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4:如何批评别人才会更有效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讲,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昨天我们谈到了管理者的失败,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他不愿意为了一个新职位,产生的新需求而改变。一个人能坐上管理者,除了关系户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因为之前做的很成功,所以被提拔的。他们之前做的成功,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应该把成功的方法继续应用。但殊不知,职位不同,需求不同,方法也会不同,以前成功的方法,到了新岗位,就可能变成垃圾。比如一个人原来是金牌销售,做的业绩很突出,但他当上了leader之后,还是按照之前的做法,天天冲出去谈客户。这样必然失败,因为当销售,你只需要把你的业绩做好就行,而当了leader,公司对你的需求变了,需要你把团队带好,产生更大的业绩。所以带不好团队,你的业绩再好也没用。再比如大家知道的岳飞,大家老说他是栋梁是英雄,在打仗的时候,他肯定是名将,能打胜仗。抵抗金兵南下,保南宋半壁江山。但后来不打仗了,金兵不想南侵了,岳飞的职责其实变了,而皇帝对他的需求也不再是打胜仗,而只是希望他守疆土。但岳飞不觉得,他总想北伐中原,迎回徽钦二帝。这就让老板恨得牙根都痒痒了。其实你想想,岳飞提的这个工作,跟现在说我要发动政变,引入资本,换个新老板取代你没什么不同。所以这就不怪宋高宗借秦桧之手杀掉岳飞了。老齐在这里也多说一句,有人说一个人的升职加薪,到什么时候为止,就是到你不适合的位置为止。你干的好就会一直往上升,直到你干的不好了,才会停止升职,所以,管理者必须在当下重新寻找需求,重新衡量你的工作。大家别小看这一点,职位晋升可不是一个游戏,升不上去就原地踏步,很可能还会让你出现大的纰漏,如果你不思悔改,不自我调整,还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比如胡雪岩就是这个,他抱着左宗棠的大腿,以幕僚的身份,一直给左宗棠找钱,这是他的工作,他也做的很好。但后来慈禧知道了,把胡雪岩升官了,卷入了政治。让他帮着大清找钱,结果就出大事了,胡雪岩竟然还是按照商人的思路来,收慈禧的利息,那就是不作不死了。一个全国首富,3年就败光了。后世有人说,如果胡雪岩踏实当他的商人,不求政治回报,不当官。他就不会有事了。
管理者要时刻从需求出发,而不能用别人不懂来蒙蔽自己,比如有的水果商说,我的水果有多好,这帮傻子根本不懂,这问题还是出在你的身上,那么别人为什么不懂呢?肯定是你没有解释清楚,把事情讲的很学术,并不是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需要听的是人话,所以如何能把专业的学术问题,讲的很通俗。让大家听完就懂了,这也是一种需求。
另外,管理者要保证非常有效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保证他们工作成效的关键点。很难想象一个四处树敌的管理者,能够做成什么生意,即使再好的想法,再好的策略,由于你做人太差,别人也会拒绝合作。那样也会对工作大打折扣。现代组织越来越复杂, 很多工作必须要多部门,甚至多公司联动才行。很少有单枪匹马能够解决的了,所以沟通能力需要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每个人心里都有逆反心理,即使对下属也是如此,你越是严厉,他就越是对抗。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把你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以后这个人的执行力,必然受到影响。
在批评这个事情上,管理者也要以需求为导向,你要想的是,如何批评他,他才能听得进去,弥补这次错误,下次不会再犯,这才是批评的目的,而骂他显然不是目的。聪明的管理者,一般不会骂人,而是会让下属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并做出一个保证,下次再出类似的错误怎么办,下属说下次再犯,您罚我1000块钱。这时候管理者还要打个折扣,下次犯罚800吧。这样下属会心存感激,同时也起到了教育和警示的目的。他自己提出的处罚,又被你打了折,下次他必然不敢犯错,即使犯错了也不会有任何抵触情绪。但如果不这么干,上来就说,下次再犯罚你800,下属肯定心里非常不舒服,所以沟通是一种技巧,同样的处罚,同样的批评,用不同形式的话表现出来,结果完全不同。
