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生的九句话
用 智 慧 互 联 世 界
Connect the world with wisdom
不识本心,难以开悟
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
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
认为不清净、不空则不是佛法,
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
“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对于不垢不净的圆觉自性没有认识清楚,
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
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
来非自愿,去更非本意,几十年光景,稍纵即逝。
因而,还是卸下面具,放下包袱,像毕希纳所言:
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我们应该像一朵云,
具有云的飘逸,是否下雨总是那样飘逸。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
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
用文学上的话来描写,一个人的一生呀,
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这才是真正的成就主。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认识。
与其求好的结果,不如求好的开始
佛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对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启动就知道结果了,
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
所以菩萨怕因,不轻易种因。
比如两个人讲话意见不合,彼此态度开始不对,
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情绪变化,不高兴就摆出脸色,
这一来就有了因,人家反应的结果当然不好。
还有,跟人讲话先皱眉头,
本来很好的事,人家也不愿意听了。
你有时跟人开个玩笑,但后果怎样有没有想过?
言者无心,可是听者有意,别人不认为是玩笑。
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
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
佛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
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说:
“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
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荣辱得失不放在心上,
喜怒哀乐也不在脸上表露出来,能做到这点,凡人也能成佛。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
超出了万物的范围以外,
所以庄子告诉我们“物化”的自在。
那么,庄子同时在这个观念里头也告诉我们,
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
如果明白了“具见”,
见到了“道”的道理,
我们人可以“自化”,
我们这个有限的生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生命,
有限的功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功能。
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世上有两种糊涂虫,一种学而不思,一种思而不学。
这两种人,正如南怀瑾大师所描述:
“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
那么就是迂闰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
没有用处。如此可以作学者,像我们一样——
教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
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
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
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
他们有思想,有天才,
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
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个性不是坏事,但没有修养,就会变成坏事
个性都不是坏事,但没有真正内涵的修养,
就都会变成坏事,每个人的个性长处不同,
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刚,
但不管哪种个性,孔子告诉我们,
主要的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
学问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
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
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
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
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
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不如人意,就是人生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
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
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
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
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
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
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
师从阿赞爽大师(著名法师高僧)
极为擅长:
招正财、招偏财、旺赌运、改财运
正姻缘、旺桃花、挽感情、破小三
助事业、升官运、旺生意、揽客源
避险灾、保平安健康、助家庭和睦
辟邪镇宅、破太岁、启智慧助学业
效果非常灵验!佛法圣物请加大师
佛说
(如果您的身边有趣的 真实的 好玩儿的
佛法 传统文化 正能量 心灵成长等等故事)
佛法| 智慧| 高僧大德| 唤醒 |功德 | 觉悟
灵魂 | 因果| 善男女 | 人生| 般若 | 观照 | 命运
欢迎给佛说投稿
总编QQ邮箱 :8261220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