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零到一5:未来经济的大趋势在哪里?

2017-11-12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到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讲从零到一,顺着作者的思路,我们今天说说销售,销售一般都是科技公司的难题,因为都是一般技术男,所以理解不了销售的世界,经常会觉得销售人员不务正业,他们不就是陪客户吃吃饭聊聊天吗?但其实这些都是销售的工作,他们就是要时刻走入客户的世界,带着真诚的说服对方,尽管有时候也要演一演戏,销售工作已经无处不在,不光是推销这么简单,有的时候顾问也是一种销售,比如股市分析师和理财顾问,这些都是销售的变种。而互联网公司现在也爱用什么技术专家,或者品牌定制专家来刻意回避掉销售的字眼。大家一般习惯于接受帮助,而对于推销却有天然的戒备心。

 

工程师们总在追求那些不需要推销就能获得广泛好评的产品,但这往往只是希望,结果却还是需要市场和销售部门配合,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哪家公司,真的没有市场和销售部门,仅凭工程师就能运转。所以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别是在现在,产品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很难能够上来就脱颖而出,总是有个市场开拓的过程。连乔布斯都要为苹果做一个线下零售店,你的产品品牌能够超越苹果吗?

 

只不过,目前互联网时代,销售的意义已经变化了,产品单价越高,销售成本也会越高。这样销售的价值就会越大,相反免费的产品,单个产品的销售成本趋近于零,所以往往只有市场推广,而没有销售成本,比如视频网站,上一部新剧的时候,他会到处做推广海报,但并不会针对每个用户去销售。第一类销售公司,一般是to B端的客户,则需要的就是复杂销售了,比如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他的客户都是每个国家,发一颗卫星就是十几亿美元,所以他的销售肯定是一对一服务的,不过老实说,这种to B端的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增长,是很困难的。通常都需要CEO亲自去找客户一个一个谈,所以他们的客户不太可能爆发式的增长。第二类销售是人员销售,也就是销售人员直接对客户的模式,这种公司取决于销售团队,不需要CEO去谈了,所以如果模式好,只要扩大销售团队,那么收入就会快速增长。比如医药代表就属于这一类,大量的医药代表都会在各个医院蹲点。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会这么干,用众包的方式招聘销售,让用户成为兼职销售,把原来的销售成本分给这些兼职销售,这样就可以把销售团队瞬间扩充到无穷大。但这个模式也有一个难点,就是你的产品必须得过硬才行。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最欠缺的一点。

 

第三类是市场营销广告,属于to C端,但借助渠道销售的这种,比如宝洁的产品,他们肯定不可能接触到客户本身,所以只能借助市场营销的力量来影响客户,让客户主动到渠道上去购买。所以他们大量的销售成本,其实都划到了市场费用上。老齐见过最奇葩的公司,明明是to C端的产品,却用to B端的销售策略,一个一个客户死磕,最后发现,销售成本比利润都大,而且根本上不了规模,老板还心里苦呢,说我做不起广告!殊不知从单个产品测算,线下推广,要比广告贵的多的多。

 

第四类,也是最新的一类,叫做病毒式营销。这种营销的基础就是用户来邀请用户,FacebookPayPal成功的基础,其实就是基于病毒式营销,A付款给B,所以A就会邀请B也加入到这个产品上面。而现在的社会化传播产品的推广,几乎全都是基于病毒营销。作者说这种增长是爆炸式的,你甚至会发现,架设服务器的速度都跟不上用户的增长,腾讯早期的qq就是这样,每几个月就要填加服务器。这就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思路,你做的产品能不能用病毒营销呢?你如何让A去拉B?光给奖励并不够,你要在AB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让A有动力去拉动B,而不光光是为了钱?比如自媒体,和直播,其实就是用了这种模式,大家疯狂去挖主播,挖写手,然后这些主播和写手自然会带动粉丝加入,增加用户量。

 

产品销售也是有2-8法则的,作者说大部分公司,都无法做好销售,有时候还真不见得是产品差,主要是因为销售本身的问题。老齐深有同感,老齐的读书圈这个栏目不能算是产品差吧,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聘请专业的销售人员,所以销售效果并不理想。大家伙也可以帮老齐多想办法,谁能提出好的建议,让销售额大幅增长,老齐就聘请你为首席营销官。欢迎大家加入我们,咱么一起干。

 