所谓贡献是全方位的,每个人都要有贡献意识,比如行政部门,他们是成本部门,不产生收益,那么业务线的同事就是他们的客户,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公司行政部门最牛逼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公司完蛋了。另外,电脑应该是有效沟通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障碍,比如有些同事明明面对面坐着,但却只用打字沟通,而不愿意张嘴说话,这就本末倒置了。
综合来看,管理者是否成功,关键看他的心态,打工心态就是我有什么权利,我要做什么工作。而合伙人心态就是别人需要我做什么,我又能贡献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管理者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必然会感染你的属下和同事。试想一下,一个老板总是为一线的销售提供便利,那么必然影响所有的后勤部门,都以收入中心为导向,相反如果老板,天天就是觉得销售是一个最差的部门,公司业绩差,不过是销售部门的人笨蛋造成的,那么所有部门都会受到传染,销售部门对外要满足客户需求,对内还要看各部门的脸色,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公司就已经变成了官僚机构。效率会越来越低。
我们之前讲时间管理的时候,也提到了会议上浪费的时间巨大,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开会呢?答案是带着目标开会。在开会前,就要让所有参会人员明白,今天我们要通过会议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后讨论那几个步骤。开会中有个大忌,那就是主持会议的人,也参与高谈阔论,但这条大忌,基本每个公司都存在,一般都是官最大的主持会议,而他又是会议的最大讨论着,所以最后开会就变成了一言堂,完全失去了开会的意义。
如果你想参加会议讨论,那么请把主持会议的权力交给别人,让别人去把握流程。而如果你想把握流程,那就不要参加具体讨论。高管要多用耳朵听,少在会上表态,很多领导都犯了这个毛病,一开会上来他先表明了立场,我觉得这事该如何做,然后你们讨论。那还讨论个屁啊,你官最大,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呗,接下来就是各种捧臭脚。一个会议折腾好几个小时,最后连一条会议纪要都写不出来,全是某领导威武,某领导伟大,某领导英明神武的鬼话。所以即使你心里有答案,也要让底下的人先说,你不表态,他们才好发表真实观点。听到这些真实想法也是对你自己想法的修正。最后你可以给定个调,经过大家的讨论,我决定,如何如何干就好。
开会最大的毛病就在于议而不决,不知道为什么要开会,也不知道开会为了什么,最后会开完了,更是不知道解决了什么事情。好像就是一帮人在那天南海北的胡侃了一通,然后半天时间就过去了。比如老齐在投资公司,研究团队开会,经常会讲股票分析,研究员分析师们经常把股票从里到外分析了一遍,然后老齐问题,你的结论呢?能买吗?或者你觉得多少钱买合适,研究员一脸懵逼,说他也没想好,当时一口血气的差点喷出来。后来老齐了解到,他们原来的团队就是这么开会的,就是这么讲!然后没有结果。后来我们要求,分析股票做研究必须要有结论,高估了,低估了,或者合理价格。建仓位置,建仓策略,必须要给我明确出来。从此,我们团队的效率高了不少。以前大家为了研究而研究,我也不买,知道公司也不会买,所以随便上网摘点资料下来拼一拼就是一篇报告,现在要给结论了,而且有人专门记录结论,即使不买秋后也要算账复盘的,老齐还让跟他们的绩效晋升挂钩,所以这些名校毕业的精英们,就开始认真了。甚至每天加班自己先开小会,互相给研报把脉。吃午饭或者下午茶的时候,也全都在互相交流研究心得,生怕出纰漏。留下污点。所以你只有把它的利益跟他的贡献结合起来的时候,他才会觉得这是事业,而不只是工作。老齐以后还准备把这些研究员的奖金的一部分拿出来,买入他们分析的股票。你看好的东西,用你的奖金强制买入,并加杠杆,赔钱了你的奖金作为劣后,优先赔付公司损失。如果赚钱了,公司翻倍给你奖励,这样玩更加刺激,当然目的还是要增加大家的效率,让他们产生主人公的意识。
明天,我们再来讲,管理就是管人,如何发挥企业中人的长处。咱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