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前,这位福建人被列入《世界商业名人录》

观八闽 2023-09-23


1888年,远在印度尼西亚的他借5盾(当时1荷兰盾合中国银币2元多)开始创业,11年后,拥资近百万盾;创业25年后,他跻身爪哇“四大糖王”,名字被列入《世界商业名人录》;回国前,资产达3750万盾。


回国后,他创办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银行,还打造了“远东第一水厂”……


他就是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黄奕住(1868年-1945年)。福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下、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黄家花园,就是他的住宅。


俯瞰黄家花园。图片来源:鼓浪屿管理委员会


拼出一条路





1868年,南安一个四代贫农家庭迎来一个“奕”字辈的孩子。当时生活条件差,时不时有战乱,婴儿死亡率很高。长辈渴望留住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为他取名为“住”。


作为家中长子,黄奕住被寄予厚望,6岁入私塾,8岁因家贫辍学,12岁随伯父学剃头手艺,3年后出师,成为一名收入微薄的剃头匠。在串乡理发的过程中,黄奕住接触到“下南洋”这条改变命运的出路。


黄奕住。图片来源: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1885年,黄奕住带上父母卖地凑出的盘缠,从厦门出海,辗转来到爪哇(位于印尼,当时是荷兰殖民地)三宝垄


三宝垄,因明代“三宝太监下西洋”在此停靠而得名。当年郑和、王景弘率船队抵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此时已形成繁华城市,还是印尼第三大港,商业发达。


在三宝垄,黄奕住继续从事剃头工作,收入仅供糊口。一段时间后,他粗通本地语言,向客户借了5盾(指荷兰盾,当时1盾合中国银币2元多)作为本钱,转型成为在城乡之间挑担子卖土特产的小商贩。


黄奕住天生聪明,加之吃苦耐劳、恪守信用,本地人大多乐于与之交易。很快,他积累起资金,还清了借来的5盾。1891年,他在三宝垄最繁华的市场租下铺位,起名“日兴”,开起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品的杂货店。


此时印尼经济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印尼进出口总额在1900年相比1890年增加35%,在1910年相比1900年增加79%,1920年相比1910年增加359%,其中出口额的增速比进口额快一倍以上。


三宝垄作为重要港口,水陆交通发达,成为出口贸易中增速最快的商品之一——蔗糖——的主要集散地。


洞悉商机的黄奕住当起了蔗糖经销商,获利可观,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地区不断拓展,“日兴店”逐渐成长为“日兴商行”,后来发展为“日兴股份有限公司”,正如这名称所言,日日兴旺。


1910年,黄奕住到新加坡筹备设立日兴公司分行。


1913年,黄奕住的资产在300万-500万盾之间,在爪哇“四大糖王”中排名第四,名字被列入《世界商业名人录》。



“若要富,要学黄奕住”





1914年,一战爆发。一战前期,欧洲国家忙于战事,亚洲各国的出口贸易迎来了史上难有的机遇。


在这一时期,黄奕住与波动的糖价共舞,贱买贵卖,总体投机成功,财富迅速膨胀。到一战结束时,他已能与人联手左右三宝垄的糖价,并影响新加坡和香港的蔗糖市场。


1917年,荷兰政府财政告急,意图在殖民地开辟财源。荷兰政府驻印尼的机构随即开始对在印华侨企业的勒索。据当时出台的新规,黄奕住需要补交的税款占他当时全部资产的40%。与此同时,荷兰与日本均别有用心地派人诱劝黄奕住入本国国籍,许诺入籍即可避税。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黄奕住干脆地拒绝了。


1919年,黄奕住毅然决定回国。他带回国的资金之多,在华侨中是前所未有的。


在他回国后,闽南地区开始流传一句俗语:“若要富,要学黄奕住。”


黄奕住在鼓浪屿兴建了黄家花园、观海别墅等住宅,其中黄家花园因其宏大优美,在当时有“中国第一别墅”的美称


鼓浪屿田尾路17号观海别墅。图片来源:鼓浪屿管理委员会


在他回国的头6年内,他先后投资国内各行业的金额超过2000万元,由此成为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最大的实业家。


20世纪30年代,黄奕住在厦门市拥有160座房屋,在当时华侨大户中名列首位。


图片来源:《厦门市志》


创办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银行





回国后,黄奕住将经营重点由买卖蔗糖转向金融、交通、房地产等领域。


1921年6月,他在上海创办中南银行。定名中南,取中国与南洋互相联络之意。中南银行是黄奕住一生中投资最多、影响最大的企业,创立时的资本额为当时私立银行之首。


同年7月,政府发文授予资本实力雄厚的中南银行钞票发行权,接下来数年间,中南银行发展迅速,在天津、厦门、汉口、北京、南京、重庆等地设立分行,发展成为全国性大银行;到1936年,中南银行吸收的存款是开办时的39倍。


中南银行在鼓浪屿的办事处旧址,至今仍保存完好。图片来源:鼓浪屿管理委员会


打造“远东第一水厂”





厦门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河流短小、河床浅,水量随季节变化大。当时厦门人生活用水只能依赖水质并不稳定的井水或“船仔水”(用运水船装来的淡水),遇上恶劣天气随时可能无水可用。随着厦门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淡水供应困难亟待解决。


黄奕住看到这个问题,于回国次年开始筹办厦门自来水公司。他高薪聘请留洋回国的总工程师,组织山区勘测以寻找合适水源地,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自来水工程建设合同。


1925年,上李水库建成,于次年开始向市民供水。据说,经各国仪器化验,厦门自来水的水质在当时东亚属第一,因此,厦门自来水公司获得“远东第一水厂”的称号


上李水库大坝。图片来源:思明文旅


1927年,自来水工程全部竣工,厦门市区居民饮用水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荫及子孙





黄奕住在家庭教育方面,亦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在营建豪华的黄家花园时,他定制了许多挂镜安放在楼内各处,镜端均刻有“剃头三件套”(剃刀、须刷和掏耳筒),以提醒后代不忘自己创业时的艰苦岁月。


临终前,黄奕住给子孙留下遗训:“余来自田间,深知社会疾苦。赋性质直,见义思为……余一生勤俭持身,忠厚待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事,虽不敢上拟先忧后乐之伦,亦未稍忘匹夫有责之义。时人不云乎,精神遗产重于物质。所望各儿女善守吾产,尤望各儿女同心协力,善师吾行,勉为跨灶(指超越父辈)之图……”


1945年6月5日,黄奕住因病逝世于上海。


黄奕住的长子黄钦书曾担任公私合营银行董事会副董事长、太平保险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监察人等职务。


黄奕住的女儿黄萱曾担任陈寅恪的助手长达13年,帮助这位甚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在晚年失明的情况下完成超过百万字的著作。


黄奕住的孙子黄长溪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82年起担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推荐阅读

朱熹亲自为嫡系子孙选定的世居地,原来在福建这里…

一代文豪冯梦龙,曾在福建这里当“一把手”

这位福建人“八下西洋”,次数比郑和还多



来源|观八闽 撰稿/黄东仪 参考/《黄奕住传》《厦门市志》

编辑|陈腾

审核|陈欢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