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荡三十年22:经济宏观向好 企业家却纷纷倒下

2017-09-11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昨天我们讲到2001年的互联网寒冬,最大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新浪发生兵变,王志东这个新浪的缔造者,突然被赶下台,这对于中国的所有创业者来说都是黑暗的时刻,大家终于意识到,资本带来金钱的同时,也随时会把我们踢出局。

 

王志东虽然抗争,但最终还是离开了,一个月之后他选择了重新创业,他说,一个人摔倒了,要赶紧爬起来,要不即使没被摔死,也会被人踩死。这年10月,当时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卖给了德国传媒巨头贝塔斯曼,据后来人回忆,说德国人开价是1000万人民币,然后中途上厕所的时候,德国人跟物业管理人员闲聊天,得知他们的水电费已经几个月没交过了,随即价格被压倒了100万。创始人朱威廉一点脾气没有的答应了。

 

这一年,任正非在内部刊物华为报上,写了6000多字的长文,华为的冬天,他问员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该怎么办,公司太平的时间太长,升的官太多,也许是我们的灾难。结果任正非的预感很快就成了现实,2001年全球电信业出现惊天大滑坡。华为的全球对手思科也严重下滑,思科股票大跌裁员8500人,但不知道是不是该庆幸,这一年华为却完成了255亿的销售额,实现利润27亿元。毫发无损。

 

2002年注定是属于中国制造的,这个词也是从这一年出现的。他赋予了中国经济新的意义,物美价廉成了中国制造的典型印象,我们接过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枪,把工业品做到了极致。广东格兰仕这家微波炉专业工厂,竟然产量突破1200万台,全球市场都让他一家企业吃下了三分之一。广东顺德也成了微波炉的世界工厂。

 

另外一个案例是大家熟悉的芭比娃娃,这个是迪士尼公司的产品,每年全球120个国家销售,但生产基地在中国。北美市场的售价是20美元,而中国工厂的离岸价只有1美元,这里面包括了制造费用和渠道成本,还有各种税费。中国的低廉成本优势,让世界各国都觉得,再去干生产制造的事,似乎无利可图,还不如包给中国人干利润更高。一时间,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中国,吸引外资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民间投资也增长了18%,比上一年快两倍。外贸出口涨幅超过20%,中国这一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了1000美元。初步实现了小康水平。经济学人的测算,在1995-2002年的全球增长中,美国只贡献了20%,而中国贡献了25%,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宏观经济全面向好的背后,微观企业方面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这一年,李经纬被赶出了健力宝,仰融也出走华晨,春兰空调改制被搁浅。科龙电器则落到了顾雏军手里。

 

先说健力宝,李经纬被最后一个通知健力宝已经卖给别人了,新加坡人魏成辉成了接盘者。更让李经纬不能接受的是,当地政府拒绝了他4.5亿的价格,却只卖给新加坡人3.8亿。李经纬不甘心,随即摇动民族大旗,说民族品牌被贱卖给外资,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新加坡人很尴尬,政府很恼火,但这次收购确实被李经纬搅和黄了。但谁知道后面还有个更大的坑,等着健力宝。这就是28岁的资本骗子张海,正当李经纬四处筹钱游说企图自己接下健力宝的同时,张海来到了三水,他当时顶着浙江国际信托董事长的牌子,哇撒,三水政府一看,国企啊!随即决定,3.38亿,卖给张海75%健力宝的股权,就在签约仪式上,李经纬含泪仰天,一言不发。那张照片堪称中国企业史上的最经典之作。就在签约9天后,李经纬脑溢血,从此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收到了贪污罪的判决书。而等待健力宝的,也是被玩残的命运。最可恶的三水政府,也一点好处没捞着,反而被骗子们骗了个身败名裂。

 

再说科龙这边潘宁突然下台,随后科龙连续换了几任总裁都不行,2000年就巨亏6.78亿,8年的冰箱明星,管理标兵企业,因为潘宁出走就稀里哗啦,这简直让领导太没面子。于是就开始胡搞了,格林柯尔突然成为了科龙电器的第一大股东,披露的报告显示,格林柯尔以5.6亿元,收购科龙电器20.6%的股权。格林柯尔就是顾雏军的企业,是他当年也办了一家无氟制冷工厂,据说业绩还不错,曾经名列香港创业板盈利第一,2001年的财报是净利润3.4亿,但这时候也有不同的声音,说那个时候格林柯尔的财报有问题,基本都来自虚假订单,假订单多到可以用麻袋装,但这个事也就不去细追究了,因为顾雏军入主科龙这个事,还真不好说到底是谁坑了谁。当时顾雏军预计科龙可能只亏损1个亿,但没想到进去一看,要亏6个亿,还没等他研究清楚呢,科龙竟然大亏了15个亿,这下顾雏军也傻眼了。