作者也说到了机器和人的问题,自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更多的机器抢占先有人类的岗位,但是也不必过分恐惧,计算机只是辅助人类而存在,他不会完全替代人类。这里其实还是要用我们的人类竞争理论来分析, 也就是说,机器辅助的是前二分之一,甚至是前四分之一的人,而侵害的是后面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人类生存空间,所以这不但是一场人类之间的生死存亡,未来还会有机器的加入,你要是不能成为人上人,那么未来不光是被别踩在脚下,甚至机器都可以排挤你。未来一定是极端两极分化的社会,富人在机器的帮助下,会让效率越来越高。赚到更多的钱,而穷人则会生活越来越艰难。

 

很多人觉得这个时代还早,甚至经常嘲笑现在的人工智能,说在1000张图片里识别出猫,准确率只有75%,连4岁小孩都不如,你告诉我说这些玩意会抢了我的饭碗,你说我能信吗?但别忘了,阿尔法狗已经打败了全世界最牛的围棋大师,而且让柯洁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这就是说尽管一开始看似是丑陋的不可能的,但一旦创新突破了某一临界值,后面的发展可能会超出人类控制。所以你现在可以尽情嘲笑他的低能,但一旦你发现他的威胁之后,可能再没有机会做出应对。特别是机器的自学习能力,他记录下来的数据,可是从来不会忘记的,所以一旦他开始顺畅的学习,那么他一天的学习能力,可能就抵得上人类一辈子的量。

 

而现实生活中,现在很多地方其实都已经用到了人工智能,通过机器来给人的盲点做为互补,比如在识别数据领域,机器的工作量就是人类的不知道多少万倍,记得华夏基金的投资总监说过,以前我们要翻开每一只股票的背面去分析它的财务数据,判断他的好坏。现在机器几乎每天都能把全世界所有的股票都翻一遍,原来你要尽可能多的翻开石头找到里面的螃蟹,现在这个机会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机器已经帮助人类把所有的石头都翻开了。

 

作者还提到了清洁能源和特斯拉,他认为这个行业将解决未来人类最大的痛点,也就是能源问题。而在这块特斯拉已经具备先发优势。当然如今更多的钱都投到了这个行业里面,这让作者产生了一些担忧,他甚至类比了清洁能源的走势和当年网络泡沫期的股票走势,他说这一块,尽管代表了未来,但如果被爆炒之后,也会形成泡沫。2008年的新能源股票大跌,就是泡沫破裂的过程,而现在在废墟上建立的新能源2.0公司,他们具备了真正改变世界的能力和基础。资本也对他们更加冷静。每个企业家都应该先找到自己的小市场从而切入这个未来的行业。

 

本书的最后,作者谈了创始人悖论,创立公司,甚至创立伟大公司的,一般都需要一些怪人在一起做事,而不需要庸人。就跟演艺明星一样,你能够记住的,一定是很有个性的。比如我们给大家讲的乔布斯,如果他不是制造出了伟大的苹果产品,成就了伟大的苹果和皮克斯公司,你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一个混蛋。没人愿意跟他一起工作,生活,甚至多说一句话都难。而比尔盖茨则跟乔布斯截然相反,他没什么脾气,看起来就像个笨手笨脚的书呆子。也跟我们脑海中的那种雄才伟略的人截然不同。至于马云,有个段子说,他去麦当劳打工都没找到工作。所以这种人只能选择创业。总之,创始人一定要有专注力,他的生活和创业完全分不开的那种人,兴趣爱好就是工作,脑子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工作,这些人比较容易成功。而以工作的态度去创业的,你的能力再强!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苹果公司就是典型。比如乔布斯挖来了百事高管斯卡利,这哥们显然比乔布斯更像商务精英,更像一个企业家。但没有用,苹果在他手上每况愈下。他把苹果当成了生意,而乔布斯则当成了事业。斯卡利要赚钱,而乔布斯就是要用产品去帮别人解决问题,所以出发点不同,结果完全就不一样。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永远不要停止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垄断,只有垄断才能享受垄断利润,让业绩爆发式增长,这种从01的商业模式,才是新经济下成功的唯一方式,如果你的企业陷入到了从1N的模式,陷入激烈的竞争当中,那么未来的利润必然是每况愈下。你所在的行业是哪种模式呢?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请昨天中奖的朋友,(中奖名单)主动到后台跟我们联系,今天可以领取京东e卡了!


从零到一4:如何才能保持创新驱动?创新的方向在哪?


从零到一3:大生意都是从小市场里计划出来的!


从零到一2:为何现在这么多企业选择烧钱做生意?


从零到一1:为什么你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格雷厄姆著作

聪明的投资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