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玉珠: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各方协作

邵希炜整理 中经文化产业 2019-05-17

中经文化产业: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今天国家文物局的主场活动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发表了主题演讲。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大典在广西省钦州市举办。“中经文化产业”全程直播了该活动。


在国家文物局的主场活动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发表了致辞。他表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各方合作、媒体支持和群众参与。他还表示,国家文物局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新时代文物工作更好面向公众,服务公众。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致辞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

2018年6月9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六月广州,夏木葱郁,喜雨相伴。我们共聚珠江畔,同迎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首先,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向所有出席开幕式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五羊城下十洲通”,2000年前,广州就与大洋各国港口往来交互;1400年前,扶胥古港南海神庙始建,承载“海不扬波”的美好祝愿;公元800多年,韩愈题写“南海神庙碑”;2006年瑞典国王夫妇携“哥德堡”号系舟庙外古港。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空,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见证了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兴盛。今天,我们在广州南海神庙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共享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共话文化遗产传播传承。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物质与文明传播传承的历史。早在汉代,从广州古港出发,中国船队就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从丝绸到瓷器,从琉璃到香料,从宗教到科学,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让各国人民享用的物产更加丰富,文化更加多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加强了解,增进友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携手应对挑战和问题,助力“一带一路”共同发展。


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各方协作。我们要在更广阔的范围,搭建更开放的平台,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掘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弘扬丝路精神,促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媒体支持。衷心感谢长期关注、支持文物事业的媒体朋友。是你们,让文物报道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让国宝会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我们期待有传播的地方,就有文博的身影,让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传播与解读,展现文化遗产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离不开公众参与。今年,各地文物部门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遗产日活动,还特别准备了近500项文物体验传承活动,鼓励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近文化遗产、认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成为每个公民的节日。


立足新时代,国家文物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整体部署,统筹推进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物行业不辱使命、担当奋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新时代文物工作更好面向公众,服务公众。


稍后,我们即将欣赏历代碑刻与波罗诞民俗表演,连线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现场、黄埔古港古村社区活动等。下午,中外嘉宾还将共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合作。广州市人民政府及相关方面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向付出辛勤努力的有关单位和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现在,我宣布: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主场城市活动开幕!



作为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大典在广西省钦州市举办。



在敬香、诵读祭文、敬天地、取砖开窑后,多件精美的坭兴陶作品捧出,引发众人称赞。



随后,现代舞剧《窑变千彩》也开始了表演。这是一台表现陶土与力量、生命与创造的现代舞蹈剧,将广西钦州传承千年的坭兴陶艺术攀上了舞台,尽情演绎了坭兴陶这块非遗文化瑰宝的无限魅力。



长按下图二维码,查看千年坭兴陶古龙窑火祭大典直播


相关阅读


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非遗的当代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非遗实践日渐活跃。传统节庆重新热闹起来,传统表演艺术与口头文学焕发新的生机,有时代感的传统年画让过年的年味儿更浓,文创设计越来越注重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实施,富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现代气息的手工艺品成为消费者的钟爱。活力再现的非遗对于弘扬优秀道德价值、培厚社区文化积淀、培育良好民风习俗、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年的非遗保护工作确立了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非遗传承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很多人喜欢龙泉青瓷,但买个瓷器并不就是买了个非遗。传承人群富有创造力的实践、独特的烧制技艺、人们对龙泉青瓷的审美和欣赏,构成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整体。精美的瓷器,是精湛技艺和审美意境的结晶。“制作和分享烤馕等面饼的文化”也是非遗的代表性项目。同样,吃个馕也不是吃了个非遗。馕本身不能独立地构成非遗。制作馕的技艺是非遗,邻里亲戚分享馕的习俗是非遗,馕是烤馕技艺的产物,是分享习俗的媒介。保护非遗,不是保护一个个烤出来的馕,而是保护制作和分享烤馕的文化传统。制作和张贴年画,是中国百姓悠久的风俗习惯。保护这一遗产,着力点是保护和弘扬这种大众文化。如果年画与百姓生活渐行渐远,只是成了小众的收藏,虽然还有人在画年画、做年画,也不能说是得到了有效保护。只有重回春节,重回家家户户的生活,才是年画的复兴。

  

因此,非遗保护工作要着力于保护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要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创造性表达权利。只有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实践,才有非遗的生命力,才有人类文化不断增长的多样性。要支持非遗回归社区,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成为当下的生活方式。


(载于《人民日报》6月6日 作者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


小知识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机制,每年发布活动主题和口号,并选取一个城市作为遗产日主场城市,举办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广泛宣传文化遗产政策理念,充分展示当地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成果。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将“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 高层丨刘玉珠:加快建立、完善国有文物资源资产报告制度

● 权威发布丨117家中央文化企业名单出炉

● 原广电总局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我国文化产业十大趋势

● 泼冷水丨我国精神文化消费从!未!高!涨!



主编:成琪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编辑:邵希炜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


微信公众号ID :cewenhu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