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时间都去哪了?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再次来到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昨天我们说了有5个习惯,可以让你变得卓有成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一破解,先说时间,管理时间有三个基础,分别是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任何产出都会受到稀缺资源的制约,而在这些资源中时间是最稀缺的,每个人都只有24个小时,你再不睡觉,也不可能多出更多的时间来。而且你花多少成本,也买不来绝对意义上的时间,所以时间是没办法开源的,只能节流。
在大家婶婶的脑海里,时间其实是有分配的,比如一天10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休息,2个小时路程,2个小时学习,2个小时娱乐。很多人都是这么分配时间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如果做了精确地时间记录,你发现上班的10个小时里,有5个小时都在娱乐,而2个小时的学习你也还在娱乐。甚至8小时休息的时间,还要拿出1-2个小时去娱乐。所以一天天就这么玩过去了。当然有些人工作比较努力,确实很忙,但你在忙什么?很多人都说三分之一开会,三分之一谈客户,三分之一做方案,但真是如此吗?未必,最后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开会和准备开会上面,所以做好时间管理的第一步,你先要记录自己的时间,看看时间到底是怎么被消耗掉的。
管理者的时间一般都是浪费在商务接待和开会上,但是客户或者合作方来拜访你又不能不接待,所以很多人都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陪着合作伙伴有的没的聊半天,这种事就是典型的非常紧急,但是却毫无意义,很多合作伙伴并不是有什么重大合作,就是过来随便拜访一下。
另外,时间切的过碎也是浪费的一个途径,比如说写一个报告是5个小时,但一个整块的5小时时间,很多人都觉得是奢侈的,于是把他切碎成每天20分钟,一个报告要写上2周时间,但最后发现两周后还是什么都没写出来。思维是有连续性的,你总是重启他,然后刚刚进入状态,时间就终止了,又要切换到其他的主题上去,这种主题之前摩擦掉的时间,其实是非常大的浪费。看似好像20分钟在写报告,但其实你得想想之前写了什么,现在要写什么,把思绪捋顺了,基本15分钟也就过去了。所以其实你干两周拼凑出来的5个小时,反而不如你踏踏实实的写上2个小时,来的效率更高。
那么该怎么办呢,德鲁克给出的解决方案还是要以成果为核心,也就是说管理者必须先想清楚,在别人期望中,我要完成什么样的成果,然后以这个成果为导向优化自己的时间。比如一个销售主管,他的成果无疑就是业绩,而老板需要他的地方也是业绩,而不是他能开多少会,写多漂亮的PPT,所以带领团队谈客户,开拓用户才是他第一核心要务,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一切任务都要以成果为核心,
管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管理幅度,说的是管理的人越多,他用于这种关系协调的时间也就越多。一个人最好就管5-10个人,如果要管理几十上百号人。最好分出层次,比如军队,3个班一个排,3个排一个连,3个连一个营,每个军官其实也就管理个把人,这样的管理是比较节省时间的。但这里老齐也要说一点,这种层级管理的信息传导效率却是很低的。容易造成指令偏差。最高层的指令,和最前线的员工理解不是一回事的情况屡屡发生。所以扁平化管理还是层级化管理,这主要看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范围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像传统企业,动辄几千号人,你想扁平化管理也不太可能,而有些小公司,一共20来人,其实实在没必要高太多层级。
在做人事管理的时候,通用汽车的前总裁斯隆有他的独特秘诀,他说人事关系太复杂,通常要三思而后行。往往第一念的人选绝不是最佳选择。德鲁克也说,企业的问题最终还是人的问题,所以在人事安排上的谨慎绝不是浪费时间,往往还能节省时间。一个人事决定上的草率安排,很可能让你付出更多时间的代价。
现在很多人抱怨,说某某领导一天啥也不干,就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天到晚都没正事,而且想起一出是一出,但其实这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在一个组织里,脑力劳动的人不能太多,否则就会发生思想的混乱,而用头脑思考是一个不显著的工作,他不像体力劳动那么成绩明显,但是脑力劳动的时间越多,体力劳动的时间就会越少,这话的意思是,你只有把很多事情先想明白了,才能事半功倍。而如果没想明白就瞎干,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我们看到社会的进步,其实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各种模式和科技的产生,让体力劳动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而一个公司也是一样,老板如果方向判断对了,公司就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老板总是没想好就开始干,先招人,干不了半年觉得不行,又裁员,最后对谁也不好。一个缺乏长期规划和深思熟虑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总在业务上摇摆的企业,也基本很难持久。
随着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其实社会对于体力劳动的需求是在下降的,而对于脑力劳动,或者知识服务的需求是在提升的。像咨询公司,就做几个PPT,一年就从企业弄走上千万,他们凭什么?企业不傻,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服务,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对于知识付出的成本,他们能在体力劳动的成本节约中找回来。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一直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时间管理有这么几个步骤,第一步就是记录时间耗用的情形,找一个小本,记录自己做每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每周小检查一次,每个月大检查一次,看看那些事情上耗费的时间太多。值得优化,然后继续记录,反复练习。直到自己对于过去的时间安排非常满意为止。
第二步做有效的时间管理,既然我们找出来了浪费时间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问几个问题,哪些是根本不必做的,这些事情不做也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成果。那么就要在这些事情上做个重点记号,以后出现这个事情,记得拒绝。第二个问题,有些活动是否可以由别人代替,比如接待没有意向的合作伙伴,或者参与无效会议,可以由其他人代劳,从而解放你的时间,还不影响你的效果。这里面说了一下授权,如果你觉得授权就是你的工作交给别人做那就大错特错了,没人能够承担你的责任。管理者的正确授权姿势是,事情交给你做,但结果把控还是在我手里。所以,真正的授权的意思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该由自己做的事情。说的比较绕,比如一个商务谈判,可以先由管理者定下方向,然后细节打磨授权给手下人进行。必要时再由管理者出面决策。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
第三步,管理者同样应该减少浪费别人的时间。这里德鲁克说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管理者应该多问问下属,让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我做了什么,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如果能够得到真话反馈,那么管理才会更加有效,比如有些会议,往往会有很多无关的人被拉进来,生生陪着开会。这就浪费了大多数人的时间,有效会议只需要找到核心成员就可以了,其他成员通过会议纪要也可以了解会议内容。
在工作中,其实很多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那些重复出现很多次的问题。这种事情其实每个企业内部都会出现,比如有的公司总是拍脑袋上业务,然后干不下去再裁员。那么对于这种问题,是否可以做出优化,让业务得到相应论证后再开始呢?还有的企业财务总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季节性因素,某一个季度的收入通常会很小,所以这种财务危机总出现,那么能不能调整一下付款方案呢?其实这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还有的问题是由于人太多造成的,有一道小学数学题,一个工作2个人做2天可以完成,那么4个人一起做,需要几天完成?小学生的回答是1天,但现实中可能4天都完不成。人少了,工作指向明确,所以大家做起事情来相对简单。而一旦人多了,职责不明,每个人都觉得于己无关,于是进度就大幅放缓。当我们同时让几个人负责一个事情的时候,往往这个事就干不成了。那么一个事,该如何判断人员过多呢?咱们明天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