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对文物工作的要求 刘玉珠这么看
中经文化产业:十九大新闻中心10月20日下午举行集体采访,邀请文化、艺术领域代表谈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了他对十九大报告对文物工作提出的要求的理解。
▲图为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
谈文物工作者
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来讲,文物工作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文物工作者为了今天而对话昨天,同时又为了明天而珍藏今天。简单地说,就是让人类记住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文物工作者正是这样的人。
谈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文物工作一直高度重视。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就有40多次,莅临文博单位考察指导也有30多次,包括出席和见证重要文物的活动也有十多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提出来关于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对文物工作者首先有一个学深悟透的问题。
●文物保护利用
文物保护和利用从理论上讲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
之所以是保护,因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它的文化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物保护涉及到文物安全,它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线,也就是红线。所以保护自始至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国文物战线的一项主要任务。
利用这个问题,社会和业内还是有不同认识的。作为文物工作者,更强调保护,但是社会层面可能强调更多的是利用。因为工作的性质不同,所处的角度不同,我觉得有这些看法也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在文物保护和利用当中,就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充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我们国家的文明进步服务,这是作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不仅是在法规上、政策上,还有相关措施上,都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的面比文物保护面还要大。国际通称的文化遗产,包括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社会认可度要比文物保护利用的认可度更高一些。文物只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利用,才可能传承。但是传承就不一样了,所以文物是保护利用,对文化遗产是保护和传承。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受到保护,因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我们先人在当时劳动生产过程的反映,也是供我们后人了解前人的窗口。
但是要传承,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传承,这里面的价值包括要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同时文物的意义或者说科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供专家科研学者研究方面的价值,只有这样的才应该是传承的。
谈“一带一路”倡议
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伟大的倡议,它是惠及沿线各国乃至于世界的,而不是单单为了中国自身利益。这个倡议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主要要靠文化,要靠交流,各国历史、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不同,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是特别重要的,而文化正好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相互的交流,对别国的文化了解才能产生尊重,产生了尊重才能产生学习和借鉴的作用。而在这方面,特别是从文物的角度、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讲,这方面的作用应该是先行的。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们和沿线多个国家开展了15个境外联合考古项目,对5个沿线国家进行了文物修复方面的援助,而且这些援助的资金额都是上亿元的,这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别国文化,加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说我们在柬埔寨开展了文物修复,在尼泊尔、缅甸等开展了震后文物修复援助,同时我们国家文物局每年组织上百场国际间的展览合作与交流。通过对各国历史的了解、文化的了解,才能产生学习和尊重,才能消除一些误会,在这方面文物、文化遗产的作用尤为重要。
包括刚刚土耳其记者提出的,我们和土耳其不仅有国家间的文物保护,包括打击盗掘、盗窃和文物走私方面的协议,同时我们在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展览交流乃至考古方面都有多项合作,而这不仅是土耳其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交流,而且使不同文明、不同国家文化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这样才能达到彼此尊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民心相通。
谈内地和香港的文物交流
国家文物局一直比较重视香港和内地在文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像故宫,乃至于今后有更多的博物馆会和香港有这种交流和展览活动,国家文物局一直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今年11月份,我们在香港也将有一个比较大型的文物交流和展览活动。
通过文物的交流,特别是像故宫这类国际知名度这么高的博物馆,它的藏品在香港展出,一方面对丰富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有很大的意义。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物的展览展示,让香港市民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祖国文化遗产,增加对祖国的认同感,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国家文物局将来还会继续加强和支持这方面的工作,使文物界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十八大以来文创设计发展综述:多轮驱动 跨界融合迎来行业风口
主编:成琪
编辑:张晶雪
来源:根据新华网直播整理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