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文掌门人马中骏: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制片人 | 独家

2017-06-15 中经文化产业

中经文化产业:一位优秀制片人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怎样才有资格在剧组中指点江山?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先锋派戏剧异类新秀,到跨世纪山河一片红的武侠电视缔造者,再到今天影视产业多元、国际化的先驱者,马中骏总是站在人们视线最瞩目的地方。作为慈文传媒的掌门人,这位业内最喜爱看网络小说的老总,靠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与天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带领慈文传媒稳坐民营影视行业的龙头地位。从早年的《射雕英雄传》到《小鱼儿与花无缺》,从《五号特工组》到《国家宝藏之觐天宝匣》,从《花千骨》到《老九门》,慈文传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影视佳话。如今,由其参投的《楚乔传》热血励志再受追捧。


  那么,在他眼里,什么样的制片人才是一位优秀的制片人?一位优秀的制片人需要有哪些能力?


  近日,马中骏做客北京联合大学,为在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传统影视公司的网络剧之路——新媒体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制片人?》的主旨演讲,四大维度无保留倾囊解密,可谓干货满满。本文根据实录整理,内容有删减。



  一个合格的制作人是什么样?我想描述一下我心里一个画像,供大家分享、探访或者批评。


  实际上在中国,制片管理的门类非常庞杂。我说非常庞杂,是说学历非常之高的人,比如博士毕业以后去做制作人,也有从司机、电工、出纳,甚至是家政出来的,而且也都做得不错。所谓“英雄不论出身”,只要你能干,你都可以做。


  但从国外来讲,制片管理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学科。制片管理中的会有几个方向,比如财务制片人,这在好莱坞的六大公司里面的剧组一定会,由他专门负责财务制片管理。然后会有一个艺术方面的制片管理,还会有一个综合性制片管理。但是财务制片管理会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全世界的财务制片管理最好的是东京电影学院的制片管理专业,其次是南加大的制片管理专业。所以我觉得制片管理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但是在中国,这个学科开得特别晚,北京电影学院好像也就开了十年左右。


调研与市场预判

对于大数据 要相信但不能太迷信


  《毛主席语录》上有一句话说这么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实际就是说,制片人首先要会做市场调研。

 

  在影视市场上的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影片是缺的;观众喜欢看什么;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的偏好是什么;老年观众和年轻观众喜好的区别是什么;这股流行潮什么时候终止;哪一类选项的项目,虽然非常热门,但是已经市场饱和了,如果你挤进去,要么你死,要么两败俱伤。即使最终你把人家战胜了,你付出的成本也是非常之高。所以我觉得市场调研是一个基本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段里,很多人一直没有摸着门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调研工作没有做好。


  大家都知道大数据的重要性。有了大数据,对市场的研判真的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问题在于,这些大数据你怎么用?这些大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在哪里,可靠性在哪里,这些大数据出来以后,是不是能够细分到你要求的程度,是否能够帮你准确画出你要想的观众画像?


  但我们也不能太过迷信大数据。为什么我说一方面要相信大数据,要去做数据调研,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太迷信?其实,这个“太”字背后讲究的就是一个“度”。


  因为在中国,数据本身的可靠性缺那么一种铁板钉钉的“强硬“,同时也没有精细到那个程度,所以数据本身的所具有的说服力也没有达到。但是对于市场的调研和预判,大数据是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的。我们的一些大数据的团队,通过对以往成功的影片进行分析,做出数理模型,然后看到有哪些点是共同的(就是说只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点,那他一定就是好影片)。所以在这方面过去主要是用经验,今天我们会更多地采用数据来进行市场预判。


  那么从当下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到底是要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呢?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市场迭代、社会变革加剧的时代,大家很多喜好都已发生了变化。我们曾经喜欢的东西,不等于现在小孩会喜欢,现在互联网上的阅读与观看方式跟过去的阅读和观看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才是最恰当的?这个就是我说的——你对市场,要有预判性的。


  比方说,今天我们在准备做一个片子。从我们现在开始做预判,它出来的时候,一定是明年或者至少是明年。那么一年和一年半以后的市场,观众的喜好是不是跟现在还保持一样?因为你所能调查到的都是过去的,或者是当下刚发生的,但你不能调查出未来的。那么未来的预判就必须是基于现在的判断。
 

  这个判断如何得出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中国,会受相当多的政策的影响。比方说2017年19大召开,10月份,如果我们在15、16年安排17年要播出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么一个政策的因素;比方说今年夏天,我们现在正在播的《楚乔传》,它是在6月5号开播的,我们一定会在夏天就将它播掉,而且是在十点播。因为高考以后,很可能总局、中宣部会出一些调控政策,很有可能一些类型的题材就不能播,或者是不能在黄金时间播,所以我们将《楚乔传》安排在6月5号播,因为是十点钟播,那么它也不是黄金时间,所以即使是因为“十九大”进入到一个调控期,它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制片管理当中,我们要习惯去倒推时间。
 

