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家骥:奠基中国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学科 | 师恩难忘·院庆35周年专题

导读


傅家骥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即留校工作,是中国技术经济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在技术经济、技术创新领域成就显著;也是清华经管学院前身经济管理工程系的主要筹建人之一,并担任副系主任。在近半个世纪的教育工作中,傅老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培养出了大批的管理人才,遍布政商教育各个领域。

 

第二排左一为傅家骥先生


傅家骥先生祖籍辽宁沈阳,1931年6月20日出生于沈阳市。1951年考取北京大学机械系,1952年院系调整,随北京大学机械系并入清华大学,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由于他思想进步,表现优秀,在大学二年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1955年由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被选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经济教师进修班学习,作为我国第一代从事工程经济研究的学者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系统学习工程经济的理论和方法,1957年又被选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工程经济学院学习,1961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企业管理教研组任教。十年动乱后,傅先生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1978年作为负责人之一,负责筹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并担任副系主任。1985年起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


傅家骥先生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届成员,国家教委管理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兼技术经济专业指导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终审委员会管理学科组第一、二、三届组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傅家骥先生是国内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该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推动者。他在20世纪70-80年代重点建立和发展以技术经济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到80年代中后期创造性地将技术创新融入技术经济学科,引领我国技术经济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他创立了清华大学技术经济学科点,成为中国最早的技术经济博士点和重点学科,主导建立了全国管理学科首批博士后流动站。


傅家骥先生主编的多部核心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并且被社会各界所广泛使用,主编的著作《工业技术经济学》是国内技术经济学的权威教材,先后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图书奖等,主编的《技术创新学》初步构建了中国技术创新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推动了学科基础建设。他始终把握着学科发展的方向,不断开拓技术经济学科前沿性研究领域,使得学科发展直接服务于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为一名资深学者,傅家骥先生长期从事工程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研究,注重工程经济管理理论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的布局和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傅家骥先生是我国价值工程的早期研究者,把复杂产品设计的功能与成本相结合,为进行大型复杂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帮助和指导一些企业实施价值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带领了价值工程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80年代初期傅家骥先生在国内率先进行设备更新的研究,针对我国以往“以修为主”的装备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了“更新、改造与修理相结合”的思路,这一研究突破了原有的传统的装备政策思路,在推广应用中为许多部门和企业所采纳。对推动和改进我国设备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设备管理条例》采用了上述观点和结论,该项研究在国内很多行业(航空部、机电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列为“国家宏观决策和重大决策提供依据”的优秀科研成果。

 

傅家骥先生


80年代中期他开展了技术改造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由国家经委以经技[1988]47号文件发布的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实施条例”上,在全国施行。


80代中后期起他倡导并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是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一个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课题,后又在此基础上承担了6个此领域的研究课题,其中承担的“八五”重大项目“技术创新研究”中的“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奠定了中国技术创新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被评为2000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傅家骥先生的研究工作,有力的推动了政府技术创新政策及相关工作。1994年底他向国家经贸委建议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计划,1996年初又向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关于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的设想,对于1996年8月国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研究成果被起草会议文件所参考,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认为技术创新研究很好地兼顾了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研究,注重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工作服务。

 

为了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他深入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技术创新知识,与各省市经贸委(如山东、安徽、辽宁)、行业主管部门(如烟草行业)和地方政府(如江苏江都市)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工程,为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如海尔公司等)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傅家骥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生活中,他高风亮节;工作中,他以身作则。他坚持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人才。这些学生已成为我国各行业的骨干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同时,他也十分关注学术梯队的建设和年轻教师的成长。

 

在他一生的长期研究探索过程中,曾数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省部级一二等奖项等十多项。因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成绩,1997年他获第一届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为表彰他在中国管理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奠基性贡献,2013年傅家骥先生被授予“复旦管理学终生成就奖”。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名誉会长李岚清同志在颁奖仪式上将终身成就奖的金质奖牌亲自授予了傅家骥先生的夫人王思敦女士。


李岚清同志将终身成就奖的金质奖牌亲自授予了傅家骥先生的夫人王思敦女士



 


1989年起在傅老师指导下读博,有幸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傅老师所推动的技术创新研究和自然基金重大课题的全过程,使我得到了十分系统的科研训练。先生对每一页文字的斧正,锤炼了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研究方法,引导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傅老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雷家骕(经博1989)

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傅老师最早把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方法引入了我国的学术界并很快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经济理论界本身,是我国经济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大师之一。跟随傅老师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使我走上了学术道路,并深刻的影响了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廖理(经硕1991/经博1993)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




 


1992年起我跟着傅老师做博士论文,1996年起我跟着傅老师做教师。学做论文培养了我的学者素质,学做教师培养了我的教师修养。傅老师为人为学的风范令人敬仰,傅老师为师为父的关怀令人难忘。


——高建(经博1992)

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傅老师引领学生追求科学和创新,不断开拓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方向,注重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傅老师治学为人的大师风范,严谨创新的学术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在科研道路上探索前进。


——程源(经博1996)

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教授





院庆35周年系列专题



院长白重恩:致清华经管学院海内外全体校友 | 院庆35周年专题

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经管学院校友返校系列活动发布 | 院庆35周年专题

清华经管家园变迁记 | 筑梦经管·新家园

陈岱孙: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 | 师恩难忘·院庆35周年专题

赵家和:他心中有国,有家,有教育,有未来,唯独没有自己……| 师恩难忘·院庆35周年专题

邀你携手共建新家园 | 筑梦经管·新家园



素材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8日06版)

编辑:郑黎光

审核:张晓雪

责编:赵一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