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走核工业之路丨福核青年走进原子城,追寻从未远去的荣光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

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摘自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65年前,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被批准在青海金银滩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20世纪50年代末,它有了另外的名字——原子城,对外称国营“221厂”,新中国挺起脊梁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这里装载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新时代核工业人,7月24日-28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团委组织前往青海原子城,由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杨明栋带队,公司首期“青马工程”学员、优秀青年代表等20余名学员参加,正式开启本次“重走核工业之路”实地践学,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在原子城纪念馆,大家回顾了“两弹”研制历史,在“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切身感受到了科学家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的奋进故事, 深刻感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在空军地空导弹十二营旧址,大家从十二营背景介绍、驻守部队简介、训练情况、军民共建等方面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现场重温了那些年的烽火岁月,身临其境感悟高空守卫者的智慧和力量。

驻足爆轰试验场,这里曾担负着1958年以来数十次两弹研制爆轰试验任务,试验墙旁边庄严的党旗雕塑,金色的党徽在阳光下庄严神圣、熠熠生辉,大家耳边仿佛响起了当年震动人心的爆轰声。

走进西海镇的“上星站”,当年的原子弹从这里搭乘零次列车运往罗布泊,它见证了我们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描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承载着祖国发展核工业的梦想,这段记忆永远催人奋进、勇往直前。

此次实地践学活动,是福清核电广大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有益实践,是公司团委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实践工作的成功拓展,推动青年理论研学全面铺开、见行见效。作为新时代核工业人,福核青年更要牢记嘱托学思想,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员感悟


杨卓然

通过本次教育实践学习,特别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受到作为核工业人,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信仰”,是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将成为我们青年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今后我们一定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核工业前辈的初心使命,用心传承历史,在核电行业审计工作中贡献自己的青春之力。


张智勇

“重走核工业之路” 实地践学期间,每天都收获着感动。感动于二二一基地众多科学家、工人、军人,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党的领导下调动一切资源,投入一切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最终罗布泊惊世一鸣,中国人在国际社会挺起来脊梁。我们能有如今的经济发展成果离不开这些人民的英雄,而英雄的诞生也离不开党中央的英明决断,无论时代变迁,党始终带领人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在未来,我将以更加积极努力的姿态投入工作中,在我的岗位上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刘海婧

通过在原子城的实践学习,我深刻明白了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只有心怀爱国之情,笃行报国之志,才能校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听党话,跟党走,将爱国之情根植于心,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克服内心浮躁,修养“人生有限、奉献无涯”的思想境界、沉稳的品格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智,发扬奉献精神,用青春、聪明才智和热血汗水诠释奉献,把脚印留在“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实践中。


张海超

青海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感悟,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将把优良的革命传统带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运行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中共党员,为核电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策划:公司团委

文:李伟男

一审:何成希
二审:张   涛
三审:方胜杰
华龙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 / END / ——

每日一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福核“最一线” | 坚守“三心”秘诀,安全生产365天


福清核电“两优一先”风采展 | 优秀党务工作者篇




您的分享和点赞就是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