 本被撤销影响因子的期刊。图片来源:科睿唯安


另外 11 本被标注为“编辑关切”的期刊中,存在一篇或多篇出版内容对期刊被引次数有不正常的高值贡献,期刊整体的被引次数也存在异常:


11 本被标注为“编辑关切”的期刊。图片来源:科睿唯安


Retraction Watch科睿唯安,宁笔科学网博客)



· 火星探测


阿联酋“希望”号拍下迄今最清晰火星离散极光,揭示火星磁场特征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阿联酋“希望”号(Hope)火星探测器近日拍摄到了迄今最清晰的火星离散极光照片。太阳风粒子遭遇行星磁场时,就会产生极光。火星没有类似地球的全球磁场,但曾拥有过磁场,部分地壳目前仍有磁性,因此极光会离散地出现在这些区域。离散极光较微弱,但希望号的紫外线相机捕捉到了其详尽细节,显示出离散极光遵循火星地壳磁场的模式,表明火星确实曾经拥有与地球相似的全球磁场。研究者指出,对离散极光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火星大气、地层和宜居性的演化。


“希望”号的正式名称为阿联酋火星任务(EMM),于 2021 年 2 月进入火星轨道,5 月 23 日正式开展科学任务。主要科学目标为研究火星大气,离散极光的拍摄和相关的磁场发现均为意外收获。(Nature,中国科学报)



· 海外学界


欧洲研究委员会任命新主席,接替不满疫情应对政策主动辞职的前任主席


Maria Leptin 图片来源:ERC


当地时间 6 月 30 日,欧盟委员会任命德国生物学家 Maria Leptin 为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新主席,2021 年 10 月 1 日上任。Leptin 从事发育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在德国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遗传学研究所和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领导研究小组,目前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的主任。ERC 的前任主席 Mauro Ferrari 因与 ERC 的科学委员会(由 22 名科学家组成)就如何在新冠疫情中使用 ERC 的预算问题上发生争执,上任仅 3 个月后于 2020 年 4 月辞职。Leptin 表示,她将致力于防止新的冲突,为 ERC 争取更多预算。ERC 是欧洲最主要的科研资助机构,每年可支配约 22 亿欧元预算,其中大部分是向科学家个人提供的经费支持。(European Commission,  Science News, 中国科学报)



· 大科学设施


国际大科学设施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正式开始建设


中国新闻网 7 月 1 日报道,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理事会(SKAO)近日召开会议,批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建设工作于 7 月 1 日正式开始。SKA 是多国合作建设的大口径阵列射电望远镜,台址分设在南非和澳大利亚,项目正式成员有 7 个国家,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南非和英国,另有 9 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SKA 将有机会揭示众多重大科学问题,如第一代天体形成、星系形成与演化、暗能量、宇宙磁场、引力本质、生命分子与地外文明等。中国研发团队提出了 SKA 反射面天线、信号与传输等工作包的设计方案并被采纳,于 2017 年当选 SKA 反射面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主席,主持核心技术研发,完成首台反射面天线样机建设。另据 Science|Business 网站报道,SKA 有望在几年内开始投入使用,而所有建设预计将持续至 2028 或 2029 年,建设过程还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衍生等为参与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回报。(中新社,Science|Business)



· 生物技术


研究人员推出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新方法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的团队推出一种全新的空间转录组学技术“sci-Space”,并利用这种方法构建了 14 日龄的小鼠胚胎全部细胞的单细胞图谱。单细胞 RNA 测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类理解生物体和复杂组织如何发育,但它会损失宝贵的空间内容信息,而后者对正常发育、稳态和病理生理学至关重要。“sci-Space”使用一种携带条形码标签的寡核苷酸(人工合成的一小段单链 DNA)网格,可以从载玻片转移到冰冻组织切片的细胞核中,获取每个载玻片上的组织切片中数千个细胞的空间起源和转录组信息,能够提供更好的单细胞分辨率,保留组织分子的空间异质性。论文于 7 月 2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AAAS)。



· 神经科学


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可塑性发育中具有关键作用


体外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图片来源:© Inserm/Ruiz, Anne-Laure


长期以来,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仅被认为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近些年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对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近日,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的研究人员报告星形胶质细胞在出生后大脑可塑性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动物出生后,大脑会根据外界刺激重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一过程被称为可塑性。大脑可塑性阶段的结束标志着神经回路稳定,高效信息处理程序和正常认知功能形成。这一期间发生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长期不良后果。研究人员从新生小鼠(1-3日龄)视皮质提取未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经培养后移植到成年小鼠的初级视皮质。4 日后再评估成年小鼠,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脑可塑性更高,证明了胶质细胞在大脑发育后期的主导地位和在脑功能中的活跃作用。论文于 7 月 2 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



· 疫情通报


7 月 1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8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7 月 1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8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 8 例,福建 5 例,上海 3 例,辽宁 1 例,江苏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2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3 例(均为境外输入)。截至 7 月 1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1810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7 月 1 日 18:28(北京时间 7 月 2 日 00:28),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393,657 例,新增死亡病例 8,097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64,903 例,新增死亡病例 1,893 例;印度新增确诊病例 48,786 例,新增死亡病例 1,005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81,930,736 例,累计死亡病例 3,945,832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许楚楚、管榕、武大可、魏子豫、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