 

  我刚刚讲的是政策,那倒过来还有市场。还是拿《楚乔传》为例,那么在这一个时间段里面,市场上可能会有的哪些剧?他们这些剧是一些什么样的调性,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拍摄,什么样的演员,什么样的投资,在什么样的平台播出,这个需要你去做市场预判,然后来决定你的档期,争取到某个平台,这样的话你就会有更多的把握。同样,电影的档期也更重要,比方说暑期档,我是什么样的影片?这个影片的调性是什么?这个影片的调性用了什么样的演员?我用了这些演员和这样的一种调性在这个暑期档里是不是一个稀缺资源,如果我拥有的是稀缺资源,我的排片就会排得好。如果不是稀缺资源,这部影片就很可能在这一档里面被淹没掉。


  所以对市场的预判是对制片人能力非常重要的考量。因为你要根据对市场的预判来安排播放哪些资源,包括演员的资源,导演的资源,剧本的资源等等。且如果有一些资源你没有,又怎么办?你能找到或想到的一些替代性资源又是什么。只有当制片人有了这些意识的时候,他才会根据自己手上的题材进行选择,并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做出正确的市场预判。


  所以,对于一名真正的制片人而言,调研和预判才是你的生命线。当你把这些情况统统掌握清楚了,你就已经赢了别人60%。我觉得这也是所有课程当中的第一要学的课。


选择,还是选择!
题材、编剧、导演、主创、演员、制作 一个都不能少

 

  那么,当你基于市场调研做出了市场预判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那么这个选择也是非常有学问的。
 

  首先是题材的选择,题材的选择是有巧劲的,就是说当你这个选择了以后,你很可能就有相当多的事情已经不累了。


  我举个例子,2000年前后的时候,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港台剧特别流行的时候,像周润发的《上海滩》,翁美玲的《射雕英雄传》,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所追的剧,因为那时候很多电视机都是在大街上的,所以很多人围着看,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但我当时觉得他们制作还是比较简陋,影像比较一般。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就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版权,然后请了张纪中来做我的制作。中国后来的武侠剧,很多火的片子跟我还是有点关系的。我当时就有一个预判,那就是中国大陆的武侠剧一定会流行起来,而且只要你做,就一定会火。所以,我们当时做了这么一个预判,也就是早期拍摄题材的选择。因为大陆缺这样的题材,而这种题材将来一定会有人要拍。所以,如果比别人资源占得好、占得早,就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题材上有一个制高点。
 


  后来在2005年左右,总局下了一个文,不准警匪剧上黄金档。当时我们有部很好的警察剧,而且播得也非常之好,但是就是不能进黄金档,实际上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说不能进黄金档,但是男性观众喜欢的动作片是一定会存在,那么他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哪里去呢?那就是连战剧,所以当时我们就做了很多连战剧,包括《武汉特工组》、《青盲》、《国家宝藏》、《枪花》等等,也是在收视中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做制片,很重要的是要掌握题材的稀缺性。题材的选择也是一个制作人的一个基本功,如果你选得好、选得巧,你可以事半功倍。我们今天有相当多的一些改成的网剧,实际上都是我们当时买的小说。而且,要比别人早一步。不能等到大家都追、都拼命去抢这个题材的时候,那就危险了。


  有了题材的选择,接下来的基本功就是编剧选择的能力


  如果是女性向的题材,你一定是要找适合写这类题材这样的编剧。如果你写的是特别接地气,特别还原历史的题材,你就千万不要找小朋友来写,因为他没有这个基本功,也没有足够多的社会历练,因此他没有这样的社会认识,一般我们都会要找稍微有点阅历的。


     但类似青偶类、玄幻类的等比较充满幻想的、想象的这一类题材,我肯定不能找那些功力特别资深的老作家来写。因为他写完以后小朋友们肯定不会看。这种题材一定不能让它接地气,一定要让那些充满幻想,对社会还产生梦的这么一些小朋友来写。把他的纯真、美好,把他对万事万物理想的一种的感受写进去,他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会舒服。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选的这个编剧是跟你的题材相关的,你一定要找对人,找对这样的一个编剧。找对了编剧,就找对了题材,基本上也成功了一半以上。但如果这个剧本你找的不对,题材选错了,你再找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不一定成功。


