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2月余,蔡奇、陈吉宁2次调研北京文化建设透露哪些信号
中经文化产业:上周,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在京调研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经小文发现,这是自今年5月,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以来,第二次调研北京市文化建设。两次调研为何都选择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这与北京市未来15年规划中提出的“老城重组”有何关系?北京市“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呈现哪些新思路?
1
上任2月余2次调研北京市文化建设
2017年年中,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调查研究。据中经小文了解,这是公开报道中,蔡奇履新北京市委书记后的首次调研活动。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一同调研。
↑蔡奇、陈吉宁察看万寿寺文物保护情况
根据报道,两人从海淀区沿运河走向驱车向东到通州,一路察看了“运河第一闸”广源闸、“京西小故宫”万寿寺的保护利用、通州五河交汇处规划建设情况。此外,还召开座谈会,就做好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提出重要指示。
中经小文发现,蔡奇、陈吉宁两人的讲话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个关键点,从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谈到北京如何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并分别做出“要统筹资源,加强北京段六个区文化资源整合”、“要处理好文物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水与岸的关系、商业开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的重要言论。
而8月2日和4日,陈吉宁调研东城、西城、海淀等三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明确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走出一条提高老城风貌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新路”。
中经小文发现,两次调研,都选择了北京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强调了在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并让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进入百姓生活。
而这两次调研,也与北京市近期发布的多部政策相呼应。
2016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根据《规划》,北京市要提升历史文化名称的保护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挖掘和展示北京历史文脉。
《规划》还明确指出,到2020年,把北京建设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先进文化之都,推动北京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目标迈进。
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要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具体来说,就是
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精心保护好世界遗产,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积极拓宽保护视野,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全面保护、传承、利用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严格城市风貌分区管控,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打造新时期首都建设精品力作,彰显城市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北京城市建设新思路:“老城重组”
陈吉宁调研时提到的“提高老城风貌保护”,也暗藏深意。
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研究讨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提出,要推进实施老城重组,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强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
中经小文发现,这份指导北京未来15年发展建设的规划中,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已经提了13年的“旧城”改为了“老城”,透露出中央和首都决策者对于北京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思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分析,“从字面上讲,‘老’比‘旧’更有历史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字代表的是认识程度的提高。说‘老城’,是对城市历史积淀的尊重,是一种价值的认可和体现。”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则认为,老城肩负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职责和使命。东城西城是古都北京的核心地带,聚集了多元的文化,既有皇室、佛教、儒家、国学、会馆等传统文化,也有奥运文化、演艺博览文化、出版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等近现代文化;既保留有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也有大量的四合院住宅,还有传统的使馆区、商业街区和文化街区。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用“老城”替代“旧城”,反映了首都在城市规划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上的转变。
在老城重组的过程中,连玉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东、西城区划调整后,应着力建立和完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制,整合两区各自独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统筹东、西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缮等工作,将北京老城区作为整体进行保护,将首都的传统文脉作为北京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根基。
要打破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行政分割,推动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央政务区文化资源统筹发展机制,统筹布局区域文化资源,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对于未来北京城市建设的展望,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赵秀池认为,未来的北京将既古老又年轻,既保留了千年历史古韵,又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市政设施,既宜居又宜业。”
两次调研回顾
调研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
河文化带保护利用
据《北京日报》7月3日报道,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调查研究。他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一同调研。
↑察看“运河第一闸”广源闸水系治理
蔡奇、陈吉宁从海淀区沿运河走向驱车向东到通州,一路察看了“运河第一闸”广源闸、“京西小故宫”万寿寺的保护利用、通州五河交汇处规划建设情况。蔡奇在乘船察看运河通州段时要求,加强两岸景观整体规划,精心做好桥梁设计,展现这一城市家具的艺术之美。在有进京“水上城门”之称的八里桥,蔡奇察看了保护现状,要求尽快完善方案,将其更好地保护利用起来。
