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1:现代营销 砸钱投广告已经不重要了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本新的书,叫做《定位》,所谓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写的。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如果你是企业主,企业高管,以及私营店主,创业者,又或者是市场营销销售人员,都应该了解一下定位这本书,这对于你们卖产品,一定会有良好的帮助作用。一切商业的问题其实回到本质上,都是销售的问题。而现在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就需要有一个品牌沉淀的过程。品牌靠什么,说白了就靠商品的定位来实现,所以无论从国家大层面,还是从个人发展的微观层面,这本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定位,定位不是创造某种新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经存在的关联的认知。在这样一个传播过度的年代,其实每个广告对于人的冲击力已经在减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大家接受的东西太多,所以凭什么记住你的东西。所以,你就必须要做到集中优势兵力冲击细分市场,而不可能再用大的行业来划分自己的产品。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不要试图去改变人类的心智,成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但这也是大家经常违背的原则,很多时候都有大笔的钱浪费在这个上面。你的广告是塞不进人的心智的。那么该怎么做呢,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沃尔沃的定位,是什么?大家知道,就是安全,宝马的定位是什么?驾乘和驾驶!联邦快递的定位是?隔夜到达,佳洁士呢?防蛀牙。这些伟大的企业,都是用一个词来占据你的第一感官,从而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传播其实跟建筑一样,越简洁就越好,不要试图去给你的顾客讲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早就有答案,所谓顾客永远是对的,你只需告诉他结论就可以了,并让他来感知你的结论,而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论,实在是没必要深究。而这就是广告,是实践中的心理学问。
作者也举了一个反例,在如今传播过度的社会,很多人还在试图增加品牌的复杂性,比如雪佛兰,他的品牌得有8-9个之多,而且每年花费上亿美元的,但雪佛兰你想到了什么,什么都想不到。所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苹果一款产品往往就一个品牌,连型号也不多。但就是卖的好。而N多品牌和子品牌的手机利润没多少,甚至都没什么人知道,比如同样很牛的华为,有人说的清楚,他有多少个手机子品牌系列吗?我就知道P系列,MATE系列,荣耀系列其他还真是了解不多。
所以现在广告和公关的作用其实是反转了,公关比广告更重要。广告的作用被信息爆炸严重的削弱了。有人分析一个产品构成,产品当然是最核心的,重要性占了29%,战略计划占了27%,公关占了16%,调研开发只占14%,金融投资占14%,广告只占10%,此外还有3%的法律维权。这就是一个产品大致的构成比例。所以光有好战略,光有好产品,你仅仅刚完成了一半。
此外,除了媒体膨胀之外,产品也严重膨胀了,现在你几乎找不到没有替代品的商品,任何同类的商品都是成百上千,美国一个统计,说超市能陈列4万种商品,而一个人的词汇量通常才只有8000个,当然这指的是英文单词。你凭什么比别人好?凭什么吸引人?说我质量好,这话就等于放屁一样,没有人会说自己的质量不好。普通人对于这种产品爆炸,就是有种超载的感觉,当东西超过了记住的极限,他的脑子反而一片空白,干脆什么都记不住了。比如牙医就经常会让你带上耳机,并开到最大,然后你就不疼了。但即使这样,大家仍然在乐此不疲的打广告,广告效果降到了最低,而广告数量却不断增加。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了,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就是让那些很矜持很骄傲的人倒霉。你觉得你牛逼,别人就真的不鸟你。
那么说了半天,该如何进入人的心智呢?首先你成为第一,这是进入别人心智的捷径,第一个登月的是阿姆斯特朗,第二个是谁?第一个夺得奥运冠军的是许海峰,第二个是谁?珠穆朗玛峰最高,这谁都知道。但乔戈里峰又有几个人听说过。所以这些名字其实已经进入了你的心智,而如果你是某些行业的第一,比如柯达,施乐,可口可乐那么你就拥有了第一的定位。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在接受你的品牌之前,从未接受过别的品牌,所以当你闯入他的心智,并不需要改变什么。非常简单。这大概跟初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样,你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就要建立一个某些领域第一的印象。如果能在你的商品前面加上个第一,就会很好地占领别人的心智,比如老齐,是不是可以叫做财经第一说书人!跟罗振宇比他是卖书我是说书,他读历史和互联网我只说财经,跟吴晓波比,他是写书我是说书。简直完美,就叫财经第一说书人了。以后大家多传播。
那么有人问了,如果我已经不是第一了怎么办,其实也有办法,要么你就换个思路想想,自己有没有更细分的领域能当第一的,比如加多宝显然不是饮料第一,但他可以说自己是凉茶第一,还可以教你一个绝招,那就是勇于往第一身上碰瓷,比如百事挑战可口可乐,佳洁士不断挑衅高露洁。要有死磕的精神,给别人记住第一的同时,记住你这个第一的最大挑战对手。
现在在营销广告中,已经不流行什么诗意,只有很多高大上的品牌在用,那是他们早就建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成功进入了你的心智之后,再去营造的感觉,很多公司都在学苹果这种,结果白白投放了大量的广告费用,而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就好比有些互金行业的公司,你要传达什么,我要传达安全,这就完蛋的完了,因为几乎每个公司都会传达安全,而且绝不会有一家公司说自己不安全的,所以你的传递根本不可能深入人心。还不如去传递什么,第一个有牌照的互金公司,第一个有存管的,第一个有富爸爸的都比传递安全这两个字要好。比如小米的品牌,就抓住了发烧友这个群体,主打自己第一个高性能智能国产手机。所以就做了3件事,一个是跑分快,二一个是粉丝参与产品设计,三一个是国产价格区间。相比之下罗永浩的锤子,情怀了半天也不知道他要传递什么,似乎是在说我要好好做手机,做高品质的手机,但关键是没有人会说,他自己做的不是高品质手机。所以这种东西传递不下去。
这里面有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并不鼓励但也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比如美国有公司要做一款淡啤酒,于是他们起名叫做莱特啤酒,light本身就是淡的意思,换句话说他用通用品类当成了自己的品牌,但后来也发现了法律问题,所以后来改成了米勒莱特啤酒,而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360安全浏览器,主打浏览器的安全市场。
其实人的心智很像一台电脑,一个新的品牌进入心智,就要删除或者重新定位之前的品牌阶梯,但电脑会接受你的指令,而人脑不一定,心智有很强大的写保护功能。心智一般只会愿意接受你想要接受的东西,如果跟你之前的想法相背离,你有本能的排斥感。有的时候人很奇怪,就拿可口可乐来说,当年他们想推出新口味新配方可乐,然后进行盲测,结果显示有3:1的比例喜欢新口味。然后他们竟然这么干了,推出了新品种,但却酿成了营销灾难。盲测可以,当你看到了可口可乐的标志的时候,这些人都反水了,竟然比例关系变成了1:4,绝大多数人强调喜欢老口味,压根不接受什么新口味。这就叫先入为主。
所谓广告,其实不过就是给你营造一种期望值,买这个产品会怎样怎样,买下来这种期望就会出现。然而如果创造相反的期望,这个产品就会陷入绝境。比如一款啤酒,他的口感很差,那么怎么定位呢?有人把它定位为减肥啤酒,竟然成功了。因为减肥就要少喝啤酒,大家轻而易举的接受了减肥食品都不好吃的现实。人就是这么奇葩。
那么还有怎样的定位方法,还有怎样打开消费者心智的捷径,跟你家的产品又该怎么结合呢,咱们还有大把的案例,明天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