  但电影不一样,电影的话,只要你题材好,你剧本稍微差一点,90分钟就完成的一个影片,它是可以按照导演的想法、要求来做,最终完成导演想要的剧本。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知道电影跟剧的差别。电影是导演中心制,所以选导演极其重要。在电视(网)剧中,选编剧特别重要,题材选好了,这个编剧你一定要选对。

  

  下一步就是导演的选择。在电影当中,导演的选择要比电视(网)剧当中的导演选择重要得多得多,就是因为电影是围绕着导演来拍摄,剧是围绕着剧本来改编,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如果大家找对了编剧和导演,那就是会很顺利的。


  当导演和编剧都选完以后,实际上现在就是非常重要的演员选择的问题了。有时候在剧里面,选对演员比选对导演还重要。大家不要误会,就是说其实都很重要,但只是说重要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常常把剧本放在第一块,把演员放在第二位,把导演放在第三位,这是剧;当电影的时候,我们是把导演放到第一位,演员放到第二位,剧本从之。



 

  所以演员在任何一类的剧目里面,他都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现在是粉丝时代,你选对了一种演员,而且跟你的角色匹配度非常之高,他一站上去,服装一穿,他就是那一个“人”。这个时候他的成功的几率就会特别特别大,这是第一。第二就是说演员跟演员之间的匹配度,男主角跟女主角的匹配度,就是CP感,他们之间有没有CP感。当一对男女站在一起的时候,会不会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一种触电的感觉,这个很重要。就比如说这对男女他们站在一起,观众觉得他们就是金童玉女,他们就应该在一起。那么这样的一种组合,就能给观众产生相当多的想象;这样的一种男女主角,如果是恋人的话,一定会未播先红的。所以,男女主角的选择也好,男二、女二的选择也好,都会非常之重要。有的时候剧本没有选择好,反而因为演员选得太好,一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些演员在演的时候能让你把所有其他的都忘记,然后把你带进剧情当中,好的演员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制片人选演员,如果找到适配你这个剧本的演员,并能够让他来演你的剧本你就成功了。这也是个学问,就是你如何能够说服他,让他相信他演你的这个角色一定是对他最好的。因为他的选择太多了,对于一个好演员,在同时期他手里至少有七、八十个本子,他根本看不完,他没时间看。


  所以第一关你就要打动他的经纪人,如果他的经纪人或是他的助理能够喜欢,觉得演这样的一个角色会让他的演员红,他就愿意帮助你一起说服演员来演,这是第一道关。第二关是演员愿意坐下来看,哪怕他看两页,他听你讲是否能把他打动。所以,你的演说能力也特别重要。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艰难的任务,这还不是靠你学问能够得来的,你还要脸皮厚,被人怎么赶你都赶不走,你还得是块“牛皮糖”。当然,如果你这个制作人已经当到了一个特别有名的地位,你随便召唤人家,且另当别论。但如果不到那个地位,尤其是你们刚刚出道,你得经历很多过程。所以,首先一定要让他们相信你,给你这个机会。这个比选编剧、选导演还要难。因为相对来说,编导的话,你接触到他的机会还是多一些。而且如果这个题材或是这个作品是他感兴趣,他还是会给你很多的机会。

 

  其实,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有名的导演或有名的编剧去找演员,但现在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小,反而自己去磕演员的机会会越来越大,所以你一定要直接面对,你不直接面对不行。你要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他注意到你,注意到你的作品是会让他的演员红的,而且你讲话的时间又不能太长。所以我有时候看到有些制作人去磕演员,那真是不容易的,甚至磕了不下八、九十次,至少100多次,就是反复地去,终于把这个演员拿下。这也是制片人的一大本事。
    
  刚刚前面说到选材也好、编剧也好、导演也好,所有这些是在考验制片人的智商,制片人只要有智商,基本上这些都能拿下。找演员主要考情商,而且还考毅力,你不仅要有极高的情商,还要有极大的毅力。当你终于能把他拿下,他真正能成为你的朋友并来演你的戏的时候,你离成功就非常接近了。


  剩下的就是其他主创的选择,就是我们在找导演的时候同时,也要把相当多的优秀创作,比方说美术、录音、服装、造型、作曲等,所有这些人你都要把他们找到。因为当导演到位之后,再去找他们可能时间已经来不及啦,因为这些优秀人才的档期也特别紧。所以要在一个档期里把你最需要的这些最好的主创、主演通通纠集到一起,那就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如果你能集齐这些最优秀的资源,基本上这个项目就成功在望了。


  反过来,在这些选择当中,如果说某一块留下了相当多的不安定的因素,那么当你开机以后,很可能就会有不少的雷一个接一个爆炸。
    
控制与失控
学会从后期看失控


  选择说完以后,我说一个“控制”。说控制的话,我们倒过来就说失控,这是在制片管理当中经常会犯的错误。

 