随后,蔡奇主持召开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规土委、市文物局、通州区分别汇报了工作。有关部门就进一步做好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蔡奇讲话说,今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饱含深情又寄予厚望,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大历史观深刻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蔡奇指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传承保护好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一件大事、好事。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责无旁贷,应当作出应有贡献,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察看有进京“水上城门”之称的八里桥保护情况
蔡奇强调,要带头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三篇文章,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搭建深度交融的桥梁,为首都发展注入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真正使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工程。
蔡奇强调,要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任务。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站在中华文明传承的高度,组织专门力量和专业力量,着眼中长期,高质量制定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规划要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长短结合、远近衔接,明确具体实施方案,责任落实到区和部门。近期,要本着保护、传承、利用的总原则,聚焦修缮文物、挖掘内涵、整治环境、提升品质等环节,列出任务项目清单,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坚持分类推进,重点突破。
蔡奇指出,具体可以分遗产类、挖掘类、环境类、水系类、文创类等不同类别,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遗产类方面,重点抓好白浮泉、万寿寺、延庆寺、积水潭、什刹海、通惠河、玉河古道及古闸、通州古城核心区、西海子公园、八里桥等重要文物保护和修缮,该腾退的腾退,该保护的保护,该完善的完善。
挖掘类方面,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历史文化内涵,整理出版研究成果;收集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更多能够传诵的运河故事。
环境类方面,加快大运河沿线景观提升和生态修复,抓好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的环境整治,打造滨水景观;严控沿线建设用地,加强城市设计,促进景观提升。
水系类方面,采取治水、引水等方式,保护好现有运河河道。创造条件逐步恢复玉带河故道、明清通惠河、北运河故道三条古河道,以及运河沿岸古码头。加紧推进北运河京津冀三地通航工程。
文创类方面,相关区要根据规划,因地制宜、布点发展。
就整体而言,大运河通州段是重点。要结合副中心规划建设,彰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城市特色;规划建设好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标志性文化品牌。
蔡奇强调,要加强工作统筹,汇聚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合力。包括大运河文化带在内的三大文化带,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近期要首先抓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统筹资源,加强北京段六个区文化资源整合,强化京津冀三地对接;统筹政策,整体考虑三个文化带建设,进一步研究完善各项专项政策;统筹力量,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属地实施,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治水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关区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陈吉宁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首先要抓好规划、抓好顶层设计,以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把北京段放在国家整体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统筹考虑,与国家和北京市已有的相关规划对标对接,改革体制机制,强化整体保护,让我们的规划经得起学术、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要切实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有条件的文保场所尽快向群众开放。要处理好文物与文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水与岸的关系、商业开发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让市民群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了解历史、亲近自然,增强获得感。要秉承专业精神,依靠专业力量长期研究、精心规划设计,把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好。
调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8月2日和4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利用两个半天,在东城、西城、海淀等三区调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在疏解整治工作中加强传统风貌保护,坚持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万寿兴隆寺
在东城区、西城区,陈吉宁先后来到长期占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文物建筑的太庙内东北角平房区、旅游大巴违章停车较多的晨光街、通过环境整治恢复了古都风貌的景山东街和作为疏解与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的万寿兴隆寺腾退现场,听取两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汇报,详细了解环境整治和文物腾退情况。位于海淀区的“三山五园”散落着100多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陈吉宁先后来到中坞公园、地铁西郊线颐和园西门站、功德寺棚改指挥部,详细了解该地区景观提升、交通治理、旅游疏导和棚户区改造腾退情况。他还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察看文物保护情况和大宫门考古进展。
陈吉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加快实施故宫等地区传统风貌保护,加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保护利用,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要重塑街区生态,加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工作,广泛听取居民意见,邀请专业设计人员深度参与,打造符合城市战略定位、居民幸福宜居的精品街区,彰显城市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要研究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走出一条提高老城风貌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新路;要精心规划设计重点景区及周边环境,配套建设旅游休闲和服务设施;科学制定景区周边道路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强对人流、车流的疏导,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便利换乘,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
陈吉宁特别强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金名片,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要开展好公共考古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弘扬北京历史文化底蕴。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文化与科技融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启动 9月7日截止申报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
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