 

但这其实还是冰山一角,顾雏军后来猜测,很可能他接手科龙的时候,资产就已经被掏空了。此时最困难的时候,银行也来捣乱,给科龙只收贷,不放贷,一下就让科龙难上加难。后来2005年科龙竟然出现了36.93亿的巨亏,后面的事,主要是顾雏军破罐破摔。开始了大肆并购。这也加剧了科龙的覆灭。

 

还有一家企业也具备典型意义,这就是春兰空调,1994年也是名牌产品,世界七大空调企业之一,2000年规模120亿,净资产80亿,是中国家电企业的翘楚,后来春兰开启了改制,从50亿集体资产中,切割出25%,向管理层和员工配股,当时董事长陶建幸放弃了做大股东,实行普惠制,这其实等于拒绝了大概7亿元的财富。

 

他的这种雷锋举动,当时显得有点高调了,而越是高调,死的越快。无形中把春兰推到了财富的风口上,一下就让春兰改制成就了上千个百万富翁,上百个千万富翁,而陶建幸虽然拒绝了那么多,但他仍然拿到5000万股,基本也是上亿的身价。后来红眼病就全来了,说他一个国企经营者,凭什么变身亿万富翁。春兰到底姓什么?贫富差距这么大真的好吗?

 

后来,因为影响实在太大,交到了中央讨论,后来上面采取了冷处理,不闻不问,结果方案被无限期搁置,春兰改制只能叫停。后来学乖了的海信和海尔,都低调处理改制的事情,尽量不跟媒体透露半点信息,周厚健和张瑞敏走向了人生巅峰,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明星,而陶建幸却十分不幸,只能成为先烈了。春兰空调,也因为没了心气而逐渐退出了竞争。把第一的宝座,让给了董明珠的格力。

 

当年暂时比较幸运的,就是伊利的郑俊怀了,那年他52岁,打造出了伊利这个中国乳业的第一品牌,2002销售收入40亿,而他的改制也是比较曲折的,郑俊怀先跟高管们一起成立了华世商贸公司,然后收购伊利的法人股,当时他钱不多,所以郑俊怀用了外科手段,当时擅自做主从伊利拿出150万的钱,调转到华世商贸,然后收购法人股,不久后再悄悄归还。还有一次他用一家跟伊利有利益关系的奶牛场,跟银行贷款,然后把钱拿来继续买法人股票。然后再把股票质押给银行。就这么空手套白狼,一点一点的拿到了很多股权。据说这也是当时管理层MBO收购的常用技巧。当然郑俊怀的做法得有政府的默许才行,事实上确实当时没什么人管他,后来呼和浩特国资局把国家股划给了财政局,留下500万股有偿转让给了郑俊怀团队,这时候,这个华世商贸变成了启元投资,已经成了伊利的第二大股东。

 

郑俊怀的一个老部下,正是牛根生,他之前也在伊利,负责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1998年由于牛根生太活跃,跟郑俊怀越来越不对付,随即被免职,牛根生带着几个人,拿了1000万去创业,他们办的企业就是蒙牛。牛根生办蒙牛的时候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没奶源,没厂房,更没有市场。当时他就切中了利乐枕的包装,这恰巧还是伊利不愿意尝试的。这个宝让牛根生押对了,所以蒙牛很快就起来了,2001年底,蒙牛销售突破7.24亿。

 

郑俊怀跟国家耍心眼的时候,老牛正在跟外国人抖机灵,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宣布6000万美元入股蒙牛,但这笔投资是有条件的,蒙牛如果每年复合增长率低于50%,牛根生就要赔掉7830万股的股票。如果业绩完成,外国资本就把这笔股票无偿赠给牛根生团队。结果老牛当时很缺钱,还是签字了。

 

最后的结局可以剧透一下,郑俊怀因为挪用资金被判了6年,而牛根生则成功香港上市,成了当年的一代传奇。当年就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和集体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还引发了大讨论。著名的郎咸平教授,站出来炮轰这种现象。而站在他对面的是香港的张五常教授,还有北大的张维迎教授。那么这种讨论又造成了哪些后果呢,哪些人因此而受益,哪些人又被送入了监狱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激荡三十年21:股市造假严重 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


激荡三十年20:远华案红楼揭秘 引发官场大地震


激荡三十年19:资本市场炒作盛行 恶庄遍地


【好消息】史蒂夫乔布斯传 在蜻蜓开播了 乔蜜果粉必收藏



你知道乔布斯的大神修炼之路吗?知道他早期的作品有多烂吗?

欢迎来听史蒂夫乔布斯传,了解乔布斯的传奇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