  这种经常会犯的错误我们从哪可以看到呢?就是在制作的后期。在这里,我也是建议大家,当你们刚开始跟一个剧的时候,一定跟完整。最好是从跟后期的剪辑一直到这个片子制作完成,全部都跟一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后期剪辑当中,你能看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前期没有控制好造成的。从后期看前期,能看到这个制片人的管理能力。
 

     所以,如果你跟后期跟多了以后,你甚至都可以自己当导演了。这个过程,会给你很多的启示。


  第一,从后期中能看到剧本阶段是否控制得当。比方一个例子,为什么说剧本没有控制好?可能同学们都会经常去看美剧的,去看美剧的时候,结尾他们会放出不少的花絮。大家都觉得《权利游戏》拍得特别好,它现在已经到了第七季了,其实每一季使用多少的特效在剧本当中都已经规定好了。比方说这个剧当中一共是12集或者是13集,在这中间他一共可以使用的特效是20分钟或者30分钟,这个规定死的,而这些特效一定是在12集、13集里面是反复使用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剧本阶段就设计好的,所以你就会觉得他的特效做得非常牛逼。他不会做太多的,因为他没有太多成本。他没有成本不仅在于没有钱的成本,他也没有时间的成本,因为所有剧做出来是需要时间的。一般上,美剧是春季剧或者秋季剧,是季播制,所以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金钱把它做出来。比方说30分钟或者20分钟的特效,所以他就不可能超过这个时间,这样就要求在剧本中最需要特效的地方用特效,其他的一定都是实拍的,不可以用特效来完成,所以第一个就是特效控制。

 

 

  第二个控制就是场景控制,就是在这一季剧里一共要使用多少场景,内景是多少,外景是多少,一共可以有多少场景,这也是由钱和时间两个因素规定好的,包括规定用什么样的导演,什么样的演员,什么样的剧本,都是在比较早的时间里规定好的。我们的制片人要懂剧本,懂制作,那么在剧本阶段就要控制它。打个比方,这一集的剧本中,有效的镜头应该有多少个,有效的剧情应该有多少,每一个剧情点的兴奋点、小高潮、大高潮在哪里,这个不仅编剧要考虑,导演要考虑,制作人也要考虑,在考虑这些以外,他还要管控钱和时间。因为制片人在现场最大的管控实际上是预算管理。为什么我讲财务制片人非常重要?因为在这方面,所有的经验全是来自于财务的预算管理,所以就不能感性。现在相当多的制片管理缺乏预算管理,拍到哪算到哪,那肯定要出问题,所以就会出现很多的不专业的事情,这都是剧本阶段的失控造成的。


  剧本的失控会导致钱袋子的失控。因为前面阶段的剧本预算没控制好,那期间你要使用多少美术成本,你要使用多少录音成本,你要使用多少的摄影师、需要多少的演员等,一系列全部都会失控。实际上在美国财务制片人做的就是时间和成本之间的统筹。
 

  所以制片人需要一种现场的统筹能力、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当你出现问题以后,你要有第一方案、第三方案,所有的这些方案都是为了保障任务能够完成,这种能力在中国是极度缺乏的。包括改剧本的能力,现场让导演改方案的能力等等。


  所以,一个优秀的制片人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控制大师,在现场的管理当中,一定要注意到突发事件,并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应变方案。
 
营销和推广
树立倒计时意识

 

  过去在制片管理当中这个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当下营销和推广会越来越重要。我们甚至是在剧本开始以后就需要开始营销和推广。剧本阶段做营销是为了找好导演好演员好的平台,如果这一块的营销和推广做足够了,很快这些人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所以营销和推广不能够等到片子上映的时候才开始,不能够等到播出的时候才开始,一定要有一个倒计时。比如说定好某一部剧的上映时间 ,以这个时间点倒推,你需要什么样的营销,需要什么样的推广,在什么阶段要做几场秀,跑多少城市,运用什么样的媒体,全部都有提前计划好,因为在这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你要按营销和推广来拍花絮,否则到时候你没有这些素材。



   如果你没有这些时间节点的概念、错过了这些时间节点你可能就真错过去了,所以从剧本开始就要营销,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周密的系统工程。这样你这个制片人才是合格的,你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你在剧本阶段还不确定你的营销推广规划,只能说明你对市场不了解。从那时候开始,你就要知道一年半甚至两年之内,你的剧或者电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个电影投资多少,它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票房;这样的剧会在什么样的平台播出,播出之后会获得什么样的效果……


  所以,最后看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制作人,就要看看最后你的营销推广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文化部公布权责清单(附全文)

"这些账号被封 遏制炒作低俗媚俗之风

广电总局重磅文件将影响视频全行业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

编辑:魏金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