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十佳 | 张海鹏:“非典型理工男”的科研之路

一名科研小生

如何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

一位理工男

如何汲取科学与艺术的魅力?

在中国民航大学

张海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诸多答案


当这位理工科大神迎面走来时,我们就被他毫无距离感的笑容所感染了,等待时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也瞬间被融化。在之后的访谈中,他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谈到有趣之处便毫无包袱地大笑,“理工科大佬”温暖随和又充满幽默感的一面逐渐显现了出来。



提及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校“十佳大学生”称号并被推荐参加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评选,张海鹏说:“取得荣誉当然是喜悦的,证明曾经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但更重要的是在追寻的过程中,我在思考方式和科研品味上有了新的领悟。”



目标导向

发挥滚雪球效应

4年前,和无数懵懂的大一新生一样,张海鹏踏入了中航大的校园,尽情地在脑海中编织炫彩的大学生活。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梦想,也伴随着不安和迷茫。为什么而学习?要如何学习?除了学习还要做什么?张海鹏常常在思考这些问题,于是,他在心中定下一个总目标:和自己比较,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从每节课都坐在前排,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开始;到一个科目满绩后争取更多科目满绩;再到勇敢尝试科研竞赛……每一次的进步都汇聚成一股力量,最终收获的是滚雪球式的成长。认知、熟悉、深入、坚定,他潜心钻研,稳扎稳打,在航空发动机研究领域探索。

除此之外,一些勇气与必要的“出格”行为也在张海鹏科研之路上助他一臂之力。在接到“昕华知产‘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邀请的时候,张海鹏手头上的工作其实并不少,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而且项目能否产出成果也不确定,这让张海鹏压力倍增,但他选择了孤注一掷。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顺利推进,最终,张海鹏率领团队登上天津卫视大型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的舞台,斩获天津赛区季军并获得天开高教科技园的进驻邀请,刷新了中航大在“互联网+”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张海鹏的履历上还有许多诸如“刷新学校最好成绩”的荣誉,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承载着他无数并不顺遂的坚持。

“事实上,当我现在回头去看,科研的路上存在着无数的‘至暗时刻’。”在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张海鹏每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24小时连轴转,查文献、写代码、调试程序……用张海鹏的话来说,对目标和成果不匹配的恐惧就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悬在他的头上。

面对困境,张海鹏选择明晰目标,坚持到底。他坦言:“我不可能永远干劲十足,也会有特别疲惫、想摆烂的时候,我通常会休息半天,睡个觉、打场球,发泄掉负面情绪后,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无法未卜先知,也不需要特别明确每个时间节点该做什么,但内心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达成这个目标的渴望就会成为不断前行的动力,促使自己克服懒惰。”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张海鹏亲手操控自己调试的无人机进行飞行测试,聆听到旋翼的振动时,一切都值得。



汇聚精英

合作是成事之基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务实的科研态度让张海鹏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他不仅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打破“信息差”,进入学校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的“创新摇篮”109实验室,打开了电子设计的大门。

在团队其他同学的感召下,张海鹏从零开始,跨专业学习模电、数电、接口电路设计等基础知识,尝试进行电路设计、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工作。有了前期的这些努力做铺垫,大家都更加得心应手。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时,尽管遇到了不少坎坷,但众人齐心协力,反而激发出了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团队用四天三晚的时间完成了一套运动目标控制与自动追踪系统,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不断的磨合中,大家的合作越来越默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始时,张海鹏作为队长带领成员果断报名,开启跨界挑战。第一次接触毫无基础,就主动学习,他组织大家一起研读讲解数学建模的参考书,了解如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大量查阅往年比赛的优秀论文,以准备论文写作;熟悉大赛所需的数学运算软件和程序语言,参赛的全过程经过了反复的交流、修改、返稿,至今回想起来,张海鹏仍会感叹:“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是非常难忘的一次经历,从美赛,到校赛,再到市赛,颇具挑战性的一点是从熟悉的C题转到较为陌生的A题,但大家都没有退缩,废寝忘食、各司其职。我一边要训练,另一边要不断作图,电脑里所有的做图软件在那4天全都用上了。能成功构建模型,给出波浪能装置最大输出功率设计方案,还获得了天津市一等奖,完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无缘国赛,但作为更换题目后的初次尝试,能够产出成果,张海鹏仍感到十分自豪。

队友孔子平表示:“很幸运能和海鹏在竞赛中组成一个团队,他是当之无愧的队长,总是用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学术上他严谨钻研,生活中他温润如玉,是我们的宝藏男孩。”而张海鹏对于自己在队伍中的定位,则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像粘合剂一样,将团队结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科研之外

将爱好发展为特长

这样一个热衷于与科研“较劲”的理工男,却常常被朋友们评价为“文艺青年”。

在很多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张海鹏会选择抱着相机,漫步在大街小巷;或是穿梭于各个艺术展览,在每一件欣赏的展品前流连驻足;闲暇时,他自学视频剪辑与调色,拍摄家乡宣传视频《津天》,制作MV《天渊》,并根据思政课程思想理论作词、作曲、演唱混声,以深入的思考和切实的行动履行中共预备党员的义务

“Les livres sont des amis froids et sûrs.”来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句话时常警醒着张海鹏:书籍是冷静且可靠的朋友。从高中就开始学习法语的他,在大学期间没有放弃这一爱好,通过阅读法语文学作品和欣赏法国电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激发学习热情,并考取了DELF B1法语等级证书。未曾想,这一小小的坚持竟会在人生路上的重要节点开花结果,在研究生推免面试中几句简单的法语问答为他的个人展示增光添彩,最终以专业第一、院校第一的身份成功直博推免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陶智教授团队的一员

对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张海鹏认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才可能真正对自己做研究的状况和生活状态感到满意。科学中的艺术性算得上是他的动力之一,但他仍将继续寻找和追求其他的源动力。专业与爱好的碰撞与结合,促使他更愿意去做科研工作。



关于未来,张海鹏已经开始了解陶智教授的相关课题,希望能在教授的引领与指导下实现更多科研新想法。“直博北航于我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我需要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其他人在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的课业,压力固然很大,但同时也有更多机会接触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核心项目。”张海鹏说。

对于毕业后的规划,张海鹏立志回到中国民航大学任教,“我希望自己能将读博期间所接收到的前沿资讯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层面的变化带回母校,影响和帮助更多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再度出发

张海鹏还将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求索

做真正有意义的工作

做让更多人受益的工作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最后30天,轻舟终过万重山!

我在中航大讲国产大飞机!

“望闻问切” 只为你更满意


融媒体中心 

文字 | 学生记者 寇淑然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陈紫羽

审校 | 栗鸿琨 李利滨 吴延松

监制 | 陈红叶

投稿单位 | 融媒体中心


跟航小薇一起为十佳大学生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