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德楷模丨留守儿童的“果爸”“张妈”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日前,教育导报推出南江县黑潭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陈果夫妇的先进事迹。一起来看↓↓↓


在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有一对夫妻教师,创办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留守儿童之家”,在20年时间里,一边教书,一边义务照料800多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助力100多个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已经脱贫奔康,让72名单亲儿童享受到“父爱”和“母爱”,孩子们亲切叫他们“果爸”和“张妈”。


陈果夫妇与部分留守儿童合影


是什么原因要这对夫妻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呢?


与陈果深入交流得知:20年前,陈果张蓉夫妇在巴城开餐馆,生意还算火红,一次回乡探亲,见到两位60多岁的老人带着两个孙子,大的约6岁,小的约4岁,一起来到田间,被安置在田沟里玩耍,自己干起了农活。不一会儿,弟弟也许玩累了,躺在田埂上睡着了,哥哥立刻告诉爷爷说:“弟弟睡着了”。这时累得满头大汗的老人无奈地摇着头,将自己的沾满泥巴的衣服脱下盖在小孩身上,吩咐哥哥照看着,老人继续下地忙碌着农活。这情景,让陈果震撼,再通过走访得知:村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因各种原由,不能正常入园入学。1999年秋,陈果决定放弃城市发展,携带妻子张蓉回到家乡元顶村代课并创办了“全托式留守儿童之家”。


陈果夫妻一起给留守儿童做饭菜


他们是如何照料这些孩子的呢?

听听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一对姐弟名叫小莉和小淇,在“留守儿童之家”生活了9年多。在姐姐两岁多,弟弟才几个月时,他们的父亲因病去世,还欠下了不少的债务,次年,家中房屋又被倒下的大柏树压垮了,只好借房住在叔伯家,母亲艰难地维持着生活,为了还清债务和送子女读书,只好外出务工。2005年春,两个孩子被送到学校,当时,姐姐读一年级,弟弟上幼儿园。


刚来时,姐姐比较懂事,常照顾弟弟,但弟弟性格怪异,不与同学交往,常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说他,他捏着小拳头眼冒火星,弄得全班不得安宁。为此,陈果有计划地组织了活动,引导他:“做哪些事会受到老师表扬、同学称赞、家长开心,做哪些事会受到老师批评、同学鄙视、家长烦心。”并以其他同学为榜样,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就是最聪明的孩子”。


经过一年时间引导教育,弟弟有了很大的变化,能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能辨别一些是非了。陈果夫妻又教他做些家务,比如洗碗,既教他方法技巧,还教他学会分类排放,整理厨具、烧火。除了学习技巧与安全性常识外,还引导他领悟人生哲理“熶火要空心,做人要实心”。


后来,姐弟俩品行优秀,很有爱心、明辨是非、孝敬感恩,能独立生活,学习也很用功。他妈妈非常开心,送了陈老师一块“大爱无私”的十字绣牌匾。


如今,小莉做了幼儿教师,小淇当了厨师。有一年教师节,陈果夫妻收到这样一则短信:“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把我养大。今天,我不能送你们什么礼物,但你们放心,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我心里。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从小把我养大,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和如何生活。除了我亲妈外,你们就是我的父母,养了我十年的父母。感谢您!节日快乐!你的孩子小淇。”


陈果夫妻同孩子们一起采野菜



小雯子刚出生4个月时,她的父亲因工程问题犯案,判刑10年,母亲把她养到2岁半时央求陈果夫妻帮她带孩子 ,她好外出务工。才来时,孩子太小,只能与陈果夫妻睡在一起,他们每天给小雯子洗脸、洗脚、穿衣服、梳头,走哪里带到哪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教孩子自己穿衣服、洗头。经过五年多的言传身教,小雯子很懂礼貌、快乐大方,能歌善舞,成为一个懂事能干的小姑娘,她亲切地叫他们“果爸、张妈”。狱中的父亲得知女儿情况后,认真改造悔过,获得减刑提前释放,全家人开心团聚,对他们万分感激。


陈果妻子给留守小女孩穿衣服

陈果夫妻秉承着“正直做人,心怀善美,为事合宜,和睦处家,义字传家”的准则,长年以校为家,与孩子同吃同住,悉心照料每一位孩子的生活,认真辅导孩子们的学习,耐心引导孩子们的思想,在老师和代理爸爸妈妈角色中不停转换。这些孩子中年龄小的只有3岁,大的16岁,“张妈”给孩子洗头洗澡洗衣服,“果爸”就给他们烧火做饭搞后勤;“张妈”抽空给孩子们练习歌舞,排练文娱节目,“果爸”定时教孩子“学会生活,懂得做人,知道感恩”。他们用行动教育孩子,率先垂范,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乐善好施,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萌芽,在他们“留守儿童之家”的大家庭里,大家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知错即改,共同成长,爱字传家”,随时随处都能见到大孩子帮助小孩子洗脸,盛饭,系鞋带等。


