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未必知道的“福建茶”

观八闽 2023-08-02

今天是第四个“国际茶日”。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的5月21日设立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苏辙曾云:“闽中茶品天下高”。


福建自古种植和生产茶叶。福建茶,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17世纪,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的万里茶道,全程约4760公里,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到了19世纪中期,茶道延长到13000多公里。


“茶”的英文发音“TEA”,来源于福建古闽语的发音“TEY”。这句古闽语“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


一杯福建茶,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更是福建人首选的社交方式。不管是友人聚会,还是商务洽谈,选一泡茶,品一杯茗,气氛就起来了。


别看茶友们在茶桌上“侃茶”头头是道,但每片茶叶背后的故事,作为福建人的你,真的了解吗?



三明市大田县的茶业始于宋代。大田美人茶的兴起,则源于“东方美人茶”的引入。


东方美人茶19世纪原产于台湾,又名“膨风茶”“白毫乌龙茶”,1865年出口至美国。据传,一百多年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看到这款茶,特别中意,因叶片形似美人、色泽澄黄透亮、口感醇厚甘甜,又来自东方,美名其为“东方美人茶”。


1999年,台湾茶农在多方考察后,发现大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极为适合“东方美人茶”生长,于是便引进茶树繁育推广。经过大田人二十几年的培育,美人茶秉承当地深厚的传统制茶技艺,在优化口感的同时,既保留茶之本味,又让饮茶人品味到茶中滋味的层次多元变化,逐渐成为茶中新宠。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泉州安溪有个叫“魏荫”的农人,笃信神佛,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一天,魏荫进山,发现乱石隙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荫很好奇,将这棵茶树移植在自家屋旁,精心栽培。冬去春来,茶树枝茂叶繁,魏荫采撷嫩芽制茶,他发现这种茶叶较其他茶叶更重,且暗绿似铁,便顺口称它为“重如铁”。“重如铁”的茶香气浓郁特异,又常被魏荫作供观音像之用,故改称为“铁观音”,流传至今。



百岁香是武夷岩茶名丛之一,也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名贵树种之一。《武夷岩茶名丛录》一书中记载:“百岁香”原产慧苑岩,岩壁上刻有“百岁香”三个字,古代单独垒石壁壅土栽种。茶树母株有百年历史,高3.2米,宽幅约3.5米,树姿高大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生长。


相传“百岁香”得名与北宋理学大家朱熹有关。一次,朱子所救名为“百岁”的喜鹊,此乃茶仙“幻化”,茶仙素知朱子爱茶,便赠予一枝茶苗。此茶苗经朱子悉心培育采摘后,茶汤清亮,茶味悠长,为世间所不可多得之极品。为纪念此茶来历之奇,朱子遂称其为“百岁香”。


百岁香干茶条索乌润,香气为鲜甜花果香,初闻香气开始很像肉桂,细闻之后,又带有铁罗汉的清爽,滋味中夹带粽叶香,甘醇甜香。冲泡后,花香浓郁四溢,香高醇正,高锐持久,茶汤深红,入口唇齿生津,茶香弥漫,熟果香与桂皮香隐于其中,茶韵明显。



冻顶乌龙是台湾包种茶的名品,被誉为“茶中圣品”。殊不知,“包种茶”起源于泉州安溪。当地茶店售茶时,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然后按包出售,此为“包种”。包种茶按外形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条形包种茶,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现在这两种制法的冻顶茶都在台湾广为流行。


相传清咸丰年间,台湾南投鹿谷乡人林凤池赴福建应试,高中举人,还乡时从武夷山带回36株青心乌龙茶苗,其中12株种在冻顶山上。冻顶山,属于凤凰山的支脉,海拔700米以上,常年山雾多路又滑,上山去的人都要绷紧足趾,台湾俗语称为“冻脚尖”才能避免滑下去,便有了山顶叫“冻顶”,山脚叫“冻脚”的说法。茶,亦因山而名。



坦洋工夫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其余为白琳工夫和政和工夫)之一,产自宁德福安市白云山东麓的坦洋村。坦洋功夫问世前,坦洋村主产烘青绿茶。不同于其他地方,此处的绿茶天生自带花香。据记载,村内有座桂香山,八月桂花盛开,桂香弥漫,整个村子就变成了天然的“窨花间”。家家户户制茶时,花熏茶香,“桂香茶”遂成坦洋村的一张金字招牌。


熟料茶市风云变幻,“桂香茶”销量开始下滑,渐渐从抢手货变成了滞销货,直到1851年才有转机。据说有个闽北来的茶商,将红茶制法传入坦洋村。村里世代制茶的胡福四,以当地菜茶为原料,采用小种红茶制法,经发酵红变后,创制了第一泡坦洋工夫。


制作坦洋工夫,具有技术性强、工序复杂而费工费时的特点,茶叶的产品质量成功与否关键在“工夫”两字。制作工序由初制(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和精制组成,尤以“精制”最见“功夫”。精制加工是制作坦洋工夫茶的关键工艺,须经吊筛、平筛、抖筛、撩筛、风扇、跳筛、簸扬、拣剔、拼和、焙火等十道工序。


制成干茶的坦洋工夫具有“色艳香浓,鲜纯清甘”的品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坦洋工夫同祁门红茶、湖南红茶等名茶一起斩获了金奖,可谓“华茶之光”。



漳州市诏安县白洋乡汀洋村北部,坐落着八座山峰,恰似八位仙人席地论道。八仙山之名由此而来。而这八仙山,就是八仙茶的原产地。八仙茶曾名“汀洋大叶黄棪”,因长于八仙山下,故名为“八仙茶”。


八仙茶茸毛短而少,芽头较瘦小,梗细小,喜荫湿。八仙茶采用闽南乌龙茶制法,结合其品种特性精制,经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它的外形纤细修长,条索紧直,色泽青褐,油润光泽,透着一股仙气与韵味。香气清长持久,滋味浓厚,有回甘。



永春佛手茶产自泉州市永春县,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是乌龙茶中的名贵品种之一。


相传永春佛手是将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培植出来的。佛手柑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更因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发出犹如佛手柑一样的奇香。


永春佛手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佛手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气浓郁,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



白芽奇兰产自漳州市平和县。


相传清乾隆年间,村民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水井边发现了一株奇特的茶树,茶芽呈白绿色,制成干茶后,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得名“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带着清晰和浓厚凸显的奇兰韵,轻火的奇兰有一种“空谷幽兰”的感觉,中火的奇兰香有些像“君子兰”,重火的白芽奇兰有的是“火米香”,工艺比较独特的还有“蜜兰香”。



龙岩市新罗区的江山斜背茶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列入“福建十大名茶”之一,是新罗区唯一入选《中国茶经》“地产名茶名录”的优质高山精品名茶。


江山乡的斜背、背洋和梅溪三村是斜背茶的主产地。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


茶树多种植在山垅两旁或是房前屋后的零星地上,在长期独特的生态条件影响下,芽叶的理化特性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芽梢叶色黄绿,每到春季,满园皆黄。芽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绿色芽叶高,全氮和粗蛋白质含量较低,形成了斜背茶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


千百年来,时光在茶韵中流淌。


一方水土焙一方好茶,充满传奇故事的茶叶,在福建各地绿意盎然。


福建茶漂洋过海,在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杯中绽放,在“茶叙外交”中展现中华茶文化魅力。


今天,你喝茶了吗?



推荐阅读

李希在福建调研

10天连访3国,福建省委书记带回这些成果

福建四地市发布人事任免




来源|观八闽 策划:叶青卿 陈欢欢 设计:陈永整

编辑|林诚烨

审核|陈欢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