无论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孩子自身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来到元顶小学,他总是视生如子,耐心引导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心理辅导和养成教育。

陈果给孩子们上课


每周讲一堂课。留守在这里的儿童,有的就在元顶村小学读书,因为年龄小,总得时时处处照看着,关注着他们的一切举止,并随时做好心理疏导。大一点的就在中心校读小学或初中,他们会对孩子加强管理、教育,让他们在中心校的住校生活中做到合理消费、安全出入、用功学习、学会做人处事。每周礼拜天,他们要把孩子聚起来讲一堂课,讲解“如何学会自理生活,要学会做什么样的人,要认真学习,懂得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讲解:“生命成长,生理常识”;讲解的内容十分丰富。课堂上让他们对照,比较,反省,谈心得体会,相互学习。让孩子懂得知错能改,找回自信;做有上进心的人;懂得自立自强;做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人;做团结友善,能互帮互助,人人喜爱的人。


每周谈一回心。留守在这里的儿童,他们每周都要分批择时,一一找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心事,掌握思想动向;正确的给予鼓励;不对的及时给予引导。陈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与读初二的小林的谈心过程中,孩子主动问他:“老师,我最近有一烦恼,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女生,另一位男同学也喜欢他,那个男同学扬言要打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立即告诉他:“你知道喜欢女生了,说明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没有什么对错;你们两个男生喜欢上了同一个女生,情况确实麻烦,你不要害怕,需要你理智对待;建议:1·你可以通过第三方与那个男生沟通,寻求比成绩,比品行进行公平竞争;2·宁可暂时放弃,也不要与他人打架,聪明的孩子应该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并不代表我放弃,我懦弱,而是静下来思考:值与不值?该与不该?合适与不合适?随着时间的过去,你的烦恼也自然会消失。”小林听完了他的话,点了点头,告诉他:“老师,我知道怎么办了。”两周后,小林告诉了他,问题处理好了,已没有烦恼了。


陈果夫妻同爱心人士一起与留守儿童开展活动


自娱自乐,开展校内活动。节假日或课余空时,他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排练节目。《快乐的留守娃》,《粉红色的回忆》,《和谐校园》,《小苹果》,《虫儿飞》等30多个节目在学区参赛获奖。此举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教会孩子合作,培养了孩子团队精神。经常,他们带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做饭菜,学习生活技能,体会工作的辛苦与生活的乐趣;带孩子一起做清洁搞卫生,让孩子懂得爱护清洁,人人有责。有时,他们也带孩子在学校附近山里挖野菜,采蘑菇,摘野果。陈果常说:“既可感受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恩赐,还改善生活,增进孩子环保意识。”


链接资源,帮扶留守儿童。小澜,是个女孩,其父亲在她6个月时因病去世,其母亲扔下她离家出走至今音信全无,由长年生病的爷爷奶奶抚养。2011年春送到他们学校留守寄住,其衣单薄、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同学一道玩耍。他们便把女儿的衣服给她穿,不让她冷着。鼓励她有什么心事与他们交谈,想什么就告诉他,他们会帮助她,让同学们带她一起支玩耍。并告诉她你身边的好心人多,都会关心她。后来经他们介绍,巴中市民主促进会杨章圣副主委结对帮扶她,把她和他爷爷接到家里,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睡等,一起生活。如今她性格活泼,能歌善舞,身心健康,成绩有很大的进步,已找到了妈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陈果夫妻给留守儿童洗头洗衣服

通过“一讲二谈三活动”,孩子们不再感到寂寞,不再感到有喜无人分享,有苦无处诉说;有爱心人士的结对帮助,社会团体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关爱之路,越来越多的参与,已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陈果不但能吃苦、有爱心,而且还勤于学习。他自学信息技术,探索村小互联网教育,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资源。他自学考取教师资格证,2014年通过国家代课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在编公办教师。由他所带班级的孩子总是品学兼优,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他们是老百姓眼里的好老师,孩子们心中的好“爸妈”。


陈果夫妻用心的默默付出,得到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赞誉,先后被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夫妻俩先后被评为“感动巴中·2012年度人物”,2015年“川东北片区师德楷模”、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感动南江年度人物”,“2017年度巴中市双争活动敬业标兵”、荣登2017年4月“四川好人”’榜、2018年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2019年第一季--巴中好人”。2018年聘为“四川省最美家庭事迹巡讲团嘉宾”,奔扑全省21各市州分享他的教育故事。根据他们的故事已改编成全国首部讲述留守儿童故事舞台剧《夏天与红叶》在全国上映。

来源:教育导报


往期精彩回顾

巴中这些优秀教师和学校拟推荐为全国先进!有你认识的吗?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确定,附上考试科目和报名流程

充实!这35名中小学生这样过暑假……


觉得不错,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